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人月神话”:10个孕妇1个月能生什么?
创始人
2025-08-21 10:23:49
0

首先明确一个点:总监不负责执行,但高管们不关注,他们只关注我交给你的事情完成的怎么样,所以虽然总监不负责执行,但他们要对结果负责。


另一方面,接触战略后,总监的世界观正在被不停撕裂,这里有两个点:


  1. 第一,总监多是从经理一步步打出来的,执行很重要会根植于他们心中。


  2. 第二,如果只是从一线经理去看高管提出的战略,那里面有非常多的不合理,这些不合理会导致任务执行困难;


最终,所有的不合理全部会在项目执行侧爆发,而为弥合战略与执行之间的鸿沟,总监会极力强调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想用这套体系向上牵制高管们的欲望,向下规范化一线的执行。


综上,项目管理体系可以认为是所有总监向上、向下管理的核心工具,但真实情况往往向下简单,向上困难啊!


项目管理不重要


在做咨询的半年里,陆陆续续也见了10多个公司,项目管理的定位其实很诡异,有几个现象:


  1. 多数公司没有项目管理体系,关于如何承接项目、如何开始、如何执行、如何结束,公司不同人回答是不一样的!


  2. 项目管理工具、项目文档等更是可有可无,甚至还有Word、Excel互相传递!


你如果跑去问:项目管理对你们公司重要吗?都会收到肯定的回答。


但你如果进一步询问,你们在项目管理上投入了多少资源,做了什么建设、平时是如何维护的?


又只能收到模棱两可的回答!


于是我渐渐意识到一个惊人的可能:项目管理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不重要。


(一)削弱特权


而为什么不重要,又要回到人治、法治框架本身了,答案很扎心: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会限制特权,而受损的是高管。


项目管理讲究需求的合理性,特别是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资源的合理性。但目标合理性会加重高管的思考量;资源的合理性加班就可以解决。


在高管视角,创业期间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二)路径依赖


公司高管团队在创业初期各种“野蛮生长”,他们会在公司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各种“传说”。


这一方面会让高管团队魅力极高,并形成公司的最初文化;但另一方面,也特别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因为之前各位高管带兵打仗,破釜沉舟、龙坑五杀等经典以弱胜强案例数不胜数,他们有意无意会将这些要求强加到后面的总监身上,但超级英雄难以复制啊!


可歌可泣的故事往往涉及极限的团队透支,这种事是有代价的;


高管们能做这种事,是因为他可以给员工描述一个美好的梦,做远期的承诺还能兑现;


总监们可做不到,因为他们既没那个魅力,也给不了未来长期的承诺(比如期权、职位等),这也是透支不能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项目管理不重要


综上,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会削弱特权,高管团队从主观上就很排斥;


其次,在各位老板眼里,项目管理没有那么玄妙,很多公司没有项目管理体系,也照样可以将很多工作完成。


对高管们来说,所谓项目经验,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少走弯路,将之前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工作流SOP,于是这套SOP就是该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


所谓项目管理体系,就是保证目标正确达成的一套方法论(SOP)。


最简单的项目管理,其实只包含一个元素:如何将事情做好。抽离出来最核心的模块,就是任务的执行与确认。


(四)何时会重视


但法治与人治有一个平衡点,他直接与数字相关,比如团队规模从100变成了1000。


因为项目过多,高管开始抓瞎了,曾经的项目特权阶级事实上的转移给了总监阶级,而总监阶级不太关注错误项目带来的浪费,那么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就很有必要了!


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去研究市面上成熟的方案比如IPD,但这里有两个误区,一个难题:


  1. 难题是大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可能确实不适用于创业团队;


  2. 误区一是,公司上规模了已经不是穷人家了,但上层要尽快意识到;


  3. 误区二是,透支团队潜力是要付出代价的,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可一而不可再;


所以,一个公司真正建立项目管理体系的节点是:项目管理体系缺少所造成的浪费 > 建设项目体系的总成本。


最后强调一点:经理侧也就是执行侧的项目执行方法论,高层是大力支持的,因为他限制的是下层,确实能起到兜底作用,这也是市面上各种项目工具实际支持的部分,但其实他不涉及项目管理的核心。


总监心法·端正态度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实现项目目标。


而项目管理的难度直接与目标的难度、资源的多少、时间的充裕度三者挂钩,这也是项目的不可能三角,很多时候项目经理左右横跳,都是在这三者之间做平衡:


作为项目负责人来说,其实多数时间在跟一个词语打交道控制权。


有经验的同学应该都清楚,项目负责人其实从始至终都在目标难度、项目资源、项目时间三者之间做取舍,他们一直想要去掌握控制权,掌握主动权,但这往往做不到,这也是为什么项目管理难的原因:


多数时候,总监背后有老板、老板背后有市场;合作伙伴背后还有合作伙伴,层层叠叠之间,导致了负责人能实际负责部分很有限。


连续套娃导致的责权问题是很多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说了算不算这对于项目管理可太重要了。


所以控制权是什么,控制权就是目标、资源与时间,我能拍板。


总监之所以想推行项目管理体系,其核心是想用法治的方式去降低高管们乱拍目标的行为,从而掌握项目控制权。


而在创业团队,这与高管的利益是背离的,所以是不能成功的。


其次,总监很难再往上升,如果还想再进一步,就必须啃硬骨头,但项目管理就是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小怪没人争,boss挤破头。


想打boss首先得有积累,其次得懂牺牲,最后还要牙口硬。牙齿可以崩,但嘴上不能松,有这种觉悟,最后好的项目才落得到你手里。


没钱的仗怎么打,这是各位总监以后做大项目时候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目标太难、资源不足、时间不够,才是项目执行真正的拦路虎,但市面上的项目工具根本不会涉及,因为老板与项目负责人之间的拉扯是项目管理中不可见的部分。


总监心法·目标难度


如前所述,既然资源、时间有限,那么目标就一定有限,也就是我们需要让老板在项目目标、项目成本、项目时间之间做取舍。


如果,项目组与老板之间在目标侧不能达成一致,那多半要完蛋。


项目负责人最大的敌人是需求方的“疯言疯语”,很多负责人在这里要吃大亏,因为他们经受不住上级的PUA。


特别有些项目负责人,一直想维持自己牛逼的人设,不好意思承认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很容易承诺根本不能实现的任务,到时候又只能透支整个团队的潜力。


如果成功还好,就怕透支潜力都搞不定,最后还背了大锅。


所以项目之初,负责人就一定要尽力搞定以下几个点:


  1. 目标是否清晰;


  2. 实现目标的路径是否清晰,或者实现目标的能力是否具备;


  3. 资源是否足够;


  4. 时间是否充裕;


如果搞不清楚这几点,那就去反复确定!因为团队中类似的项目多了,整个公司都会弥漫“坏掉”的味道:

如果确实搞不定,那一定要在后续执行过程中足够努力,并且有风险不要隐瞒,要及时上报,这可能是“保命”的最后方法!


总监心法·项目里程碑


目标确定后,那么项目里程碑就应该确定了,而这时候又会有很多骚操作出现,其本质是:上级想压工期,但他又不直接说,比如下面的案例:


最近几个项目,本来在正常的进行,但老板参了一脚,节奏就乱了...


事实上他也没做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就是让我提供项目的里程碑。


很正常的要求,于是我们很快将最初的排期给上去了,但老板不太满意,开始了“作妖”。


他认为我给出去的是悲观里程碑,还应该有乐观里程碑与极限里程碑......


工作这么多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悲观里程碑?


了解下来,悲观里程碑就是正常里程碑、乐观里程碑就是连续加班里程碑、极限里程碑就是不计资源投入里程碑。


所以,他要的不是里程碑,他要的是压工期!


与此同时,对应产品负责人提出了相似的疑惑:


额,老板也在让我提供悲观预算与乐观预算......


原来他不是要预算,他是不想花钱!


综上,多数时候,老板突然问起了项目节点或者产品预算,他们当然不会是送温暖关心你辛不辛苦,他们多半是想“空手套白狼”了。


所谓空手套白狼,就是:


  1. 提工期不对,但不提解决方案;


  2. 定一个难以完成的时间点,但不提加资源的事情;


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在鼓励奋斗,这其实容易理解,但很烦的一件事是:按他们那种逻辑去整理里程碑或者预算是个非常费劲的工作。


考虑各种参数,各种数字,最后做出来还没用,搞这种细碎而又无意义的事情会非常疲惫。


人月神话


最可怕的事,老板们一般不想尊重客观规律,总想去打破人月神话,比如他们会问:


你10个月生1个小孩;我给你10个人,你一个月能不能生1个小孩这种问题?


真的很难回答……因为你回答能,他也最多给你5个人!


项目的工期,并不是简单的人头叠加,毕竟又不是送外卖这种谁都行的工作,而是需要熟悉业务的人去做。


综上,遇到老板想要压工期又不直说的情况,项目负责人没有太好的办法的话,召集团队死命加班即可。


直接认输可以少做很多毫无意义的工作,只不过该给的警示(肯定做不到)要给到。


最终,数据不能证明的事实,时间自己就会证明,只不过你要保证过程不会被诟病。


至于后遗症,那是活下去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战略与执行之间的鸿沟


如前所述,之所以会产生老板与项目负责人不停在项目目标、里程碑、项目资源之间做拉扯的核心原因,其实就是咱家没钱,打不起那个富裕仗。


但高管们嘴硬,肯定不会承认,就只能以各种策略去压迫总监,以期激发出团队的潜力。


在这种拉扯之间,很容易导致另一个问题出现:战略与执行之间是两层皮,其直接表现是:


  1. 公司实际做的和高管们说的很难看出是同一件事;


  2. 高管们在自嗨与孤独中挣扎,因为他的需求说出口,就被当做“疯言疯语”;


又因为战略本来就是预测未来,CEO也没办法详细描述他的远期愿景,所以战略难以被理解,CEO应对方法可能是不停兜售或者愤怒执行;


但因为战略不能被理解只能导致两个结果:


  1. 执行变形,打乱仗、乱打仗,最终搞成四不像;


  2. 习惯惯性,执行前几个容易理解但过时的战略,浪费资源;


在战略与执行之间,总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连接高管远期战略抱负与公司实际资源的关键桥梁:


  1. 高管们往往着眼于公司的长期愿景,而具体的执行则需要细化到每一个任务和资源的分配;


  2. 总监的责任便是弥合这一鸿沟,确保战略能够被有效实施,最终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


特别是在面对高管们的“疯言疯语”时,总监必须具备强大的沟通能力和坚定的处理态度。


这些“疯言疯语”往往是超出实际资源和时间限制的目标,总监需在这种环境中坚持目标、路径和资源的明确性,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承诺和团队透支。


很多公司的问题在于,许多总监还是带有浓重的执行属性,他们的战略视野不足,难以将高管们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具体任务,最终真的将天才的点子当做疯言疯语。


结语


从战略到执行,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鸿沟,往往是企业发展中的最大挑战:


  1. 高管站在全局视角,描绘愿景,设定目标;


  2. 一线专注于具体任务,解决眼前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的对接,正是总监存在的意义:他们是企业的“变压器”,通过项目管理体系,将抽象的战略目标拆解为清晰的任务路径。


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总监提供了工具,将高管的“疯言疯语”转化为团队能够实际执行的内容:


  1. 一方面,总监向上牵制高管的过度乐观,用系统化的方法论让资源、时间与目标更加匹配;


  2. 另一方面,他们向下规范一线的执行,通过里程碑的方式推动任务的落地,便于随时暴露风险;


在创业公司,资源紧张、目标远大,总监在其中的角色尤为重要。


他不仅需要具备弥合战略与执行鸿沟的能力,还要在资源有限、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成为团队的稳定器。他们是战略与执行之间的桥梁,是沟通高管愿景与一线行动的关键角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小钗,作者:叶小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