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发现没,现在动手的是普京,急着喊话的是马克龙,但真正被架在火上烤的,还是整个欧洲。
普京这次是直接签了法令,把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在俄罗斯的资产交给一家叫M-Logistika的本地公司管理。表面上看是针对法国,其实是在对整个欧洲释放信号。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是做工业气体的,在全球算龙头之一。它早在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就决定退出俄罗斯,还签协议准备把资产交给当地公司。结果现在普京绕过他们,直接把所有东西转走了。
这个动作挺怪的。俄罗斯企业在西方早就被大规模没收,欧盟光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就有大约3000亿欧元(数据来源:路透社2024年6月报道),其中的利息已经部分被划给乌克兰用了。对比一下,俄罗斯直到现在才把法国的企业资产拿下,而且只针对一家。这不是时间差的问题,这是普京在给欧洲放狠话。
我查了一下,液化空气集团在俄罗斯雇了大约720个员工(数据来源:法新社2022年报道),当地业务占比不到1%,营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公司本身在2022年底就做了5.86亿欧元的减值准备金(数据来源:液化空气集团财报),意思就是钱已经当损失处理了,不会再影响现金流。换句话说,对企业本身冲击有限,但它象征意义大:西方没收俄罗斯,俄罗斯也能没收西方。
马克龙为什么急?因为他正在推法国的核保护伞概念。简单说,就是法国愿意在欧洲承担更多核威慑责任,填补美国不稳定的缺口。这几个月他反复提这个话题。法国自己有大约290枚核弹头(数据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 2023年核武器报告),英国大约有225枚,美国在欧洲还有战术核武部署。如果法国真的把这事做大,等于欧洲的核棋盘会被重新洗牌。
德国的态度很关键。德国没有核武,但德国总理朔尔茨的继任呼声最高的默茨已经在媒体上配合唱双簧,给法国的想法铺路。如果法国动了,英国大概率会跟上。那就是四个常任理事国里有三个直接把核保护伞撑到欧洲头顶。到时候核威慑战场就在欧洲大陆重叠一遍。
问题在于,欧洲民众真想要这个吗?你乌克兰战争让能源价格飙升。欧洲天然气价格在2022年一度暴涨到每兆瓦时300欧元以上(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 2023年报告),现在虽然回落,但企业和家庭的账单都没轻松多少。法国国内大罢工、大游行一年到头没停过,德国工业生产到2024年还是同比负增长(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这种情况下,欧洲人是想要便宜能源和稳定,还是想要更大规模的核威慑?
我看普京的算盘很简单,他没收法国企业资产不是为了钱,而是告诉欧洲:你们要么彻底跟美国站队,要么就准备失去在俄罗斯的最后一点商业残影。他把选择权丢给欧洲资本,逼他们去找摊牌。资本一旦发现自己真在俄罗斯彻底没戏了,就会转过头要求提供补偿。一补偿,民众一买单,矛盾只会更激烈。
还有一点别忽视,法国一直自豪的就是核独立。戴高乐当年搞核武就是为了不依赖美国。可马克龙把欧洲核保护拿出来卖,表面是展现法国的领导力,本质上是在重新拉拢盟友。可这事跟民众诉求并不直接契合。法国人游行喊的是退休金、物价、工时,不是要把核武撑到柏林或者华沙。
再拉长视角看,普京这步棋其实是打心理战。他在天津参加上合峰会之前抛出这个动作,就是想让全世界都看到,西方没收俄罗斯资产不算什么大事,我一样可以动你们的公司。区别在于,西方公司多半早就退出了俄罗斯市场,影响有限。可话摆在这儿,信号到位了。
所以接下来要看的不是液化空气集团本身,而是欧洲其他企业和会不会慌。如果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道达尔、意大利的埃尼这些公司未来在俄罗斯资产也被清理,那才是真的对欧洲经济命脉动刀子。到时候,欧洲政客还敢不敢继续高调跟进美国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事让我想起一个细节。2023年底,欧盟委员会曾经讨论过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本金直接给乌克兰,但最后因为风险太大只动用了利息部分(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公开文件2023年12月)。当时欧洲内部就有声音说,动本金会逼俄罗斯报复。现在看来,报复迟到但没缺席。
所以问题来了,马克龙和默茨在喊欧洲核保护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的产业还在俄罗斯被摆弄?老百姓的生活能不能再承受一轮能源和产业链冲击?
你说他们是真有信心,还是硬着头皮往前冲?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