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星舰终结“四连炸”,未来有望40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创始人
2025-08-27 10:47:11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马斯克星舰终结「四连炸」!未来有望 40 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蹲守星舰直播,注定心跳加速。


要么见证历史。


要么见证马斯克放烟花。


不过,SpaceX星舰第十次试飞今天还是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在接连「四连炸」后终于不负众望,完成既定关键任务。


质疑马斯克「画饼能力」的声音,至少在今天得暂时安静了。


一场「故意找茬」的极限试飞


本次发射的「星舰」长约120米,直径约9米,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长约70米的超重型(Super Heavy)助推器,以及一个称为「星舰」的上级飞船。


两部分均由不锈钢制成,目标是实现快速、完全重复使用。


这一次,超重型助推器没有回到发射场进行「筷子夹火箭」的操作,而是前往墨西哥湾外海进行受控溅落。与此同时,星舰上级飞船则会继续飞行,最终在印度洋受控溅落。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详细回顾整个飞行过程。


星舰顺利点火升空,搭载的33台猛禽发动机运行状态良好,顺利通过了最大动压阶段这一关键节点。


(APPSO注释:最大动压阶段(Max-Q)是航天器或火箭从地面起飞穿过大气层时,因速度不断增大而空气密度逐渐降低,两者共同作用下出现的一个「动压峰值」时刻。)


此次助推器的主要测试目标集中在着陆点火。


具体来说,当星舰(上级飞船)和助推器分离后,助推器要回到地球并尝试「着陆」。第一步,它需要把自己翻转过来(控制翻转),让发动机面向正确方向,才能点火减速。


热分离


翻转后,助推器会点燃发动机,进行一次反向推力(点火回推)。这相当于踩刹车,让助推器逐渐脱离原本的上升轨迹,转而走向预定的下降轨迹。


这个动作在第9次飞行中演示过,其优势在于需要预留的推进剂更少,从而可以在上升阶段使用更多燃料,将更大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


更难的部分在最后的着陆阶段。


按照原有设计,最终着陆需要依靠三台中央发动机同时点火,但这次测试中将故意关闭其中一台。这种设计更像一次「爆胎测试」:要看高速行驶中的车,是否还能稳稳刹停。最终,它将用仅剩的两台发动机在海面上方短暂悬停,然后关闭发动机并坠入墨西哥湾。


从今日的测试结果来看,助推器的整体表现堪称完美。相较于助推器,星舰上级飞船承担的任务同样复杂多样。


进入二级飞行阶段后,星舰持续上升,并首次成功释放8颗星链模拟卫星,整个部署过程大约每分钟释放一颗,有序完成全部部署。


打开舱门,释放星链卫星模拟器


这些星链卫星模拟器的规格与下一代星链卫星基本相当,可以简单理解为V2 Plus版本,本质上是为未来正式发射V3星链卫星进行的重要彩排。


未来每次由星舰搭载发射的V3卫星,预计能为星链网络增加60 Tbps的容量,是目前猎鹰9号单次发射所增加容量的20倍。


除了卫星部署,本次飞行任务还承担着另一项重要测试——在太空环境下重新点燃一台猛禽发动机,划重点,这对未来的轨道机动至关重要,最终也是顺利成行。


但仅仅验证正常功能还不够,SpaceX研究团队这次更是要主动「找茬」。


为了测试极限性能,他们先把一部分隔热瓦直接拆掉,让裸露的机体去硬扛大气层的高温冲击,好观察弱点在哪里。与此同时,还装上了几种不同材料的金属隔热瓦,看哪一种方案更可靠。


另外,为了解决第六次试飞出现的「高温热点」问题,他们把隔热瓦的边缘打磨得更锋利,让气流更顺畅地滑过,不至于在某些位置积热。


从直播画面来看,隔热整体表现良好,襟翼虽然出现了局部烧蚀与表皮翘起,但飞船结构及压力系统依然稳定。


按照预定计划,最终连飞行轨迹都需要经过特殊设计:它会在再入时正面迎上最猛烈的气动压强,特意把尾翼推到极限,看结构能不能撑住。这是一场近乎「自虐」的测试。因为真正的飞往火星,不容许任何软肋。


最后,星舰按计划执行着陆程序,圆满地在印度洋实现受控溅落,不过最终还是爆炸了。


星舰,人类生存的B计划


延期,对星舰来说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8月25日凌晨,由于地面系统的液氧出现了泄漏,发射窗口在最后关头被迫关闭。问题解决后,第二天再次加注燃料,眼看箭在弦上,但奈何征服星辰大海的路上,天气才是真正的甲方。


一朵砧状云层悬在发射场上空,迟迟不肯散去。


砧状云层并不是善茬,由于内部蕴含着强烈的电荷,随时可能引发闪电。对于装满液氧和甲烷的星舰来说,任何电击都可能让它在离开发射架之前就化为火球。SpaceX只能再次按下暂停键。


谨慎并非小题大做,今年进行的第7、8、9次飞行接连遭遇重大故障。


比如第9次飞行虽然成功进入了太空,但因为燃料箱增压系统的扩散器故障,甲烷泄漏导致飞船在太空中失控翻滚,最终在重返印度洋上空时烧毁。


而原本计划用于第10次飞行的36号星舰,在今年6月的一次地面测试中发生爆炸。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飞船被完全摧毁,SpaceX的独立测试场也遭受严重损坏。


紧急启用37号备份星舰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COPV的不可预测性给载人飞行蒙上阴影。这个看似简单的压力罐承担着推进剂增压的重任,一旦失效就是灾难。


昨天,亲自督战的马斯克也出现在了官方直播间,与主持人和星舰工程副总裁Bill Riley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对话,并再次重申了他的宏大愿景:


「从一开始,星舰就和猎鹰或其他火箭不同——我们设计它是为了大规模量产。不是造一艘星舰、飞一次轨道就够了,而是要持续、快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最终目标是每年建造数千艘星舰,这是为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所必需的。」


火星移民是个筐,什么技术都能往里装。移民、能源、机器人,这个筐越大,人类的想象力就越大。而马斯克的潜台词是,星舰就是人类的B计划,让文明永续,不管在哪个星球。


听着像天方夜谭,但马斯克还真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


今年3月,马斯克表示,首批星舰将于2026年年底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如果登陆顺利,则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不过2031年的可能性更大」。


但到了5月,口风变得更谨慎「如果运气好,我们会尝试抓住这个机会,」他说,「但我觉得成功率大概只有一半一半。」


「快速迭代」这四个字,本来就是商业航天的口头禅。问题是大部分人只是嘴上说说,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选择稳一手。这些理念在传统航天巨头那里,基本属于听听就好的状态。而SpaceX奉行的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开发理念——「先试后改」。


于是乎,星舰的试飞史,就是一部「花式死法大全」——每种死法都价值亿万。虽说失败是常态,但每次失败都为下一次积累经验。正是这种「野路子」,让SpaceX保持了全球最快的迭代节奏,也让星舰距离火星更近。


不过,这种工程路线上的莽也有代价。


随着星舰越来越接近火星载人飞行的任务,容错率会急剧降低。美国NASA对载人航天的安全标准极其严苛,任何系统都需要经过反复验证。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星舰要达到载人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火星梦,马斯克还在不断兜售地球快递服务——利用星舰进行地球点对点运输。


你可以在40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从洛杉矶到悉尼不到半小时,从纽约到新加坡半小时,横跨大西洋只要10分钟。轨道火箭是已知最快的交通工具,速度是商用飞机的30倍,而且视野绝佳。


但连续两天的跳票也提醒我们,无论愿景多么宏大,现实的技术挑战依然严峻。不过,这或许正是航天事业的魅力所在——它永远在推动人类挑战物理定律的极限,也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


正如马斯克所说:「解释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总是很重要的,而研发星舰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人类能够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这个目标足够宏大,也足够重要,值得我们在现实的困难面前保持耐心和信心。


火星可能不需要人类,但人类永远需要火星,也是在需要一个够远、够难、够疯狂的理由,继续折腾,继续抬头仰望。


欢迎加入APPSO AI社群,一起畅聊AI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AI新知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