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企业的发展轨迹格外引人注目。近期,山西上市公司金利华电发布的2025半年报,就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份半年报显示,金利华电不仅实现了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增长,更是达成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佳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逆袭。而这亮眼成绩的背后,潞宝集团韩长安父子的身影若隐若现,他们究竟施了什么“魔法”,让曾经的“壳公司”实现如此华丽转身?
2025上半年,金利华电的财务报表十分亮眼,总营收达到9365.91万元,同比增长8.59%;归母净利润为623.18万元,同比增长10.72%;扣非净利润393.49万元,同比增长2.5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1亿元,同比增长2.8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第一大主营业务玻璃绝缘子业务功不可没,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26.47万元,同比增长19.28%。
这一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在于金利华电特高压玻璃绝缘子产能扩充项目的逐步投产。今年4月,公司年产300万片特高压玻璃绝缘子扩产项目生产线完成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并于3月31日正式投产,产能一下扩充至原来的4倍。要知道,产能就是企业的底气。此前受限于产能瓶颈,金利华电在市场竞争中多少有些束手束脚,即便市场需求旺盛,也无法充分满足。如今产能大幅提升,就像为奔跑的骏马卸下了沉重的枷锁,得以在市场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而在今年7月17日,金利华电又传来消息,拟投资1.86亿元建设年产300万片特高压玻璃绝缘子生产线项目。若该项目顺利投产,其产能将再次实现飞跃式增长。不过,市场风云变幻,今年一季度以来,玻璃绝缘子行业供需关系发生明显调整,毛利率呈下行态势。但金利华电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依托先进生产设备,动态优化生产与销售策略,重点推进大吨位绝缘子产品的市场拓展与销售布局,力求构建技术竞争壁垒,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与玻璃绝缘子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利华电的第二大主营业务戏剧演出业务在报告期内表现不佳,实现营业收入1539.44万元,同比下降25.40%。这主要是因为子公司央华时代戏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因项目开发及排期调整,上半年排演场次同比减少。
一直以来,金利华电都没有停止业务转型的探索。今年1月,公司拟购买氢能企业海德利森100%股权,试图开拓氢能源业务。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公司股价也因此出现波动。但可惜的是,8月8日,随着一纸公告,该项并购案宣布终止。虽然此次转型尝试以失败告终,但金利华电的勇气和决心值得肯定。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才能在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时间回溯到多年前,金利华电原本是浙江老牌企业,2003年4月成立,2010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输变电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绝缘子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业务。但后来,公司发展陷入困境,一度成为市场有名的“壳公司”,2018年更是出现了1.79亿元的巨额亏损。
转机出现在2020年,潞宝集团创始人韩长安之子韩泽帅通过旗下公司山西红太阳拿下金利华电控股权。2021年,金利华电迁至山西长治,正式成为山西上市公司。如今,金利华电董事长由韩长安担任,潞宝集团干将王军担任总经理。在“潞宝系”的带领下,金利华电从2023年开始扭转局势,营收、净利润实现连续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54.76%;归母净利润766.1万元,同比增长127.55%,成功扭亏。2024年,总营收进一步增长至2.73亿元,同比增长48.89%;归母净利润达3206.88万元,同比增长318.60% 。同时,去年以来,随着玻璃绝缘子产能扩张,金利华电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相继中标多个大额绝缘子采购订单,总价超过3.7亿元,其中仅今年3月,就中标中国南方电网一绝缘子项目,中标金额达9529.09万元。
金利华电的成功逆袭,是产能扩张的胜利,是管理层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的体现,更是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勇于转型的结果。在未来,金利华电能否在“潞宝系”的带领下,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其在业务转型之路上又将有哪些新的动作?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家企业如何在市场的舞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