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美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拼死进行经济战?这才是对决的终极目标
创始人
2025-08-31 18:04:09
0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打响以来,已经持续七年多,到2025年8月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愈演愈烈。双方都承受着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国际社会的批评,但谁也不愿退让半步。对美国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尤其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威胁了它长期以来的全球霸主地位;而中国则认为美国此举是赤裸裸的遏制,企图延缓中国的发展,以维护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权。因此,这场冲突早已超越单纯的贸易纠纷,背后更是对未来世界规则的主导权之争。 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就成了他对华政策的核心。从2018年3月起,美国援引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理由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强制技术转让以及巨大的贸易逆差。到了2025年,特朗普刚刚开启第二任期,仅在2月1日就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对涉及中国合成阿片类药物的商品再加10%关税。随后关税层层加码:3月4日提升到20%,4月9日更是加至50%,使基准关税飙升到104%。中国迅速反击,将关税提至84%;美国则再次升级到145%,中国同样不甘示弱,提升至125%。这种你来我往,使战火愈加激烈。 美国之所以如此强硬,根源在于其制造业长期空心化。几十年来,美国企业为降低成本纷纷将生产环节外移至中国,结果国内就业岗位大量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逐渐被中国赶超。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出口规模庞大,美国的贸易逆差年年刷新纪录。到202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仍高达约5000亿美元,其中包括大量关键部件如电路板,这种依赖让美国极为不安。特朗普的目标是通过高关税逼迫企业调整供应链,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虽然这让美国消费者承受物价上涨,企业也怨声载道,但政府认为短期之痛能换来长期利益。

反观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受到影响。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速为5.2%,表面上还算稳健,但其实部分依赖政府补贴和出口抢单。房地产危机尚未解决,就业压力上升,通缩风险增加。中国分析人士提醒,疲软迹象可能迫使政府加大刺激政策。面对美国关税打击,中国只能通过反制措施保护本土产业,虽然这种方式也伤及自身,但退让意味着产业地位受损,这是中国无法接受的底线。 与此同时,双方国内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美国联储一边加息控制通胀,一边却因贸易战导致物价被推高,2025年PCE通胀预期攀升至2.7%。民众对税负和物价的不满增加,军费支出也因此捉襟见肘,再加上俄乌和巴以冲突牵扯精力,美国对外援助能力下降。中国这边,就业和内需疲软,出口一度是经济的重要引擎,如今却受阻严重。2025年4月,中国对美出口下滑,工厂不得不转向东南亚寻找订单,供应链出现新的调整。 究其根本,美国的终极目标是守住美元霸权和二战以来建立的全球经济秩序。美元长期是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让美国得以用印钞维持高消费和高福利,但如今过度印钞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已逼近极限,去美元化趋势加快。美国担心中国接管全球经济领导权,推动世界贸易走向更加多极化,因此希望通过打压中国市场,甚至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的优质资产来缓解债务危机。 中国的战略则是反对霸权,建设新的全球经济体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坚持产业升级和自主可控,力图减少对外依赖。即使外部环境再恶劣,中国也设定了2025年5%的增长目标,强调以内需为驱动力。长远来看,中国希望主导一种更加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秩序,防止制裁被某些大国当作政治工具。

因此,这场中美贸易战已成为决定新世界秩序走向的关键博弈。如果美国失败,其霸主地位和美元信用都可能大幅削弱;若中国坚持住,则可能推动世界贸易走向更加均衡与和平。但就目前而言,胜负未分。美国深陷内政困境,军事实力和财政吃紧;中国虽然稳住了基本盘,但压力同样不小。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双方继续僵持下去,这场斗争不仅仅是关税和数据的比拼,而是关于未来世界规则的根本较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