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正积极通过“优存量扩增量”策略,推动乡村振兴。在“优存量”方面,曲阜注重对现有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优化,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及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以此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在“扩增量”方面,曲阜则致力于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系列文化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此外,曲阜还鼓励发展乡村手工业、电商等新兴产业,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驻村帮扶是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曲阜市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通过优存量扩增量,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眼下,曲阜市吴村镇峪西村大棚里的西红柿新品种——草莓西红柿开始成熟上市,驻村第一书记商潮把直播间搬进了大棚。
曲阜市吴村镇峪西村第一书记商潮:“我们目前峪西村一共有8个高标准大棚,现在单日产量4000斤到6000斤,基本上我们的供货价维持在每斤6块钱左右,也就是说我们一天大概稳定能够给村里带来3到5万元的收入。”
峪西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大棚蔬菜,而近年来,由于蔬菜品种缺少更新,导致高标准建设的大棚产出效益却不明显。
曲阜市吴村镇峪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含:“以前咱建完大棚以后,也有种植的黄瓜、水果玉米,但在大棚当中,生产成本还高,附加值比较低,这样咱的大棚发展上遇到瓶颈了。”
2023年11月,商潮来到峪西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走访调研,决定从优化品种结构入手,提升大棚经济效益。经过多方考察,他为村里引来一家专业农业服务企业,借助专业化人才和技术优势,培育出草莓西红柿新品种,一上市就备受青睐。眼下,商潮正与村“两委”一起,探索发展农产品仓储、物流和互联网销售,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曲阜市吴村镇峪西村第一书记商潮:“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从田园到冷库、从企业到市场、从农户到网红的贯通式电商网络体系,让我们峪西村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在提升乡村产业的同时,驻村干部向“存量”要“增量”,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石门山镇石泉庄村第一书记黄成海与村“两委”一起谋划,盘活村里闲置土地,引进高标准养殖项目,填补了村里产业空白。
曲阜市石门山镇石泉庄村第一书记黄成海:“引进符合村情的养殖业,到目前为止,一处高标准肉鸭养殖项目已经投产,依托这个项目,我们又引进了一个肉鸽科技产业园项目,这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两处养殖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肉鸭养殖项目年产肉鸭200万只,并带动起60余家养殖户。
曲阜市石门山镇石泉庄村第一书记黄成海:“这两个项目投产以后,我们将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方式,实现养殖、屠宰深加工、研发、营销等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方式,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真正让‘小项目’实现‘大发展’。”
去年以来,曲阜市驻村工作中,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个,200万元以下项目4个,争取或设立村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7个。
济宁市派曲阜市第一书记牵头负责人李冬梅:“坚持一手抓下派干部管理激励,一手抓帮扶项目谋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掌握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投资的重点及方向,讲质量、讲效益,协调配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下派帮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