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护城河”去哪了?
创始人
2025-08-28 15:05:13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作者:山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美团贡献了一份迄今为止本季度讨论度最高的财报。


尽管大家对于美团二季度财报的“差”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差——本以为能考个61分,结果拿反了,原来是19分。


重点数据有两个:


1. 经营利润几乎是“脚斩”:2025年Q2经营利润为2.26亿元,利润率0.2%。相比于去年同期112.57亿元的经营利润,整整少了110亿,同比减少98%。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外卖行业竞争激烈”。更为扎心的是,美团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王兴在随后的电话会上明确表示:“美团预计三季度核心商业业务会因战略投资而出现’重大亏损‘。”


也就是说,仗是一定要打下去的,钱不钱的不重要了。


2.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环比增长仅有1.6%,这一数据在2024年Q2的财报中为11.1%。


这一数据被很多人忽略了,但仔细分析起来比上一个还要扎心。


这说明京东和阿里对美团的狙击是非常有效的,也间接反映了美团的“护城河”的水可能只没过脚脖子。


美团最大的危机在于,敌方发起的“外卖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用户的“心智”——很多用户多年来习惯性认为“美团=外卖”。如今被攻破了,哪怕像我这种一个月吃不上几顿外卖的人,在选择外卖时,也习惯货比三家,哪家便宜用哪家。


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刘强东,在美团大杀四方、如日中天之时,刘强东精准找到了口子,成功把美团拖下水。



京东点了一把火,照亮了阿里的路。相较于京东而言,阿里的弹药更为充足,账面上有3600多亿元现金储备(现金+短期投资),远远领先于美团和京东。


据高盛统计,在这场竞争中,美团、京东、阿里三家单月可能最多要消耗掉250亿元人民币。雷军造车三年,也才花了300亿元。


但对于阿里和京东而言,他们显然看中的并不是外卖业务,而是点外卖的“人”。用外卖业务的“高频”带动电商业务的“低频”,才是阿里和京东愿意花大价钱来争夺市场的真正原因。


但我认为,在美团上奏效的“高频打低频”模型未必适合电商平台。原因有三:


一是任何产品模型(商业模型)的基础是用户需求,腾讯一直流传着经典的“马氏三问”,相传这是马化腾在产品评审时经常问的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便是:


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


价格战并不能解决用户需求的痛点。大战结束之后,无非尘归尘、土归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比如当年的打车APP之战、美团经历过的“百团大战”。


二是,“流量思维”并不总是正确的。“高频打低频”在美团上获得了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业务的强相关性——“即时满足”。越接近“即时满足”的业务板块,从外卖引流的转化率越高。


电商平台虽然也是“卖货的”,但并不是“即时满足”,这与外卖流量并不是强相关的。


因此,我做个大胆的猜测:外卖业务并不一定真的能为阿里、京东带来如期可观的收益。


三是,美团是有护城河的,只是它的护城河不是用户,也不是骑手,甚至都不是商家,而是庞大的基建——包括数据、算法、系统和深入十八线小镇的地面部队,这些才是阿里、京东在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对于这一点,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更具体:“我给指定用户发一张奶茶券,同时指定至某一款产品,然后引导用户去哪个店自提,这后面需要很强的系统能力,这一系列都需要开发。当然他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开发。你可以拭目以待,看友商会不会跟进”。


美团对于线下店铺运营的颗粒度在行业内是最高的。这是王莆中说出上述话的底气。


总的来说,外卖是一个精细且薄利的商业模式,是苦生意。


外卖三兄弟已经干碎两家了,现在就等阿里了,周五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作者:山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