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全国36座主要城市上半年GDP:成都第6,合肥领先西安,太原30
创始人
2025-08-30 12:12:54
0

2025上半年中国36强城市经济格局扫描:创新引领,区域分化加速

2025年上半年,全国36座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经济成绩单已正式揭晓。这份数据不仅勾勒出中国城市经济“梯队竞争愈发激烈、区域增长呈现明显分化”的鲜明画像,更预示着产业变革、创新驱动以及区域协同正深刻地重塑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格局。

第一梯队强者恒强,新势力异军突起

上海、北京、深圳依旧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姿态,GDP总量分别高达2.6万亿元、2.5万亿元和1.83万亿元,稳固了第一梯队的核心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部经济的强劲引擎,成都以12108.21亿元的GDP总量,位列全国第六。其上半年经济增量高达956.07亿元,仅次于京沪两城,8.57%的名义增速在全国前十强城市中表现尤为抢眼。这座拥有“双机场”枢纽优势的城市,在巩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上半年投资增长高达21%。世界科幻大会永久会址的落户,更是点燃了文创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此外,随着成渝氢走廊25座加氢站的全面建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黑马与挑战并存,区域增长极具看点

本次榜单的最大亮点无疑是杭州、沈阳、拉萨三地,它们以超过10%的名义增速,成为了经济增速榜上的耀眼黑马。这背后,往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创新活力的释放。

与此同时,部分资源型城市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例如,太原的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上半年GDP未能实现正增长,滑落至第30位,成为唯一经济负增长的主要城市。这主要受到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尽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了18.3%,但256亿元的总体量尚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收缩带来的影响。不过,太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面却展现出逆势增长34%的良好态势,合成生物、碳基材料等七大新兴产业链的布局,正在重塑其产业版图,静待转型升级的“换轨效应”显现。

科创双城新格局,合肥弯道超车西安

在中西部地区,合肥与西安的“科创双城”之争正迎来新的变局。上半年,合肥以6514.7亿元的GDP总量,成功超越了西安的6358.16亿元,在全国前二十强城市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合肥在押注未来产业方面展现了坚定的战略定力。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园上半年成功引进47家上下游企业,空天信息产业研究院的落地更吸引了12个中科系重大项目。

相比之下,西安虽然经济增量高达640.69亿元,表现亮眼,但在产业迭代速度上略显不足。半导体产业库存调整期的延长以及文旅消费增速的放缓,对其上半年整体经济表现产生了一定影响。

科技创新成为核心变量,驱动区域格局重塑

纵观全国36强城市上半年的经济半年报,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的核心变量。上海张江、合肥滨湖、成都天府等国家级科学城,其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4%,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引擎。而深圳—东莞—广州创新走廊更是贡献了全国15%的PCT专利申请量,展现出强大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全面转向创新驱动。未来,谁能率先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谁能有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赢得先机。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协同创新机制的不断深化,中国城市经济版图正孕育着深刻而持久的变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