文|刘保建
今年上半年,所有酒类中啤酒走势最好。国家统计局披露,1-6月,国内规上啤酒企业产量仅下降0.3%,产业已趋企稳。
半年报出炉,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情况。行业CR5(前五名)中,三大本土巨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都取得正增长,反而是外资控股的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出现降速。
这一变化,改写了啤酒头部阵营格局。华润啤酒首次反超百威亚太,跻身行业第一;去年重庆啤酒被燕京啤酒反超,上半年营收规模再回到第四,不过燕京啤酒利润仍领先,两者的“排位之战”将在未来继续上演。
啤酒是国内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进入2025年,白酒的深度调整为它带来了错位竞争机会,高端精酿啤酒高歌猛进,吸引白酒巨头跨界布局。
啤酒行业的分化、支撑、布局已清晰呈现。
头部业绩因何分化?
纵观上半年,头部啤酒企业的业绩分化相当明显。
营收与净利层面,华润啤酒净利大涨23%,青岛啤酒营收增长2.1%;燕京啤酒尤为亮眼,净利同比增长45.45%,这一水平已超过2024全年。
百威亚太降速最为明显,净利跌幅超24%。该公司在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营收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9.5%和1.4%;重庆啤酒迎来了近10年首次营收、净利双降。
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啤酒的最大增势仍体现在净利润,营收多为微增或下滑,说明销售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滞涨”。可见,上半年酒类消费层面的政策趋紧,对啤酒渠道与需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业绩分化的背后,是啤酒发展进程进入了更复杂阶段。
2018年以来,啤酒产量持续下行,高端化成为发展主线,提价成为行业主旋律。这一战略推动企业业绩普涨。进入2024年,高端上半场的“高速增长”基本结束,转入“温和式增长”的下半场,业绩随之分化。
上半年,本土啤酒企业业绩增速领跑外资控股啤酒企业,正是行业进入高端下半场的体现。
从时间线看,外资啤酒布局高端化早,已进入成熟阶段,优势在即饮渠道;本土啤酒产品升级启动较晚,业绩大幅增长的燕京啤酒,是CR5中最晚高端化的企业,创新力更强。
啤酒高端化还没撞上“天花板”
啤酒上市公司净利润仍在快速增长,说明产业高端化趋势尚未停止。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对云酒头条表示,“啤酒高端化方向没有改变,只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半年,华润啤酒的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旗下喜力销量增长20%。华润啤酒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依然来自于高端化升级的带动。
同期,青岛啤酒主品牌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9%,中高端以上产品增速达5.1%。其业绩增长的关键词也是高端化。
扛起燕京啤酒净利润高增大旗的同样是中高档产品。上半年,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营收增速9.32%,远超普通产品1.56%的增速。
高端化继续驱动增长的逻辑,放在CR5之外也适用。排名第六的珠江啤酒,上半年,高档产品营收增长15.87%,而中档、大众化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 -17.47%和7.50%。
啤酒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但高端市场还在增容,仍未触及到“天花板”。兴业证券发研报认为,啤酒核心消费人群数量在未来五年仍有支撑,高端化仍是中长期的主要趋势以及竞争的胜负手。
云酒头条认为,高端化作为啤酒行业的明确趋势,除了会引导产品进一步创新,创造精酿啤酒、无醇啤酒等细分品类的高增长机会外,也将在渠道布局层面加剧竞争。
非即饮渠道崛起
新增长曲线打开空间
今年,啤酒巨头们纷纷加码“新零售”布局。
随着Z世代成为啤酒消费主力,叠加消费场景多元化,新群体、新场景的共振,正在催生啤酒行业的裂变式创新新品类,以及打开新渠道。
这导致了啤酒渠道的“此消彼长”。一方面,在传统优势的即饮渠道(餐饮、夜场)占比下滑;另一方面,非即饮渠道(电商、门店、零售)销量明显上升。
即时零售更是亮点。啤酒具有高即时性、低便携性和夜间消费高频等特点,是即时零售渠道的核心品类之一。各大啤酒巨头纷纷押注,成为了啤酒增长新引擎,预计每年以30%的高速度增长。
华润啤酒与阿里巴巴、美团闪购、京东、饿了么、歪马送酒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上半年即时零售业务在整体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五成。另一个啤酒巨头青岛啤酒也在上半年发力闪电仓、酒专营等新即时零售新业态。
在布局新渠道的同时,国内啤酒企业也在探索第二曲线。华润啤酒持续深耕“啤白双赋能”,青岛啤酒上半年并购即墨黄酒,燕京啤酒今年跨界做汽水业务……业界分析,第二曲线外延探索有望打开长期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是的,啤酒在吸引白酒跨界。就在近期,五粮液旗下仙林公司以及珍酒李渡跨界布局精酿啤酒,这势必会加剧啤酒市场的竞争。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让啤酒具有更高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