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编辑 | 关雪菁
头图 | AI制图
最近大盘一直在涨。
上证指数突破了3700点之后,财经媒体的头条被迅速染成红色,各大APP的推送争先恐后地宣告着“技术性牛市”的到来。
朋友圈里,那些沉寂已久的“股神”们,又开始转发着“牛回,速归”的红色表情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乐观到近乎狂热的气息。
然而,无数个像你我一样的普通股民,正对着手机屏幕上的一片惨绿,发出灵魂拷问:
“指数都3700点了,那我的股票怎么还没有回本?”
(图片来源:雪球)
别怀疑,你不是一个人。这种“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撕裂感,正成为当下A股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这里,我们就来探寻为何你的账户,成了这场盛大烟火下被遗忘的角落。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一、被“权重”绑架的指数
我们看到的指数,并可以代表市场的“平均体温”。
更准确地说,今天的上证指数,更像是一个被少数巨头企业“挟持”的数字。
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将所有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纳入计算。这意味着,像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这样市值数十万亿的巨头,其股价一分钱的波动,对指数的影响力可能是某家“小而美”科技公司的成百上千倍。
从上证指数来看,“中字头”、“大金融”、“三桶油”等这些巨无霸凭借其在指数中的超高权重,仅需微涨,就能轻松撬动整个大盘。
以8月20日个股对上证指数贡献来看,中国平安的贡献度为0.05,中国人保、百利天恒、中国能建、中国联通、浦发银行的贡献度均为+0.02。
(图片来源:同花顺)
另外,自2024年9月12日以来,银行指数、券商指数的涨幅分别达到了44.78%、62.34%,而上证指数仅上涨了38.37%。
除了托起大盘的任务外,银行因股息率高、券商是牛市起手,成为大资金的青睐。
与此同时,不少行业因前景并不明朗,不受资金的青睐。比如:光伏、白酒、地产等。
光伏行业因产能过剩、打价格战,很多企业已经陷入亏损,其基本面无法出现较大的行情。
只能等待去产能的拐点到来,才有反转的可能。
然而,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行业发展的现状,或者因沉默成本对光伏现状视而不见。
有投资者在交流群哭诉,“之前与一只光伏概念股死杠,越跌越买、越不越亏,全是泪。”
(图片来源:某股民交流群)
而白酒、地产则是另外一个逻辑,因需求下滑,人口红利消失,整个行业也不受资金待见。比如:自2024年9月12日以来,白酒指数上涨了24.19%,地产指数上涨了28.04%,远低于上证指数的涨幅。
有意思的是,为了“自嘲”,一些投资者将用户名改成“我在白酒躲牛市”、“躲牛市旗手”等。
(图片来源:雪球)
与之相反,AI、算力(光模块、液冷等)、稳定币、机器人、固态电池等行业都出现了较大的涨幅。
这些行业都有一些共同点,未来市场需求有望上行,有科技创新,有较好的发展预期。
另外,牛市往往放大“利好”消息。一旦这些行业有利好政策、技术创新出现,很多资金持续涌入这些行业。
因此,不少牛股、妖股就出自这些行业。比如:A股年内首只10倍股上纬新材,就是机器人概念。
那么,面对冰火两重天割裂的市场,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二、策略
A股现阶段的行情不是普涨,而是结构化行情,也就是分化。
分化比拼的是行业,也就是投资者对行业的理解。简直言之,就是哪个行业更有前景?资本会选择持续流入哪些行业?
在投资上,选对了行业,就赢了一大半。毕竟,风口来了,猪都可以上天。
其实,很多逻辑大家都懂,就是做不到,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
因为,“做到”本身就很难。
投资股票本身就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行业变化、企业基本面。就算专业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只对几个行业、一些公司有了解。
很多普通投资者,没有时间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只想跟着行情赚快钱。当然,也有好学的投资者,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但由于对行业发展、股市炒作的规律理解不到位,被当下的“繁华”给蒙蔽,看不到可能出现的风险。
因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投资者被套,处于一直等待回本的状态。
而正确的做法,就是止损换个有前景的行业。止损要过“心理关”,舍去沉默成本;换行业要过“选股关”,则要对有成长性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预判未来的发展,并看到可能出现的风险。
然而,这两道关对普通投资者很难。
普通投资者,更好的选择就是选择指数型基金,比如:跟随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的ETF基金。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指数会定期剔除一些股票,再加入一些新的成分股,自我更新,帮投资者过了“止损关”、“选股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股票会买在高位,几年都难以回到原来的高位;而买了指数不是在牛市的高位,都是有可能回本的。
因此,在较低的位置选择指数型基金,对普通投资者会是更好的选择。
那么,现在3700点了,指数型基金是不是也有风险了呢?
如果开始走牛市,3700点肯定不是顶部;后面指数有调整,可以考虑入场。当下,并不适合追高。
不过,还有很多人肯定会等着“回本”。
这里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后面会不会补涨?如果这个时候,我要是卖掉了,后面涨起来怎么办?
回顾前两次大牛市,牛市都会出现板块轮动、普涨的行情。现在普涨的行情,还没有到来,还需等待。
而这个逻辑在于,看到赚钱效应,不断有资金入场,去选择没有涨过的行业板块。此外,随着美联储降息,后续还会有资金流入中国的A股,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出现溢价。
行业前景不好,只能等着更多资金入场,提升资产流动性,靠流动性的溢价来“回本”。这与几年前房地产大涨的逻辑一样,只要有人买了,即便是偏远郊区的房产也跟着涨。
当然,偏远郊区房产的涨幅肯定没有核心地区房产的高,而光伏、白酒等也很难涨过AI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