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崛起,它会给移动通信带来怎样的改变?
创始人
2025-08-29 13:26:13
0


最近这些年,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在寻找新的爆款应用。如今,随着AIGC浪潮的爆发,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


以AIGC大模型等技术为基础的生成式AI(GenAI)应用,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实用的服务,还能够带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这些应用正在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可能会掀起自视频之后的新一轮网络革命,并引领移动通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最新一期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生成式AI对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不妨结合《报告》的内容,深入了解一下生成式AI将如何影响移动通信行业的未来。


生成式AI,移动通信的新机遇


生成式AI,是AI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本次AI浪潮的核心。


如今,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或多个生成式AI应用,例如DeepSeek、豆包、kimi等。许多传统应用,也开始引入生成式AI的功能和元素。


这些应用提供了知识问答、文章撰写、语音助手、智能翻译等强大功能,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趣味性,带来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传统应用往往以被动的方式吸引用户,用户需要主动搜索或点击才能访问。而生成式AI应用则更加主动,它们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智能地推荐和提供内容和服务,从而吸引和留住用户。


此外,生成式AI应用还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用户可以与应用进行实时互动,获取即时反馈和结果。这极大地增加了用户对应用的粘性。


根据《报告》的调研分析,目前,生成式AI应用的主要内容形式还主要集中在交互式语音和文本聊天上,对网络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尚未对现有网络架构造成显著压力。


然而,随着高性能AI终端设备的普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以及带宽密集型新媒体格式的不断涌现,生成式AI应用的视频流量消费将会迎来迅猛增长。


需求是推动技术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整个人类社会的移动通信网络,从80~90年代以语音通话和短信为主的移动通讯网,到进入21世纪后以网站、电商、社交、游戏、音视频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如今,又将开启全新的以生成式AI内容为主的移动智联网时代。


通信行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这场生成式AI浪潮带来的网络演进机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开启移动通信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生成式AI的流量特点


生成式AI为移动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而生成式AI的流量特征,与传统应用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生成式AI应用会带来更多的个性化内容分发。


生成式AI是互动性更强的应用。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迅猛发展,能够同时处理和理解多种数据模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实现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智能交互。


用户与生成式AI应用进行互动。为了生成内容,用户往往也需要上传图片和音视频文件素材。生成内容之后,用户也会喜欢将这些内容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这对网络连接速率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上行带宽和流量需求,明显增加。


其次,智能眼镜和AR眼镜等设备的普及,也会带来流量特征变化。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体验,吸引用户进行更长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的交互,从而显著增加网络流量的消耗。


在运行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大语言模型(LLM)和高斯泼溅(Gaussian splatting)等计算密集型任务。端侧算力很难满足这些任务的计算需求,所以,会将这些任务卸载到云端处理。这也会显著刺激上行流量的增长。


最后,是AI智能体带来的流量特征变化。


高度个性化的虚拟和物理AI智能体正在迅速发展。这些AI智能体通过智能手机、AR眼镜和其他可穿戴设备使用,或作为伴侣机器人使用,代表了人机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在消费场景,AI智能体可作为消费者的高度个性化助手,提供主动日程安排、沉浸式导航、适应性学习以及跨设备的内容策划等服务。在企业环境,AI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工作流程、管理常规沟通、协助知识检索,为一线员工提供有力支撑。


这几年特别火爆的具身智能(例如服务机器人或自主机器人等),也就是物理AI智能体,能够将AI能力映射到物理世界,承担物流、分拣、加工、客服等角色,处理重复、危险或对时间敏感的任务。


AI智能体的特点是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交互,需要持续上行链路来传输视频流、传感器数据及对话指令,进而实现上下文推理与实时自适应。从计算需求、时延敏感性和网络资源消耗方面来看,AI智能体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报告》的调研和分析结果,生成式AI带来的双向流量类型包括实时查询、流式上下文(streamed context)、推理输入和输出以及编排指令。这导致了一种与传统流量模式截然不同的新流量特征,体现在流量大小、峰值与均值特征对比、时延要求,以及数据包大小和频率等方面。


例如,在传统业务为主的移动网络中,下行与上行流量的比例通常为9:1。而AI流量的分布则相对均衡,下行占比为74%,上行占比为26%,大约是3:1。


换言之,随着GenAI技术深度融入个性化与沉浸式体验,网络流量的本质特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AI原生工作负载带来了更具双向性、情境敏感性的新型流量特征,从而导致上行链路需求显著增长。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基于视频的AI助手和由生成式AI驱动的沉浸式游戏,将成为数据需求量大且高度普及的应用,它们将真正对网络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图片来自: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


移动通信网络,如何应对?


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流量趋势变化,移动通信网络将如何进行有效应对呢?


《报告》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应对举措:


首先,是实施精细化的网络规划。


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不断涌现,网络流量的分布和特征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粗放式的规划和管理,缺乏网络资源动态调整和分配能力,无法满足业务支撑的需求。


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进一步转变,通过深入分析生成式AI应用的流量特征,对网络进行针对性的规划。通过引入智能化的网络管理手段,使网络能够实时感知和预测流量的变化,将有利于满足生成式AI应用的需求。


其次,是新增中频段与厘米波频段频谱资源。


增加频段资源是提升网络带宽和容量的最直接手段。通过扩展中频段与厘米波频段的频谱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撑生成式AI应用的高流量需求,尤其是显著增长的上行流量需求。


来源:爱立信官微


第三,引入差异化连接的理念。


差异化连接是目前网络经营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为生成式AI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通道和资源,确保其能够获得所需的带宽、时延和可靠性,不仅可以显著改善用户体验,还能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来源:爱立信官微


最后的话


汹涌澎湃的AI浪潮,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连接底座,移动通信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强大力量的冲击和影响。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对这个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成式AI的崛起,正在彻底改变移动通信行业的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它不仅带来了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性能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推动网络向更加智能化、灵活化和可扩展的方向发展。


未来已来,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场变革,共同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智能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作者:小枣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