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白宫里一句“美国的牌比中国更厉害”,火速引发轰动。镜头一转,外媒传来风声: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或将赴美会晤。外交部给出的口径很克制——具体问题请向主管部门询问。
特朗普在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时放出狠话:除非中国保证稀土磁铁顺利抵美,否则将迎来200%关税;关税一旦打出,将“摧毁中国”。同一时段,彭博社向外交部追问“中方副部长是否赴美、会见谁、谈什么”,发言人回应“请向主管部门询问”。前不久,中方在关税议题上重申立场:处理中美关系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同时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美方相向而行。
把这三句话拼起来看,逻辑很清楚:谈,不是投降;谈,要在规则里;谈,不接受勒索。别忘了还有一条时间线:5月以来中美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连开三轮会谈,双方互降24%对等关税,设定90天“休战窗口”。这说明,北京不是被吓到去谈,而是按节拍推进“缓和—评估—再谈”的流程。
特朗普把“200%稀土关税”拉到聚光灯下,听起来威力惊人,真落地,第一波冲击会直打美国终端。稀土是工业维生素,这里面最硬的,是镨钕与镝铽。全球约60%的稀土在中国开采,近90%在中国精炼,重稀土加工更是接近中国一边倒。这不是口号,是供给现实。就连美国的“补课计划”也承认短板:MP Materials磁体年产规划在千吨级,而中国钕铁硼磁体产量已经到了数十万吨级。美国在追赶,火神元素与新元素技术签承购、拿融资、建园区、走色谱分离新路线,但眼下仍然卡在规模、良率、成本与重稀土比例这几道门槛。
再说波音。话术里那张“断供零件”的牌,不是没威力,但也不是无解。过去两年,中国暂停或推迟波音订单并非少数案例,同时加码空客;C919供应链国产化“70%+”的曲线在往上推。波音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市场在其全球交付里占过两位数份额。真走到“断供+关税”的极端,两边都疼。这类“互伤”往往逼出“暂停—复谈—恢复—再摩擦”的循环,而不是带来“摧毁”式的终局。
那中方为何可能“专机赴美”?更像风险治理与规则博弈。外交部那句“请向主管部门询问”,不是回避,而是把议题放回专业通道——技术谈判不是喊话比赛。
美国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美国正在加强本土稀土产业链,这是事实:EXIM出资、新元素技术建精炼园区、火神元素扩磁体产能、国防部入股MP。但不妨把它看作一场“追赶接力”:源头储量不足、重稀土精炼技术与产能短缺、越南替代厂停摆、回收闭环尚在起步。这边,中国把“总量调控”“流向记录制度”写进规制,把许可从“审批权”变成“合规秤”,给自己留足“节拍管理”的空间。
这时再回看特朗普那句“关税能摧毁中国”,就知道含金量几成了。关税是大棒,但不是魔杖。对一个产业链完整、内需市场巨大的经济体,关税能制造波动,难以制造“摧毁”;反过来,把全球供应链推入不确定泥潭,反噬也会很快反映在美国的通胀、就业与资本开支上。
稀土是中国最强筹码之一,除非美方做出重大让步,中国没有放弃的动力;把关税抬到极限,边际回报迅速下降;这更像是一种“谈判破裂预警”的口头威慑。一句话,这是在为下一轮对话抬价,而不是在宣布胜负。
而中国更需要把领先的时间窗口用在加快材料与装备的高端化、完善回收体系、拓展多元原料来源,把“卡位优势”从产能优势升维到标准—技术—生态优势。这样,即使对手做大了蛋糕,也绕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