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团走进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故居24日开馆,8名优秀小营员现场展演全新的《十无益》情景剧;从小营业员中培训选拔的6名小讲解员,在林则徐故居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团走进闽都文化底蕴深厚的三个点位,听林则徐后人讲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故事,对话船政先贤,探寻船政精神……24日,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主题研学活动别开生面。
今年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作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的配套活动之一,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开展的“寻踪林公在福州”系列主题研学活动,持续带领小营员领略林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弘扬闽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
《十无益》情景剧吸引了众多观众。
《十无益》情景剧
开馆日精彩呈现
24日上午,位于鼓楼区文北路31号的林则徐故居完成整体修缮,正式向公众开放。“哇,表演得真好啊!”在故居一进大厅,《十无益》情景剧首场表演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文藻河,水潺潺,云左山房书声琅。”7名身着清代服饰的少年童声齐诵。他们问道:“林爷爷,您写的《十无益》,何为‘无益’呀?”这时,“林则徐”(由少年扮演)执书卷徐步而来:“无益者,悖天理也!恰若闽江逆棹,虽费千钧之力,终难抵海阔云深。”伴随着《十无益》的诵读,《十无益》深邃内涵一一展现——“十无益训,字字千钧!今我少年,当承林公之志!”
参与这场情景剧表演的小演员,都是参与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寻踪林公在福州”系列主题研学活动的优秀小营员。
“林则徐故居,是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于清朝道光初年购置的一处房产。林则徐父母‘百年’于此,林则徐晚年回到福州养病也居住于此。故乡的山水赋予了林则徐开明务实、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24日,现场的6名小讲解员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6名小讲解员都是经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培训后选拔的,将驻点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小讲解员为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团讲解林则徐事迹。
港澳台青少年研学
听林公后人讲故事
当天上午,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团首站来到林则徐故居,参加开馆仪式并参观在林则徐故居举办的《回首家山无限情——林则徐与福州》专题展。
专题展串联林则徐回乡丁忧守制、晚年退养归田期间重要历史事件,生动展现林则徐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和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丰富了福州城市精神和闽都文化的内涵。
林冬旎(左一)为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团讲述林公故事。
在小讲解员带领下,小营员们深入了解林则徐在福州的事迹与重要贡献。“林姐姐,林则徐晚年真的住在这里吗?”“是啊,这里还有他的藏书楼——七十二峰楼。”林则徐第七代孙女林冬旎也来到现场,为小营员们讲述林公故事。
“以前我认识林则徐是通过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参观完林则徐故居后,我对林则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林则徐将国家与百姓放于心中、放在第一位,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来自福州华侨中学的小营员唐胤祥说。
小营员曾语欣则表示:“林则徐的担当精神令人敬佩。在国家危难时,他挺身而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坚守使命。其爱国勇气与开拓精神,至今仍闪耀光芒,堪为后世楷模。”
对话先贤探访遗址
深度感受船政精神
研学团参观沈葆桢史迹展。
随后,小营员们来到位于三坊七巷宫巷的沈葆桢故居。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
在讲解员带领下,小营员们参观了沈葆桢史迹展,了解沈葆桢创办船政、巡台驱寇、开发和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了解沈葆桢事迹后,我发现他一生清廉务实,不管是办实业、建海防,还是护边疆、利民生,都以实干践行爱国初心。他这种‘知而行之’的精神,在当下仍启示我们:面对挑战,唯有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方能不负时代使命。”小营员高昕瑶说。
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团参观铁胁厂。
船政,是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天下午,小营员们来到马尾船政文化园,探访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工业遗址铁胁厂,深度感受“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当驻足于“扬武”号巡洋舰模型前,获悉这是中国近代自造的第一艘巡洋舰时,小营员们纷纷记录下来,还低声交流着“原来这么早就有我们自己造的军舰了”。
“看到当年船政人靠双手绘制的舰船图纸、打造的轮机部件,才知道中国近代海军起步有多不容易。”一个小营员感慨道。
小营员陈浩恺表示:“船政文化底蕴深厚。它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自强之道的实践产物,承载着追赶世界、捍卫海权的梦想。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只为中华之崛起。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要燃强国梦想、做有为少年。”(记者 关志杰/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