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价值研学社)
昨晚跟几个老股民喝茶,阿凡摸着保温杯说:“你们发现没?现在市场最缺的不是机会,是蹲得住的耐心。”
他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券商研究所见到的他 —— 那时候他跟刚入市的小年轻似的,笔记本记满了 “今日必追热点”,手机弹窗一响就手抖,追过元宇宙、炒过 AI 算力,账户倒是没亏太多,但也没见啥大肉。
菜鸟期:数据堆里找不着北
刚入行那会儿,阿凡跟我们说:“我每天看20份研报,画满三张K线图,怎么分析出来的票还是涨两天就跌?” 现在想想,那会儿他就像刚学做饭的新手,油盐酱醋全撒进去,结果菜还是没味儿。
他翻出当年的分析报告给我看,好家伙,全是 “同比增长 20%”、“市占率提升 3%” 这种数据,就是没写清楚 “这公司到底靠啥赚钱?”。有次他推了个新能源材料股,结果人家刚发完财报就暴雷 —— 后来才知道,那公司的核心技术早被同行弯道超车了,他的数据全是表面光鲜。
开窍第一步:老巴的 “茶馆哲学”
转折点在他翻完《穷查理宝典》那半年。他说:“以前我总觉得投资要勤快,现在才懂芒格说的‘大部分钱是两三次机会赚的’是啥意思。”
那会儿他跟中了邪似的,天天泡在公司财报里,只看自己能看懂的行业。有次我问他:“最近半导体涨疯了,你咋不追?” 他晃着手里的消费股说:“我就懂吃穿用度这些,半导体那套技术我搞不明白,追进去跟赌博有啥区别?”
后来他真蹲到了机会 —— 某食品龙头因为疫情业绩暴跌,他蹲在10 倍 PE 的位置慢慢买,等业绩恢复+估值修复,两年翻了三倍。他说:“这就像老茶馆等熟客,你知道他每天下午三点准来,提前占个好位置就行,用不着满大街瞎跑。”
进阶局:科技圈的 “等剧更新” 法则
但阿凡的修真路没停在价值投资。去年他参加硅谷投资人的分享会,回来跟我们说:“我之前错了!科技股不是不能投,是得用‘等范式转移’的法子。”
他举了个例子:前两年大家都在炒新能源车电池,他蹲了半年发现,真正的机会在 “换电模式”—— 当电池技术瓶颈出现,能解决补能效率的企业才是下一个风口。后来某换电平台被大厂收购,他提前埋伏的仓位直接翻了五倍。
“戴维斯双击要等三年以上。” 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笔记,“你看这行字:‘没机会时跳得高,等真机会来就没子弹了。’我以前追热点就是这样,钱全耗在杂毛票上,等真的双击机会到了,反而不敢下重手。”
终极悟:躺赢不是躺平,是认知到位
现在的阿凡,手机里没几个炒股软件,倒是存了乔布斯传记和段永平的访谈。他说:“老乔最牛的不是做了 iPhone,是知道‘不做什么’。”
去年市场最卷的时候,他就干了两件事:一是留着30%现金死不松手,二是只看 “投入一次、回报无限” 的资产 —— 比如某平台型企业,用户越多越赚钱,他蹲在低估区买,现在已经涨了一倍多。
“好多人问我咋躺赢,我想说哪有啥躺赢?”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这十年就练了三双眼睛:看价值的‘火眼金睛’,看科技的‘前瞻眼’,看人性的‘共情眼’。这三双眼睛凑一块儿,才能在别人喊‘卷不动’的时候,看见那些藏在泥沙里的金子。”
散场时他拍我肩膀:“现在这市场,天天追涨杀跌的像在菜市场抢鸡蛋,咱们要学的是蹲在鱼塘边 —— 等那尾最大的鱼游过来,再稳稳下网。”
想想也是,这两年身边追热点的朋友账户起起落落,反倒是阿凡这种 “懒汉”,账户曲线像爬楼梯似的,一步步往上走。
投资哪有什么点石成金?不过是把 “等” 字刻进骨髓,把认知磨成刀刃,等风来的时候,自然能砍开迷雾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