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尼漫步,作者:达尼,头图来自:AI生成
刷小红书时,有一个话题:喝美式太多,容易得胰腺癌,所以老外喝咖啡会加肉桂粉。
这才想起来,现在国内愈演愈烈的咖啡文化,但好像所有的咖啡馆都不见自助肉桂粉了,只闻操作台后各种塑料桶装的“果浆”。可星巴克是一直有过肉桂粉的。
现在各色中式特调里,啥都加,奶茶、八宝粥、黄酒、火锅料、水果都加在咖啡里,可传统肉桂呢?一面愈来愈便宜,越来越刚需,一面是消失。但如果没刷到这篇小红书,我都相信历史上的星巴克不曾有过肉桂,此外连同消失的还有豆蔻、可可粉、还包括免费牛奶壶,红茶拿铁的茶包。
记得第一次喝星巴克是2000年,一个香港老板来上海做生意,找还是穷学生的我问问市场问题,他住在上海老钱风南昌路边豪宅的东方巴黎小区楼下的星巴克(如今淮海路环贸IAPM这里,当年对面是著名的襄阳路市场),我印象里那家星巴克的环境巨大又高级啊,我在看价的时候就不敢点,一杯就顶我两天的生活费。
2003年几次,老友住在南京西路,我跟他每次去南西二号线边的星巴克碰头,他都不点,每次就拿着一个搪瓷杯进去倒免费的牛奶壶喝。当时真觉得星巴克大方豪横啊,店员看你倒牛奶都不在意。想那年头,我们在面馆多放一点辣椒,面馆老板都诅咒我们多吃辣椒调料会长不高。
那几年,咖啡馆随着上海逐步建设散开的地铁沿线,也开得多了些。但即便上海人,也并没养成拿咖啡续命的习惯,大都当聚会空间。类似还有日式的真锅,台式的上岛,取代了90年代的红茶坊,00年的仙踪林。星巴克与一茶一座都算是不错的会客点。大家都里面坐一下午就聊天,既不刷手机,又没气氛组,更不会里面打牌。
再后来,店就更多了,超过了国外,有人用星巴克举例“时光机”理论复刻中国出海经济的理论,可我觉得很多有咖啡文化国家里,星巴克哪怕发展了多年,却和2008年中国数量类似。中国是独特的,经济如此,咖啡也如此。国外大都有加盟,每一家都但很安静,不像国内吵得像茶馆。装修也不统一。
2013年,全国一线城市开始了咖啡狂潮,韩式咖啡伴随《来自星星的你》一溜进中国,mann咖啡,zoo咖啡,都乐。韩式咖啡店流行做的巨大无比,上海北京的店能包下商场两个整层,白天当图书馆,晚上转身夜店风,可以疯到凌晨两三点才关门,而且食物和今天咖啡馆的不同,经常配松饼。但这都冲垮不了 星巴克,与星巴克一起的,还有costa、Gloria jeans、Coffee&Tea Leaf。那时我同学开过精品咖啡馆,但很难在星巴克绝对统治力下中生存下来。
不知不觉,瑞幸来了。打败星巴克的是瑞幸的价格吗?是也不是,还有越来越耗脑的996,但我想更是人的咖啡习惯已被星巴克彻底教育出来了,疫情时没有咖啡被关在家里断咖啡和断粮一样成瘾了。我们开始当水喝的时候,人们拿一杯就走,那就不需要高级,也不需要场所当做第三空间。
这个时候只喝美式的老客只需要价格,刚入场的新客只需要按季推奇怪但抓人的新品。逐渐成瘾的人不需要品质和标准,咖啡可能是这个所谓“情绪价值”时代里,可以倒退回“工具属性”了。好像就这时,肉桂粉没了,只有浆。星巴克教育了市场,营销的最大,反而被打得快要退出中国了。
当然,变化总是拉锯的。与瑞幸一起来到的,还有mstand、manner,谁还记连咖啡等一众品牌?在瑞幸和美团到来之前,还有很多星巴克实体卡,用来送礼或发福利。而今天美团又改变了实体卡的销路。好像,今天收藏杯子的人也少了。
今天的乐乐茶,喜茶一样被在衰退,当人人都开始奶茶普及到成瘾时,新的蜜雪冰城进来了,连老外来了中国都指名喝蜜雪,这个时候,喜茶的花样多了,但配料和口感反而变差了,销售也下来了。
今天去看了大六座电动车。这是咖啡、奶茶外,又一个中国高度内卷市场(中国好像没有不卷的市场),理想L9/i8,特斯拉Model YL,乐道L90,问界M8/9。
一般市场,可以高端形象,但你教育完的市场且想开始规模化复制的阶段,表面路走通了,市场大了,可市场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了,你就不可能维持住原市场的单价和标准,更何况你停止投入还增加规模带来的成本
蔚来作为新势力中最早高端产品,并且证明电动车产业的企业,现在被迫靠L90求生存了。特斯拉是疫情期间发展很快,教育了市场的,但大家都不喜欢毛坯房。理想靠增程发展得很好,可很快增程和冰彩发就被大家学会了。
一个卖了15年车的理想销售忽然对着面前特斯拉店的新车,说:“你发现没,现在电动车已经不分高中低了,以前高端车的配置都乱给。”
是的,底盘没人去看,这又让我想到星巴克被撤掉的肉桂粉。当然,一个人想放什么喝咖啡奶茶都是可以的,意大利面配42号混凝土都是个人的自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尼漫步,作者:达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