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兄弟和我吃豆皮
今年年初到七月底,光是大阪接待的外国游客就多达987万,创下历史新高。这么多游客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一边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的热闹,一边造成一个问题:街头、车站、机场、酒店等等,到处都有被抛弃的行李箱。
如果想要回收自己的行李箱,很多机场都各有回收机制:中部机场会收取约1200日元回收费,关空在有出入境机票证明的情况下提供免费回收,等等。
当然,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直接把行李箱一丢回国。虽然机场对于处理这些被抛弃的行李箱有一套既定流程,但执行起来并不简单。像关西机场这种国际枢纽,发现被遗弃的行李箱,首先要判定是否含有危险物品;如果是疑似危险,会启动更严密的处置程序。
如果被认定为垃圾就直接丢弃,若判断为遗失物,则按规则保管三个月,三个月内无人认领的,会选择在集市上出售。
酒店这头的负担更直接也更肉痛。一家心斋桥的商务型酒店的负责人声称,一年最多的时候客房内被遗留的行李箱会有150件左右。酒店虽然通过邮件联系留下箱子的住客,但回信率极低,只有约三成会回应。
这意味着酒店要承担起保管、处理这些行李箱的全部成本。得等这些行李箱无人问津三个月后才能处置,之前都得自掏腰包支付保管与处理费用,一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日元都浪费在这些“被抛弃”的行李箱上。而且这些都是重复性、常态化的消耗,对中小酒店来说,运营的成本简直噌噌上涨。
处理流程并非只有钱的问题,还牵涉到人力、空间与分类等问题。有些行李箱可能里头随意塞着垃圾或杂物,酒店管理人员还需要自己分类并丢弃,机场或商家发现行李箱时需要先判断是否有安全风险,检查、报警、移交给警务、保管……每一步都要耗费时间与人手。
现在,日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法律层面也开始介入。按《废弃物处理法》,故意将物品留在公共场所并放弃处理,可能构成违法。7月在爱知县的中部国际机场就有一名30多岁的男性因把空的行李箱留在机场,被以违反废弃物处理法的嫌疑移送起诉。以前或许只是被看作没素质的行为,但现在执法动作已经开始,丢弃行李箱的成本就不仅仅是一个行李箱的价值了,还有可能面临法律责任与罚款。
除了按《废弃物处理法》给予处罚之外,日本社会各界还已经在呼吁出台更明确的制度。很多声音都指出,不能一直让酒店、机场等“冤大头”来买单,应该把成本转移到真正制造麻烦的人身上,把“乱丢行李箱”纳入明确的收费或处罚范围,直接规定“谁丢,谁付费”。
大阪观光局的负责人也提出希望出台相关规则,明确写清“如果把行李箱当垃圾丢掉将会收取处理费用”,并把这个信息广泛宣传给外国游客。
消息一出日本网友们却纷纷认为这样“不够”。
“在入境之前,就应该在飞机上进行广播,提醒游客不要把行李箱随便丢在酒店或者街道上,要让他们事先知晓。
入境税和出境税应该提高到现在的两倍。
在观光地的设施门票上,也要区分日本人和外国人,实行差别化收费。
像京都这样的人气观光地,可以设立特别的县税、市税等专项税收,用于街道的维护和管理。”
“就算写上‘会收取废弃处理费’之类的规定,外国人也很清楚,日本的酒店在客人退房前是不会做房间检查的。于是他们把行李箱一丢,就完事了。
日本社会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但在“谁先占便宜谁就赢”的世界标准面前,这种制度根本招架不住。”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恐怕只能在入境时强制给行李箱装上带GPS、而且本人无法自行解锁的标签,并且收取10万日元的押金。等到回国时,把行李箱交给航空公司托运的那一刻才解锁,然后退还8万日元。
当然,途中也可能会有损坏的情况,那样的话就直接全额没收押金。
或许真的要做到这种程度才行吧。”
说到底,不管最后乱扔行李箱是不是真的要交罚金,作为出门旅行的人,我们本来就不该把麻烦甩给别人。出游图的是轻松和快乐,如果因为随手一丢给别人添堵,最后影响的也还是整体的旅行体验和大家对游客的观感。虽然现在采取了那么多手段,但是游客如果拍拍屁股就出境了,这些法律要落实到何处,可能是下一个让日本人头疼的问题了。
下一篇:歌词相信吧 相信吧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