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贵州茅台发布了2025中期报告,营收增速仅为9.1%,是近十年来的最低增速,而且茅台系列酒营收增速负增长,是调整期的行业缩影。但茅台表示,白酒行业正处于宏观经济周期与产业调整周期的双重叠加时期,未来发展虽面临不少挑战与压力,但有利因素强于不利因素,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向好。
面对严峻的行情,7月,各大酒企都陆续召开了上半年总结会和下半年工作部署会;8月,上市酒企又陆续发布半年度报告。在仔细研判酒企的市场动作之后,知酒君发现一些战略成为酒企共同的选择,比如低度酒(本文特指酒精度在30%以下的白酒)、大众酒、改善厂商关系、加大开瓶促销力度等等,他们都在为下半年的营销旺季做准备。
7月初,五粮液将在9月份发布29度五粮液的消息,引爆了媒体热度,拉开了下半年低度酒的序幕。
与此同时,市场容量过百亿的38度国窖1573也宣布28度国窖1573研制成功,16度、6度的新品也在研发之中。
7月初,酒鬼酒也宣布已经进行了33度、28度、21度、18度等产品的研发准备,以此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7月,天佑德酒公司推出一款28度柠檬风味青稞酒,已在部分地区及电商平台上市。
7月下旬,水井坊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经研发并在部分区域市场试点推出了38度以下产品,目前研发的新产品均为白酒。”
8月15日,舍得酒业将于8月30日推出首款低酒度高风味型老酒“舍得自在”。
8月19日,古井贡酒在沈阳发布了轻度年份原浆古20,酒精度为26度。
知酒君了解到,更多中小酒企、非上市公司,还在默默地研发低度酒。此前,知酒君还专题报道过低度酒事宜:《从国际烈酒看中国白酒:酒精度该有下限,年轻化行胜于言!》
酒类分析师、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看好低度酒发展前景,他认为低度酒对于当代消费者的适应性更强,利口性与健康性特征明显,而且场景消费更加灵活,低度与高度酒将长期共存,满足不同需求,正在成为中国酒企最重要的细分增量市场。
从发展角度来看,2025年,低度酒预计市场规模达740亿元,近年来,低度酒更是保持了年增长达20%以上,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达76.4%,参照国际发展趋势,低度在佐餐、自饮、礼品、微醺社交场景重构等方面与高度酒具有很好的补充价值。
从品类角度来看,随着中国酒类消费的个性化发展,市场趋向多元化,而低度酒拥有利口化、健康化、饮酒方式多样等特点,相对比较友好,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而且对于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来说,低度酒与现有产品结构与渠道都有一定的互补性,满足了消费者自饮、朋聚等差异化饮酒需求,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销售增量市场,同时低度酒饮酒门槛比较低,满足了消费者场景化的饮酒需求,特别是有利于年轻消费群体对于白酒的口感培育以及品牌心智占位。
谏策咨询总经理刘圣松认可酒企对低度酒尝试,低度酒是行业下行期间,行业自我调整,积极寻求增量,力求突破的勇敢尝试。但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审慎思考,酒企一窝蜂地去做低度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消费者买不买帐,年轻消费者会不会因为低度就喜欢,原来的消费者会不会因为低度而放弃选择。人群,场酒景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没有答案,那前景必然不会太好。
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认为,低度浓香白酒发展是大势所趋,在“缩量之争”的时代,我们把酒饮消费分为“被动消费”和“主动消费”两种,低度白酒于前者,是某种程度上的“减负”,于后者则是另一种意义的“经济”。另外,自浓香型的新标准落地以来,为低度白酒的发展“保驾护航”,其不再受制于“酯类水解而带来的质量风险。
知酒君注意到,酒企对下半年行情的预判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部分酒企会过多的强调大环境不好、悲观情绪较重,而另一部分酒企则对行情的判断是谨慎乐观、危中有机、成事在人的较为积极心态。
7月15日,水井坊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营收预计同比下降12.8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6.52%。水井坊表示,2025 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春节期间总体消费表现低于预期,导致渠道库存水平高于预期,进而对春节过后几个月的发货量造成一些影响。消费疲软的趋势在第二季度进一步加剧,宴席和商务宴请等关键场景需求不振,进一步影响了去库存进程,放缓了发货恢复的节奏。
7月15日,金种子酒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计为-9000万元到-6000万元。金种子酒表示,白酒行业 2025 年上半年整体呈现深度调整态势,行业产量延续下滑趋势,消费主体、消费理念与消费场景均呈现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同时,公司新品馥合香系列产品目前处于市场培育期,未达规模效应。
7月25日,酒鬼酒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营收同比下降43%,规上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0%。酒鬼酒表示,上半年白酒行业继续延续深度调整态势,受多重因素影响,白酒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马太效应下中小酒企压力更大,经销商回款意愿谨慎。
贵州茅台则认为未来发展虽面临不少挑战与压力,但有利因素强于不利因素,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向好。为此,茅台提出了三个“转型”(客群转型、场景转型、服务转型),并为此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才促成业绩增长。
洋河股份在半年报里坦言,白酒行业景气度持续承压,存量竞争的格局加速演进,行业集中、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同时随着理性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更舒适、更具质价比的白酒产品愈发青睐。为此,洋河立足长远发展和理性发展,结合当前环境把握经营节奏,以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主,聚焦主导产品和重点市场,强化品质表达和口碑引领,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知酒君此前也复盘过当前酒业信心修复进度。从去年到今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累计在大基建领域投资超50万亿,典型如雅江水电站、川藏铁路、新藏铁路、平陆运河等。股市被誉为经济的晴雨表,在大基建、科技、军工等实体产业推动下,8月18日,上证指数达到3731点,创下近十年新高,A股市值创纪录地突破100万亿,这些宏观经济的利好,最终会逐步传导到酒业。
此外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这也直接刺激8月19日酿酒行业股票整体上涨约2%,成为仅次于汽车行业的上涨实体。
蔡学飞表示,随着社会消费的恢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加上酒企积极的去库存,稳价格等工作,我们认为,2025年下半年白酒行业,特别是头部酒企预计处于逐步筑底阶段,中秋国庆旺季将是关键观察窗口,若库存与价格能得到有效修复,行业或迎来短期拐点。其中茅台五粮液等高端酒有望率先企稳,但次高端及区域品牌仍承压,而消费场景向婚宴、自饮等刚需迁移,低度化、健康化产品加速渗透,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开始快速发展,市场整体呈现“弱复苏、强分化”特征,我们对于中国酒行业下半年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
刘圣松认为,下半年行情,主要还是看资金对白酒行业的观注度。行情总体表现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正常波动。长线看,空间不大;短线看,一些绩优股有机会,但是难度较大。
欧阳千里表示,对酒类市场而言,重点在于“流通”,而“流通”在于“信心”。目前来看,多数酒商、终端的信心依旧低迷,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升温”的迹象。从“政务禁酒令”来看,其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强开瓶率的场景在短期内消失,从而影响餐饮、酒饮的信心,进而影响“市场信心”。
于消费者而言,当前市场行情是“价格倒挂”“产品降价”,其观望情绪进一步加剧,在买涨不买跌的规则下,多数人趋于“即买即用”,也影响终端、经销商进货速度,从而将悲观情绪蔓延至上游生产企业。
反观低度白酒,同品牌下,其收藏属性不如高度白酒,价格也远远低于高度白酒,进而成为高开瓶率的产品,加之库存较少,进而成为市场流通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