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全民玩上了“查账游戏”。
某网友发现的“美团退款好像没到账”宛如一锤惊石,炸响了整个互联网。有人不相信“大公司会看上你的几块钱”,有人转身查账发现自己的钱也没到,两方越吵越凶,让美团退款变成了一道“薛定谔难题”。
是哪个大怨种大周末不出门、不逛街,一个劲儿地苦翻自己的古早美团订单退款进度,并在微信、支付宝、月付、云支付、网上银行APP之间来回切换,终于体验到会计做账的艰辛,手指快要搓出火就为得知“退款的钱到底有没有到账”。
直到“疯狂星期天”的晚上11点57分,美团官方才紧急回应称,是系统信息展示延迟和支付渠道异常导致消费者误解,并承诺优化退款流程。
曾经以为“理所应当”的退款,咋到账这么难?
美团退款,怎么就成了一场“罗生门”
本来还沉浸在外卖商战红包雨里的打工人,盘算着周末要点哪家奶茶哄哄自己,结果一上网,怎么“塌房”好像塌到自家来了?
8月23日起,大批网友对美团及其旗下的大众点评(下文统称“美团”)退款提出质疑。起初只是个别网友的零星困惑,认为过往订单疑似存在退款没到账的情况,并晒出退款进度与账户流水截图,提醒大家“都查查账”。
围观牛马抱着吃瓜的心态进来,怀揣着一沓下落不明的退款订单出去——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自己账户里原本默认“过期退”的古早团购券,怎么仍在“退款中”?小金库怎么一直也没个响?有的订单记录,竟然可以追溯到12年前。
很快,掀起了一场“全民查账行动”:查,必须查,狠狠查——化身福尔摩斯,十年前的订单一条条追溯,在美团和各大支付APP之间来回切换,“该属于我的钱我锱铢必较”。
杨帆告诉氢商业,最初看到微信群里转发的“美团退款自查”的消息,她本来没当回事,结果随手一翻,就查到一笔77元显示退款到支付宝却未到账的订单,于是便一路从上午查到了下午2点,发现了30多笔存疑的订单,总计600多元。
杨帆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网友“退款找不到”的声音,美团退款风波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罗生门”。
在网友看来,最为“实锤”的情形就是页面直接显示“退款失败”,即“退款过程中出现异常,退款失败”或“原支付方式退回失败”。
红星新闻报道的消费者晋莉,其订单自去年12月起一直停留在“退款失败”,既没有自动退回,也没有任何提醒,直到今年8月自查时点了“手动提现”,才终于到账,中间拖了整整八个月。
对此,美团回应称,晋莉的情况是由于原支付渠道退款失败后,系统准备退回至美团钱包,但因为用户注销了美团支付账户而无法完成;同时系统曾发送过提醒短信,要求用户更新收款账户。这与用户“没有收到提醒”的说法存在矛盾,而美团暂未提供短信发送的佐证。
图源:微博@美团客服小美
但依旧有网友存在三十多单显示“失败”,总金额接近400元,就连客服一度查不出原因,只能在后台确认后以充值的形式退回到美团钱包余额中。
“连膨胀神券即将过期都会一大早打电话,退款失败这么大的事儿咋就那么安静呢?”
如果说“退款失败”是一场可能输掉的赌局,那么另一种同样常见的情形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退款中”,给你希望、纯吊着你,“第一次发现退款如此像渣男”。据说,这种情形下向客服主动申请退款,回款的成功概率也更高。
图源:小红书@小红书懵懵
而被命运抽中的洪欣则在“退款失败”和“退款中”来回徘徊。她在2013年曾在美团花19元买过一单KTV券,直到2年后才想起了这件事,在2015年提交了退款申请,但直到2022年才迎来结果,退款失败。
截至2025年8月24日,AI客服显示仍然在“退款中”——“12年过去,当年出生的娃都该上初中了”,她的钱还没到手。
虽然再三申诉后拿回了钱,但客服的回应却让她如鲠在喉:对方认为退款失败只是因为页面显示错误,不过在她坚持没查询到退款后,他们选择“相信“洪欣,给她“特批”了19元,“搞得好像我大费周章就为了讹他们19块钱一样”。
受访者供图
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这场查账计划,于是出现了最为玄乎的“虚假退款”情况——虽然界面上显示“退款成功”,但“退款金额”处却是明晃晃的一个“0”。
美团回应称,这类问题主要是系统信息更新错误,另有部分涉及旧版礼品卡、储值卡的订单,因功能迭代而无法在页面正常展示。
图源:微博@美团客服小美
但问题的症结也就在“通过原支付渠道查询相关账单记录”——许多网友反馈,哪怕是正常显示了退款金额,但翻遍了流水却找不到这笔款项的踪影。
有客服要求用户“打印所有银行卡流水”以便核实,瞬间点炸了网友:“我的钱已经可能找不回来了,怎么还要我自证?难道不是应该美团先证明我的钱真的到我手里吗?”
根据杨帆查账4小时的总结,2014—2019年间的订单最容易出问题:如果“审核通过”“受理退款”“退款完成”三项时间一模一样,秒数都不差,那八成不正常,需要仔细对照流水。
不过,直到周日晚上11点,杨帆才发现,美团似乎存在一个“神秘钱包”——原来,她那笔“失踪”的77块订单中,系统显示已退回原支付账户,但账户里并没有钱;而此后在美团消费79元时,支付宝却只扣了她2元,下一单就恢复正常扣款。换言之,这笔钱并非退回银行卡,而是被“悄悄存进”了某个“神秘钱包”中,形成了一种“对冲式退款”。
左为美团界面,右为支付宝界面(图源:受访者供图)
这个“神秘钱包”,大概率就是美团后来在回应里提到的“美团钱包”,也就是美团2016年9月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后才正式上线的业务。
这或许可以解释此后的退款流向,但之前的呢?或许是以“旧版美团礼品卡、储值卡”的形式兑现,但现金变成了卡,有人和消费者商量过吗?
“这也是我不满意的地方,美团最开始并没有通知消费者存在这样的神秘储蓄空间。我幸运地多年来没有更换过账号、手机号,神秘钱包的钱都用掉了,但如果有人更换过呢?”杨帆不解。
更让网友们感到“后背发凉”的,是随着争议升级,美团在周日白天悄无声息地修改了退款进度和退款金额(也就是网友口中的“篡改数据”“一查询就退款”)。虽然官方在深夜回应,这是因为产品进行了修复,是为了给用户显示正常退款结果。
但“先动手再解释”的行为反而加剧了打工人的不安感——“我的信息,你怎么说改就改了?”
事实上,美团的退款问题并非始于今天。十多年来,消费者早已屡屡吐槽,却始终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解释与解决。
根据新浪财经的报道,早在2019年8月有蓝V认证博上吐槽:“3年了,退款还没到账”,并讽刺道“为美团效率点个赞”。而2015至2019年间,“退款为什么那么慢?”“都快半个月了还不到账?”等帖子更是层出不穷。
图源:新浪财经
暴雨连绵的北京周末,好不容易出个太阳,本来洪欣打算出门散心,但为了核实账单,最后只是出去吃了顿饭,边吃还边和美团客服打电话掰扯退款。
对于洪欣而言,“如果单算处理这件事的时间,大概花了三四个小时,但昨天一整天都在回帖、盯着进展”,仿佛周末在美团加了个班。
全民查账大行动,谁在偷偷拿走我的钱?
“快去查查你的所有退款”。
网友紧急检查过去的退款后订单发在“退款问题”上存在争议的,并非只有美团一家平台。一场由美团掀起,波及到淘宝、京东、大麦等多个平台的全民查账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没退、少退、忘了退,退款世界也有自己的“鄙视链”。
你本着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初心,相信“平台这么大定然看不上我的块儿八毛”,再加上规则上写清楚了“申请就退款、到期没使用自动退”,也没想过再检查一遍退款,直到上个周末。
如今却成了“退款未到账”一鞭子打下来,躺满了你想不到的、平时热衷拉关系的“朋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几乎所有主流电商平台都被消费者质疑过“我的退款去哪了?”
比如另一个深耕本地生活的App抖音,有网友昨天发现3年前买的DQ冰淇淋团购券还在退款中,一问缘由才知道:商家无法确定该券是否在小程序核销过。
要吃就核销掉,没用过难道不就是没吃?网友也不理解平台借商家之嘴给出的答案,“好在掰扯一番拿到了退款,但解释确实有些糊弄人了。”
到底吃没吃,你有你的想法,商家也有自己的理解,消费品不好评判倒也可以勉强解释一番,但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连演出退款都变得慢腾腾。
音乐剧《猫》原计划在2019年上演,疫情原因导致取消。有网友当时花680元买了票,直到5年后才收到了大麦的退款消息。
“9月13日大麦终于想起来给退钱,可等了好多天都没见到一点影子,忍不住找大麦掰头,才在9月30日拿回属于自己的钱”,网友也不理解大麦退款为什么需要五年,“可能是我的钱有致命吸引力。”
图源:小红书@Maki
大麦用5年时间帮你做了笔储蓄计划,虽迟,但好在到了。比起演出,更受到退款争议的是智能寄存柜,这些年号称“解放你的双手”的柜子快速铺货,地铁、火车站、机场和景点随处可见。
智能寄存柜使用时常常需要交一笔押金,在20元到100元之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会贴心地指出“用完即退押金”。你虽不理解“存行李只要18元,押金却要付100元”的逻辑什么,但还是爽快地付钱,结果大量网友发现“押金根本没到账”“押金其实需要自己申请”,规则说变就变,但不会在你付钱的时候提醒你。
如果说“退款未到账”是一场关乎运气的游戏,那么退多少有时候又比拼起了数学能力。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越来越复杂,在大促期间,想要拿到好价,你首先需要对各平台的优惠政策进行深入学习,再对各类红包、满减和优惠券进行彻夜计算。计算写满了一张纸只为便宜8块钱。你本着苍蝇腿也是肉的想法,孜孜不倦地学,却忘了退款才是真正的麻烦事儿。
求问:一件原价100块的女装,优惠券减去20元后实付80元,当你想退款时,应该退多少钱?你想着“别让商家吃亏”,只花了80元那就退80元,结果到头来发现退款时系统会平摊你的优惠,会按照红包、实付金额的比例进行退款。
“原来不仅算红包难,退款也不简单。”
光会算还不够,退款有时候还考验你的记忆。
你几乎默认网购券子劵用不完就退款,但在淘宝上,电子券没用或者没用完会显示已过期,需要自己手动申请。“美团抖音囤券我理解,淘宝囤啥?”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大促期间,经常有网友囤了10个汉堡,吃几个就忘了,检查发现退款没到账才知道“原来疯狂的是我的钱包”。
此前有种声音是“把囤券当成一种理财”,低价买入、随时享用、不用即退,再加上电商平台对本地生活的影响,吃饭买东西之前先看看有没有便宜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质是年轻人想省点钱,与之类似的还有机票返现。如今越来越多OTA平台推出返现机票,用“返现后便宜”的价格诱惑你下单,往往一单可以返现上百元,但需要你坐完飞机24小时后、15天内申请返现。OTA也开始帮你强制存款,前提是你对几个月前定的每张机票详情都记忆犹新,即使面对隐藏很深的返现界面也拥有火眼金睛,不然面对“15天后过期不候”的规则只能怪自己脑子不够用,“既然我能接受平台扣留这么久我的钱,那以后能不能我先坐飞机再付钱?”
面对种种忘了退、退不成的查账迷惑情况,这时候再看到有商家把退款强制退成平台红包、退进平台余额,乃至晚退一段时间,似乎都已经变成了善良的商家。
所以为什么退款这么难?
先看看钱是如何在退款中流动的:“商家发起退款后,资金一般按原路径返回。”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称,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则先从商家账户退至第三方支付平台,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退回到用户银行卡。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商户、平台和银行三方参与,无论是美团还是抖音淘宝,本质都是退款的中介,你的退款能不能顺利到手里,需要三方合力。
只要有其中一方的流程卡壳,你的钱就会卡壳。比如原本接受随时退的商家半路跳车,再比如商家对核销有自己的理解,都会让钱在退款第一步就出现问题;
而在最后一步的银行端,也常常退款由他不由你。贝壳财经此前指出,因账单和还款限制,信用卡退款到账通常比储蓄卡慢,正常情况下需要1—15个工作日。
“购退款延迟到账情况较为常见,即使网购平台显示款已经到银行,这并非一定是真实情况,这背后还涉及到网购平台、清算机构以及银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
此前就有网友的退款被“卡在了平台门口”,在阿里巴巴由银行卡通过支付宝买了3万多的东西全退款,页面显示“退款成功”但进度条却写着“到卡失败”。卡正常、钱没到账,商家说退给了支付宝,支付宝表示退款成功,可银行卡里却没钱。所以钱去哪里了?
后来拉着银行行长和高级别支付宝客服一起掰头才得知:这笔钱试图打给银行,没成功后银行把钱退给了支付宝,但普通级别的支付宝客服只能看到“退款成功”的记录,却看不到钱的真实流动,“原来是系统吃掉了钱”。
美团在解释退款疑惑时也提到了“系统的问题”,可能导致页面显示错误,也可能导致钱的流向多变。
可事情回到2天前,你很难相信“退款真的会丢失”,正如很多人最开始的质疑:这么大一个公司,怎么可能看得上你的那点钱?
你也是这样想的,这些年美团深耕本地生活,消费价格低、日常相关性强、消费频次高,几乎包揽你的消费日常生活。
直到看到越来越多人表示“自己也遇到了退款疑云”。当时你或者在和朋友喝咖啡,或者在家闲暇无聊,也翻出了所有退款记录,慢慢从最开始的不在意到一笔笔对账、检查退款路径,在各大App里忙得晕头转向。
好好的周末变成了一场提心吊胆的找钱运动,可能你忙来忙去、查了上十笔账单只为了300块。300块是一笔小数目吗?可能是一顿漂亮饭的价格,不到看一场演唱会的零头,在“看不见”的消费世界里,300块太好花掉了。
幸运的你或许根据今早新出的攻略找到了这300块,但却没有多轻松、多快乐。
“好像发生了一场电子地震,以后都不会再囤券了。”
(杨帆、洪欣为化名)
参考资料
1.IT之家,《美团“团购过期自动退”曝实际订单退款未到账》,2025.02.8
2.贝壳财经,《“消失的退款”:网购退款成功钱却迟迟不到账缘何困于途中?》,2024.13.2
3.大河报,《美团客服回应订单退款未到账》,2025.04.8
4.红星新闻,《多人反映美团订单退款未到账,有人退款流程长达8个月,客服:退款涉及多途径,可能是第三方的问题》,2025.05.8
5.上观新闻,《美团突然被曝:退款根本没到账!网友一查,太离谱:已经过去8个月,无任何提示…赶紧自查》,2025.06.8
6.新浪财经,《不查询就不退款!美团退款,到底退给了谁?》,2025.07.8
7.长江日报,《美团退款,冲上热搜!网友慌了,赶紧自查》,2025.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 (ID:Qingshangye666),作者:嘴嘴、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