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5日,阿拉斯加的美俄会晤刚刚结束后,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立即对中国和美国之间未解的“石油关税”议题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转变。此前美国曾多次暗示,可能会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次级关税。然而,会晤刚一结束,特朗普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表示:“根据此次会谈的结果,我暂时不会考虑对中国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加征关税。”他进一步表示,虽然“可能不得不在未来两到三周内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但当前他认为“没有必要立刻行动”。
这一转变显然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显露出美国在此问题上的现实考量。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和能源合作完全符合国际法,是合法的,而且中国会始终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前曾试图通过加征100%的关税来迫使中国让步,但中国并未屈服,反而是美国自身先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被迫主动向中国寻求谈判。如今,如果再因石油问题对中国加税,必定会遭遇中国的强硬反击,这不仅会影响美国的供应链,也会让美国消费者承受更高成本。因此,特朗普选择将此事暂时搁置,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步,在印度新德里的红堡,莫迪正在发表一场持续近两小时的独立日演讲,通过这番讲话,他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鲜明的信息:“印度不会低头”。虽然演讲中莫迪并未直接提及美国或其关税威胁,但他的每句话似乎都在正面回应特朗普的压力。“农民、渔民和牧民是我们的首要关切”,莫迪的声音穿越广场,激励了听众,“我,莫迪,将像一堵墙一样,坚决抵挡任何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印度绝不会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妥协。”他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不移的决心。
印度人民党也通过一张图,形象化了这一态度:图中莫迪背后遭遇拳击和石头的袭击,甚至有一把标有“关税”字样的匕首紧逼而至,但他依旧坚定地保护着肩上的农民。图像直接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便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印度依然不会让步。
然而,莫迪的强硬表态并不仅仅停留在演讲和图片层面。在实际行动上,印度也做出了迅速反应。8月6日,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额外25%的关税,再加上之前的关税,总税率一度攀升至50%,这项新政策将在8月28日生效。美国此举显然是为了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但不久之后,印度便做出了回应——暂停了购买美国武器的计划。美国一直是印度的重要武器供应国,这一举动无疑切断了两国之间的一个关键合作点。
与此同时,莫迪也在努力扩展印度的国际合作网络,加大与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的互动,并计划访问中国与普京会面。显然,印度并不打算将自己限制在美国这个单一合作伙伴的框架中,甚至在与美国的关系紧张之时,印度依然能够寻找到其他合作机会。
面对50%的高关税,莫迪深知,单纯依靠硬气并不足以应对挑战,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经济对策,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在演讲中,他进一步强调了“印度制造”的重要性,呼吁加强国内制造业的建设,并号召印度商人展示更多“国货”。事实上,早在2014年,印度就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原计划是在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5%,但现实却不如预期。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去年这一比例仅为13%,比2015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如今,全球贸易紧张,供应链频频出现问题,莫迪亟需通过推动制造业发展来应对外部冲击。
在演讲中,莫迪列出了多个具体目标:从化肥到喷气发动机,从电动车电池到半导体芯片,印度都计划实现自主生产。此外,他还提到印度将在年底之前推出自制的半导体芯片,并已在全国超过1200个地点勘探关键矿产资源。这些措施的背后,是莫迪试图减少对外部依赖的决心,确保即便在全球贸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印度也能依靠自己的产业基础稳住经济。
为了进一步缓解关税带来的压力,莫迪还提出了减税措施。他承诺将在今年的排灯节前降低商品和服务税。这不仅仅是口头承诺,印度已经在实际操作上采取了相应措施。今年2月,印度就已降低了部分个人所得税,并且财政部向部长小组提议下调大众消费品以及女性、学生和农民用品的税率。通过减税,莫迪希望刺激国内消费,从而增强市场活力,抵消外部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
然而,印度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小觑。彭博经济研究的数据显示,如果50%的关税持续下去,印度对美出口可能会下降60%,这相当于约1%的GDP面临风险。而如果制药和电子产品不再获得豁免,出口下降幅度甚至可能达到80%。更让莫迪感到棘手的是,美国的关税策略似乎直接打击了印度吸引外资的计划。苹果公司原本打算将1/4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印度,但就在特朗普宣布加税的当天,苹果CEO库克便在白宫宣布,将向美国经济投资1000亿美元,并计划在美国建设新的工厂,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这一举动无疑削弱了印度的吸引力。
与此相比,中国则显得更加有底气。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强大的依赖。如果特朗普真对中国加税,不仅会伤害美国消费者,还会让美国企业成本大幅上涨。因此,特朗普虽然在言辞上放出压力,但依然在行动上有所保留。中国在经历过之前的关税战后,已证明能够承受压力,并且有足够的反制措施来应对。
而印度,尽管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但依然没有低头的打算。莫迪的坚决态度,无论是在政策、经济,还是外交层面,都表明了印度不会成为美国关税政策的“牺牲品”。这一场博弈依然没有终结,特朗普或许会在几周后再次考虑加税,而莫迪则继续用实际行动证明,印度有着自己的独立立场和强大决心,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