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的风,还是吹到了电商平台。
8月底,京东正式“入局”团播,分别请来男女两团,以同步PK形式直播,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行业关注,成为电商直播新赛道的“入场信号”。
在此之前,头部达人已经早早乘上团播“快车道”;明星以团播舞为时尚单品;普通人转行去团播追梦;博主以入局一日团播体验为时尚单品……当《万物生》舞、扫腿舞、左御右甜PK舞不再是唯一的吸引力,团播正迅速“入侵”演艺圈,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冲击着公众的眼球。什么港星男神、老戏骨,统统逃不过跳团舞。在今年播出的全员港星综艺《今晚好犀利》中,6位年龄总和超300岁的TVB男神,就上演了团播经典作品《晚安大小姐》舞蹈。
细心的网友注意到,舞蹈开始时,一位男神趁机“落跑”到了镜头外,而余下五位男神,仅有C位的吴卓羲表情管理在线。网友热评“不要虐待老艺术家”。
当观众愈发感到团播不再是闹剧,而是一种内容形态的胜利时,团播,也正以团体式、高互动、强表演的内容模式,系统性地“侵入”公众视野。有数据显示:2025年,团播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亿元,全行业团播间数量将达到5000~7000个。从最初的下沉市场悄然蔓延至娱乐、电商多个板块,团播正在上演一场又一场现象级狂欢——或惊喜,或荒诞,但从不缺少观众。
团播MOD进内娱,内卷3.0
团播艺人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只要两个字,“好看”。不会跳舞,可以学;不懂节奏,可以练;不会提供情绪价值,可以教。只要足够好看且上镜(瘦),其它短板都可以“调”。
在成熟的团播公会里,一个直播间的艺人身后通常跟着一整个配备齐整的团队,化妆师、灯光师、摄像师、场控、情绪课老师,她们负责从各个方面辅助“调”艺人在镜头里的表现。
招聘网站上,大量团播艺人岗位层出不穷。其中,宣称无责保底一万元左右的底薪、零基础入职培训、形象设计+舞蹈老师等是标配,高一点的提成在20%~25%之间。一些公司会另外注明,专业舞蹈老师之前是在韩国带练习生的,以强化“出道”吸引力。
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社交媒体上,因压力过大选择退出的团播主播不在少数,跨过了“容貌焦虑”的门槛,还有“昼夜颠倒”、“业绩焦虑”、“情绪透支”在此等候,这些也成为她们分享中的高频词。
但即便如此,这个职业的天花板仍在不断抬高。市场对优质团播艺人的需求持续增长,也推动行业走向更细分、更专业、更“内卷”的新阶段。第一批被瞄准的,就是那些已经出道、具备唱跳基础、且愿意“放下身段”的艺人。
于是团播市场迎来了第一轮内卷:前爱豆入场。当团播MOD加载进内娱,你会发现:娱乐圈确实是个圈,转来转去,都是老熟人。而这些熟面孔的出现,就像职业选手误入新手村。无论是镜头感、舞蹈功底,还是对观众心理的把握,都超过了那些刚从练习室走出来的素人。也因此,他们迅速在团播中占据优势位置。
因此可以说是团播为爱豆们提供了再就业身份,也可以说是前爱豆们为团播带来了更多专业和人气。迄今,SNH48前成员李慧,《偶像练习生》选手徐圣恩、娄滋博,《创造营》选手谷柳霖等偶像,都在开播不久便积攒了较高人气,甚至成为团播C位。
对于“再就业”爱豆来说,团播不仅是一次曝光的机会,也是一次能力的重新证明。团播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频率、强互动的曝光方式,比起砸重金上综艺,它是更轻巧的“粉丝见面现场”,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作“线上练习生工厂”。
公会赛、周赛、月赛、分团PK……获胜奖励包括线下大屏、粉丝见面会等,俨然一种新型“打投”现场。但有趣的是:顶尖团播艺人的席位,却很少被这些前爱豆们长期占据。
紧接着的第二轮“内卷”,来自公会转型与人海战术。典型例子如头部团播艺人SK卡卡所在的帅库网络,推行多城市分团模式,命名规则高度标准化:“SK + 地区名 + 数字编号”,如SK卡卡所在的“SK望江路019”。
这种流水线式的团播生产模式背后,虽然产生了大量“小透明”主播,但也显然一定程度助推了头部的诞生——SK卡卡本人在生日直播中,曾收获“榜一大哥”连刷520个嘉年华,屡登月度礼物榜Top。头部主播的拥簇,早已让其成为了团播界的爱豆,公众不知不觉便以爱豆的标准来要求,包括私人生活。前段时间,#SK卡卡 恋爱#登上微博热搜。
第三轮内卷则是更多专业垂直领域的内容入场。第一种情况,是如舞蹈艺术家等领域头部、电商主播等为团播内容带来差异化,让观众吃上“细糠”。前者是专业歌舞剧团入驻团播领域,提高团播内容专业性上限。后者本质上是以团播为切口,创造内容差异、提振带货业绩。
如广东夫妇、锅盖wer等带货主播相继入局团播,并不断刷新着销售流水。从结果来看,蹭团播的热度似乎行之有效。新抖数据显示:广东夫妇某场团播累计观看人次达1981万,预估销售额为2500万~5000万,是其账号近半年观看人次最多的一场直播。
第二种情况,则是电商平台,帮助团播内容打开思路,以观众为“主播才艺和情绪价值”付费的模式,转换到因为主播才艺、情绪而为商品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团播的“隐忧”。一方面,肉眼可见的是,提供情绪价值、满足看官需求的舞蹈,有时与“擦边”仅一线之隔,随着团播规模化、正规化,也迎来了“合规化洗礼”。7月2日,抖音发布《抖音直播机构治理处置结果公示(2025年6月)》,清退54家涉嫌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诈骗、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等违规行为的公会,处罚公示194家涉及存在不良经营行为的公会。
其二,在团播的表演中,一些经典音乐经常被拿来反复使用,版权问题也成为隐忧。多数中小公会并未购买音乐版权,商用使用存在侵权风险。
150亿规模,团播能撬动电商新增量吗?
尽管作为一种更直给的模式,团播完成了由内容到真金白银的直接转化。但大部分情况下,团播以直播间的主播才艺为“商品”,客官通过打赏来获得情绪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主播用多种语言口播夸赞打赏者ID、定制舞蹈、以及用肢体语言表示感谢。
跳脱出来看,这也是一种神奇的现象,堪称情绪价值的直接变现。在直播间,用户刷个价值5块钱的礼物,只为了听主播用不同语言念出自己的ID、收获一个比心感谢。这背后没有实物交割,有的只是情绪价值的即时兑换。
但当这种模式撞上电商,故事就有了新脚本。电商团播,正在试图把这种“情绪共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团播的核心价值在于如何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而非单纯通过商品本身去吸引。
头部IP团播开始探索更深层的娱乐性与社交互动,如通过定制化内容提升观众粘性与参与感。京东此番入场,或许意不在“带货”本身,而是要试探这种模式能否激活电商平台的流量新增量。即通过“情感共鸣”拉动流量,能否打破传统电商平台的单一商业模式。
团播的本质,是情感先行、内容为辅、交易摆在明面上。而电商直播,则是货架在前、信任在中、娱乐只是添加剂。两者基因不同,却也未必不能融合。
关键或许在于:情绪价值的团播是否能够在不折损其内容魅力的前提下,平滑接入消费场景,而电商又是否愿意给这种“非标”内容足够的试错空间与流量包容。
上一篇:饿了么的高光,以褪色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