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钉钉十周年发布会上,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首次公开露面——这是他回归钉钉四个月后,阶段性对外拿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发布会上,钉钉发布了“钉钉One”(AI秘书)、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智能硬件DingTalkA1等10余款AI产品。
就在新版发布的前一周,无招因为凌晨十二点多返回办公室发现员工“提前下班”而勃然大怒,引发社交平台的广泛讨论。
图|网友在某平台的讨论
这则插曲以更为巧妙的方式被回应。
在发布会演讲中,无招展示了钉钉的一项名为DingTalk Zen的“放松”功能,能够短暂熄屏并播放海内外自然风景。据无招介绍,这些自然声音和画面的采集都来自钉钉内部同学。
“钉钉同学也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只有工作,也有精彩生活。”他有些打趣地说道,全场随即发出了默契的笑声。
一位知情人士则对凤凰网科技透露,当时无招大怒的原因是,临近发布会前期,他本人刚跟某个负责AI相关的创新团队开过会,对完成度和进度都不满意,训斥后自己当天十二点下班时路过项目组,却发现员工都下班了,“在他眼里,刚说完要改,就这么‘早’走了肯定不行。”
抓考勤、搞创新、减分润,无招“旧官回任”的三板斧,一砍向了员工,二砍向了产品,三砍向了服务商。
钉钉在AI时代的焦虑,用小步快跑的加速方式,能解吗?
一、把“创业精神”带回钉钉
离开钉钉五年后的无招,今年4月回归之时,提出了“回归创业、回归创新、回归用户第一”的口号。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他也是这样执行的:管理上更严苛,组建创新小组,亲自拜访客户。
对身处一线的员工来说,变化则来得猝不及防。先是组织架构完全打乱重组,不少员工汇报线完全被打乱,而原本跟前任老板亲近的高P们被减员“削权”,“原来带20人,调整后手下就俩人。”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无招刚回归之时,把七八个带人的高P直接调去销售部,“一些‘前朝’的P9、P10的人,职级没变,但职能下降很多。”
再是工作节奏集体进入“备战模式”:每天早9点准时开早会,午休缩短到13:15,有时还要开晚会汇报,每周都要被打绩效。
这样的节奏让员工们抱怨声连连。在脉脉同事圈中,员工们为避免帖子被关键词定位,会自称为“阿里飞书”。“一提飞书说的其实是钉钉,一提缅北说的还是钉钉。”
“此前也有人讲过,‘不相信钉钉了’,但这段话很快被编辑了,于是在不可说的氛围下,大家发明了黑话。”钉钉离职员工曹景解释道。
“阿里缅北”的称号,早年间是内部戏称高强度工作的阿里国际化——现在,这个称呼被用于钉钉大部队所在的C6大楼。
早会的一大议程是填板,填写Scrum board(敏捷开发看板)——这是一种敏捷项目管理中使用的可视化工具,通常用于跟踪和监控冲刺阶段的任务进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
但钉钉的员工用更为“本土化”的方式在落实,每人早上需要站立填写周度目标的进度,“都说要做AI时代的钉钉,但我们反而是天天在手写。”曹景打趣道。
年轻员工们也发明了苦中作乐“哄自己上班”的办法:把喜爱的Labubu带去会议室,挂在Scrum板上的名字旁,让它当自己“分身”——如果9点没能准时开会,会被视为迟到,名字也会被挂上白板。
不只是工作流程被极度细化,也有配套的奖惩制度:无招要求每周给每人打绩效,分为ABC三档。
一位钉钉员工透露,甚至有的团队“主动加码”到每天打绩效,如果9点没能准时去开早会绩效会很差。“打完一般也不给我们说是啥,也不知道这个数字对最后年度361环评的绩效有影响没。”
员工们能体感到的变化就是,创始人的意识被贯彻到这座大楼的每一处,比如和Scrum board相关理论会在电梯里的广告屏上循环播放。“每次走进电梯都要被再教育一次。”
开完早会,小团队还需要集体拍合照发进部门大群打卡。“本来晚会和下班也要拍照,但后面HR估计是怕留证据,不让拍了。”一位钉钉离职员工黎安回忆。
无招在会后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提到,创业时期得出的经验是:AI时代做产品的本质思路,并不是思考AI怎么服务人,而是人该如何服务AI。
出走五年后,无招把“All in AI”的理念,和自己认为的“创业精神”一并带回了钉钉,开始讲究人效、严卡预算,产品快速迭代。在他看来,这些政策的实施是为了破除“大公司的傲慢”,更是一种创业精神体现。
就在钉钉十周年发布会演讲时,无招也略显自豪地提及,自己创业期间要求团队, “三部电梯只开一部”、“0度以上30度以下不需要开空调”。
“之前公司什么叫创业,穿着棉袄上班就叫创业。”无招总结道。
但创始人的意志,难以让所有员工共情。
“这恰恰不是好的创业公司特点啊。如果每个人都带着创业精神,主动干活,需要抓考勤吗,需要Push赶进度吗?”另一位离职资深阿里老员工评价,“卷工期,卷时长,不是创业精神吧。”
落在执行上,员工们最强烈的感受则是,“人效”这个词被提及得更多了,这也是无招的核心管理理念。
“具体到怎么落实,就是两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招得少干得多呗”,黎安的+1、+2陆续离职,所处团队的大老板、无招的D(阿里职级中直接汇报的下属)也走了,“大家都说,靠压榨员工来卷创新根本没意义,都在陪着演戏。”
抱怨的声音变多后,钉钉内部也或多或少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员工不满。
黎安回忆,有一段时间,HR在钉钉内部群发了一个名为“你行你上”的问卷,如果任何人有创新想法,想带团队,就可填写。
“无招刚来时是很Open,对大家也表示,‘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你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慢慢摸索几个月就知道怎么做了。”黎安说,有一些功能的实现此前本身就在长期规划中,比如AI搜问、AI客服等项目,在年初就已定好规划,只是现在更快速实现了。
二、承载AI愿景的“创新”
钉钉大群里,有可以申请开创“创新项目”的入口。
和把工位安在开放工区,坐在员工们中间一样,这是无招回归后推崇的“扁平化”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初心是打破过往层级,推崇“扁平化”,也为在钉钉上最大化开发AI能力。
但据多位员工反馈,目前十余个创新项目中,多是抽掉以往各组匹配的人才。“主动的也许有,但大部分还是原先有这部分储备,就被调去接着做。”一位创新项目的离职员工表示。
“起码周边能接触到的,进创新项目的都是被迫调过去的。”曹景说,跟创新项目团队成员交流时,能明显感觉到大家的疲态,“毕竟比一般员工更累,基本上早9晚10,周日还强制上班,熬不住。”
这些项目组也直接向无招汇报,因而在内部也被视为无招回归“再创业”的头阵先锋军,承载着为“新钉钉”开发AI能力的重任。
不过,也不只是这些“创业先锋军”,有的非创新项目团队,也需要分为两拨人,隔天换班,“轮坐班”到9点半甚至10点。
在钉钉架构中,没人看得到钉钉创新项目在做什么,项目组的代号都是用英文字母代替。每个入组的员工,也需要重新签署一份额外的保密协议。每个项目组之间也并不清楚彼此在做什么。
这种神秘维持到了钉钉新版本发布前的最后一刻。哪怕是钉钉内部员工,也并不清楚全部的具体功能更新有哪些。
为了激励员工主动进取,创新项目也有一定的绩效激励,做得出色的团队会收到一份额外的奖金,大概是15%~20%的月薪。
“就是用十几人的好处,磨平所有人的痛苦。”一位创新项目的员工估算,能拿到激励的员工比重不超过10%。而在员工们看来,这份奖励的“代价”,是以“9-10-6”的高强度透支的工作节奏换来的。
而且,不同于前任CEO在职时OKR的清晰透明,没人能看得到无招的OKR。“没人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当然大家都疲于奔命,也不想研究他怎么想的。”有员工表示。
被“召回”并被寄予厚望的无招,在短期内尚未受到阿里集团方面的压力。在他的多次对外表达中,透露出的是不惜一切,“重造钉钉”的决心和野心:未来,要让钉钉成为AI时代全球的生活方式。
在无招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强压”只是为了筛选志同道合的人,以重新创业的心态再出发。他也频繁表达出“为AI服务”的观点:AI不是用于帮人类提效,人要帮助AI去理解物理世界。
在这种高压的“再创业”氛围下,因不适应、不认同而主动离职的同事越来越多。
甚至有不少员工,每天过了零点就去打开钉钉的员工大群,统计和记录人数,对比后推算“又走了多少人”。
互联网上流传了一个“四月后离职300人”的数字——多位离职员工则对凤凰网科技表示,从身边陆续离职的人数来看,也许不止这个数字。“无论钉钉哪个团队,我认识的人身边都有一两个正准备离职的人。”曹景说。
一位6月底离职的钉钉员工回忆,钉钉从三四月份的高峰1900余人,到自己走时只剩1700余人,“现在应该是1600人,走了三四百人也差不多。”
“身边有从飞书来的,又回老东家了,说肠子都悔青了。”上述员工说。
“现在留下来的就两拨人,一是岁数较大在市场上没什么竞争力的老兵,出不去,二是能跟钉钉现在风格匹配度高的。但凡有,比如说有P7的岁数也有P7能力,肯定都在动。”另一位钉钉离职员工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股票,跳槽去了涨幅更高的地方。
“从高P到低P都有,甚至连他的嫡系都有走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对方在无招创钉钉初期就在了,给出的官方理由是身体原因,实际上就是受不了了。”
据上述人士分析,就是因为一段时间内离职人数过多,今年钉钉破例开启了校招。“不穷(钉钉前任CEO叶军)在时是没开的,今年是走的人太多太快了,加上集团大调整AI,也需要校招。”
不过也有员工认为,引入新鲜血液换掉“老臣”也是意料之中的举措,并且春招在今年3月份就已开启。
彼时,钉钉深度绑定杭州的宜居城市优势,宣传“AI七小龙”都上钉钉。甚至把“抢人”的触角伸向了人才密集的北京,在清华北大校园门口的公交站广告屏打广告,呼吁毕业生来杭州就业定居。
三、钉钉的焦虑
无招的回归,是阿里集团的意志。在阿里AI创新业务中,钉钉被定位为阿里AI To B的入口级产品,与夸克AI To C形成互补。
叶军接手钉钉时,从“云钉一体”到“钉钉单飞”,对外讲的故事,是盈亏平衡,是商业化,是如何赚钱。而阿里集团“召回”无招的期待,则是带领钉钉去找AI时代的新增长。
为了短期内提高产品竞争力,无招拆除了一部分“付费墙”,下架了部分付费内容,也降低了用户的付费门槛。
与此同时,今年6月,钉钉宣布服务商合作三年后不分润。
员工们的感受是,既要产品增长,收入也不能掉。
刚回归钉钉时,为了快速拉高业绩,无招给前线销售集体拉高了考核指标,“大家本来有自己的节奏,销售也有大小月,比如这个季度好点就攒一攒,单子多了就放在下一个周期报,但现在就要求都吐出来,把节奏拉满去冲业绩。”能够直接接触到数据指标的离职员工黎安透露。
“短期内业绩是正增长的,但这种涸泽而渔的方式肯定不可持续,那明年呢?”黎安说,能明显感觉到内部节奏很着急,“今天说了明天就要,要快速达到目标,很多内部策略手段难免就做得很粗暴。”
坐在无招附近的员工则透露,无招本人也确实是“早来晚归”的勤奋风格。“我们9点卡点到,他已经在工位上了,也喜欢晚上开会,大家得排着队去汇报。”
而在钉钉员工中引起不满的是,无招有游泳锻炼习惯,经常中途休息后再重返办公室。“我们没有办法这么持续干活。”
在办公协同赛道,产品的更新、迭代和创新都很难建立绝对壁垒,一些功能很容易在赶工中变为“标配”,失去绝对竞争力。比如飞书、企业微信和钉钉“协同办公三巨头”陆续推出的多维表格,都有各自瞄准的擅长领域。
“TO B领域,其实看产品都差不多,还是看跟谁关系好,拿得下客户。”一位负责对外销售的员工则表示,钉钉目前的战略就是牢牢抓住中小企业,聚焦垂直行业。
此次大会上,无招也正式宣布,AI钉钉1.0将聚焦三大场景,即客服、营销、教育,打造AI客服大模型、AI营销服、AI教育等产品,想用AI重构三大场景的工作流。
一些员工也反映,也有好的变化出现在钉钉,比如明显更注重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多去驻场、增强回访等,加强对客户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无招也公开表示,回归后吸纳了广泛客户意见,把钉钉新版本做得更加简洁、高效、以人为本。据其介绍,在过去4个月里,钉钉总共对1850个需求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修复了574项用户反馈的问题,并在20多条产品线上进行了全面优化,由此带来了8.0版本。
今年7月中旬,钉钉还正式推出其首款海外独立AI应用“7Ding”,融合AI、办公协作与电商采购功能于一体,为海外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商务解决方案,也被视为钉钉AI业务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这个面向海外的项目被称为J项目,也直接向无招汇报。
8月20日,据36氪消息,钉钉又成立了一个新业务线——行业专属模型,并作为独立团队存在,向钉钉CTO朱鸿汇报。这也被外界视为无招回归后,钉钉在AI战略推进中的重要动作。
无招在发布会上,从硬件价格到AI提效,也多次对标“友商”。比如展示AI表格在“电商进销存商品价格调整场景”下的速度,就晒出了比飞书快一倍的速度对比。
“钉钉 8.0 也是 AI 钉钉的 1.0,我们决心清空过去,以归零的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钉钉。”无招说。
在连出“狠招”的无招带领下,归零后再出发的钉钉,正加速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曹景、黎安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科技,作者:赵子坤,编辑:董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