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歌曲+喜娘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新娘新郎心连心啊……好啊!好日好子兴旺兴啊……好啊!新娘好似牡丹花啊……好啊!新人养囝赚大钱、‘板栗咖’啊……”日前,这首名为《板栗咖》的福州话歌曲,在抖音平台上传一天后点赞、转发量即破万,两天后即破两万。歌曲中,创作者陈财涛的歌声与他母亲的喜娘贺喜声交替响起,传统与当代文化“混搭”取得了“爆款”的传播效果。
“‘板栗咖’在福州话里指的是正直、老实、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之所以创作这么一首歌,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像我一样在学生时代不太会读书,进入社会后也不算如鱼得水,但一直在踏实生活的人。我希望这首歌能为他们带去共鸣。”1999年出生的闽侯人陈财涛说,“几年前,我创作了一首歌《福州》而被媒体采访报道,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反响,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被人关注的感觉。”获得关注的陈财涛并没有自满,而是不断思考如何更深入地在歌曲中表达福州文化。“只在歌词中提到‘福州’是不够的,而应清楚地讲明白福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有着什么样的人文关怀。”他说。
陈财涛用福州话演唱歌曲。记者 林双伟 摄
此外,陈财涛还把对生活的感悟转化为音乐创作的灵感,创作了多首福州话说唱歌曲。“我有很多歌是写给老婆和朋友们的。我也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倾注在歌曲中。”陈财涛认为,音乐和照片、视频等其他媒介一样,可以记录人们的记忆与情感,只要音乐在播放,与生活的碰撞、与身边亲密之人的联结就不会结束。
“写歌不应该流于形式,而应该注重内涵。”在歌曲创作中,陈财涛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追求,“一开始我会比较在意有多少人听了我的歌,但现在我更希望的是,借由我的故事找到更多与自己同频的人,让他们在歌曲中感受情感的共鸣。”
于是,融入了陈财涛自身经历,也蕴藏着对相似群体的祝福的《板栗咖》诞生了。“‘板栗咖’传达着福州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好品质,而这种品质值得被重视。我们可以去奋斗、赚钱,但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情。一定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板栗咖’最重要的内核。”他认真地说道。
《板栗咖》相对于陈财涛以往创作的歌曲而言,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入了闽侯的特色传统文化——喜娘习俗。“写这首歌的时候,我想着该如何把‘板栗咖’的内核更到位地表达出来,于是就想到了我妈妈的职业——喜娘。”陈财涛说。喜娘是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中,在婚礼仪式中承担主持礼仪、营造喜庆氛围的核心角色。对于喜娘而言,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吉祥祝词是必备的职业技能,而在这些祝词中,通常包含着对于新人未来以及后代的祝福,其中提到的内容自然也是被人们普遍追求的。于是,陈财涛让母亲录了一段福州话的吉祥祝词,加入歌曲中。
母亲的职业不仅为陈财涛的创作带来别具一格的灵感,还帮助他更加顺利地完成了方言的作词。“福州话歌曲的创作和普通话不同,也没有太多案例可以借鉴,所以需要自己琢磨。比如该如何在说唱中押韵。”陈财涛说,幸运的是,妈妈对福州话十分精通,而从小耳濡目染也让他突破了创作过程中的瓶颈。
福州方言加上传统喜娘文化,让陈财涛创作出了超2万人点赞的《板栗咖》,而这并不是他在福州话歌曲创作道路上的终点。“福州话蕴含了许多优秀的福州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具有人文关怀的亮点未被音乐创作者所关注,我希望能够把它们都写出来。”陈财涛说。(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奥 程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