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校服升级 产教协同共筑品质
福州新区(长乐区)搭建平台,推动校服产业创新发展
校服T台秀。(长乐区教育局供图)
什么样的校服才会深受大众喜爱?校服的款式应遵循哪些设计原则?如何破解产业痛点以推动校服创新升级?27日,福州新区(长乐区)“设计赋能 质筑未来”校服创新发展设计交流会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举办,这场由长乐区教育局、长乐区工信局、长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承办的活动,汇聚教育界、设计界、产业界等多方力量,通过搭建产教融合、政企协同平台,推动区域校服产业创新发展与品质升级。
当日9时,一场别开生面的校服T台秀拉开帷幕。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长乐职业中专学校的师生团队带来自主设计的校服作品,长乐区实验幼儿园、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长乐职业中专学校以及长乐一中学生代表穿着这些校服轮番亮相,阳光动感的运动风校服、雅致时尚的学院风校服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台下,500多平方米的展示区人头攒动,各制衣企业和长乐纺织面料企业展示出款式多元、颜色多样的校服和面料产品,学校与家委会代表一边挑选样衣,一边咨询面料成分、价格等问题。
长乐漳港中学的林老师与5名家委会代表正为今年秋季开学的初一新生挑选校服。“我们选校服比较注重面料安全舒适、价格合理亲民和款式实用耐穿。”林老师说,除了性价比,学校还希望在校服设计中融入校徽、校训等文化元素,让校服成为传递校园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现场,不少家委会代表手持面料检测报告,反复比对不同企业的样品。“以前选校服都是两三家企业送样衣到学校,选择范围有限,今天在现场能选款式、看工艺、查资质,还能扫码填写需求问卷,这种透明化的方式让我们很放心。”一名家长说。
校服不仅是日常着装,更是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多名校方负责人认为,校服款式设计应遵循“安全舒适、经济实用、美观简洁”原则,贴近地域和本校文化特点,通过个性化设计传递校园独特气质。然而,当前校服设计普遍存在款式同质化、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近年来,福州新区(长乐区)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今年更以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扎实推进校服治理,此次交流会是促进校服创新发展的有效实践。
会上,长乐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宣读《福州市长乐区校服品质提升倡议书》,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校服创新发展,以品质校服守护学子健康体魄,涵养校园风骨气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乐区服装协会代表及区属学校共同签订《长乐区各类学校校服廉洁采购承诺书》,为学生校服采购工作筑起风清气正的屏障。同时,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乐职业中专学校与多所区属学校签订《校服文化设计合作意向书》,将通过校企协同,把学校的设计理念、科研资源与长乐区属学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长乐本土爱心企业福建永丰针纺有限公司向福州新区(长乐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冬装校服500套,福建捷高纺织有限公司向文岭中心小学捐赠校服成衣1000套。
持续推动校服产业升级,离不开长乐本土产业与教育资源的双重支撑。“纺织产业作为长乐的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拥有扎实的生产制造基础;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乐职业中专学校则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育了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服装设计复合型人才,能够为本地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长乐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石建基表示,希望借此契机,以产学研融合为纽带,打通政府、学校、企业、家长间的沟通渠道,让优质的设计资源、生产资源与学校需求精准对接,以设计驱动创新,生产出有品质、有文化、有个性、有温度的校服。
要让校服产业向更安全、更美观、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还需多方协作发力。长乐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坚持“文化为魂”,鼓励设计团队深挖长乐文化底蕴,让校服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播者”;要坚守“品质为本”,引导企业采用环保面料、精湛工艺,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监管机制,让校服成为健康成长的“守护者”;要推动“多方协同”,学校充分听取学生与家长意见,家委会发挥好沟通桥梁作用,企业主动对接需求、优化服务;要倡导“产创共兴”,欢迎纺织企业捐赠优质面料,展现社会责任,也希望各地校服企业来长乐投资兴业,努力构建具有长乐特色的校服体系。(记者 傅亦静)
下一篇:福州5236株古树名木“上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