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囤茅台,你可能会想起那些炒酒投资客,但今天的故事主角,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杭州大姐——陈阿姨。今年刚过55岁,说话带着点温婉的江南口音,但性格里多多少少透着家里长女的爽快劲。
时间回到2013年。那时候,网络上天天有人聊“房子涨价”“理财投资”,但也有不少传说,说茅台这种名酒,以后肯定还要好狠涨一波。有段时间,老陈家里亲戚聚会就爱喝点茅台,弄得大家都说:“这酒以后要是涨了,放几箱别在家,存下就是一笔财。”
陈阿姨当时刚刚从单位提前退休,手里攒了些钱,本来想着留给女儿结婚用。但丈夫有一天和她商量:“你看咱们这些年除了理财没干啥,谁知道哪天钱就不值钱了?家里这几箱茅台,要不你多囤一点?又喝得出,又也能送人,万一升值岂不是两全?”
陈阿姨琢磨着挺有道理,于是陆陆续续,一次买几瓶,一次买一箱,碰上别人单位有团购渠道也入手,这么一囤,再一盘账,11年下来居然花了六十一万块——这可是真金白银呀!家里堆满了酒箱,甚至连储藏室都快挤不进去了。
日子久了,亲戚朋友知道她囤了酒,都说羡慕:“陈姐你厉害啊,以后茅台贵了,你发了!”孩子同学家长听说了,也偷偷打听,搞得陈阿姨心里美滋滋。
可是,酒放久了总归得盘一盘吧。一转眼十一年过去,女儿成了家,平时家里喝酒也不见得一天一小瓶。陈阿姨有点不放心,决定去店里问问行情。有的节假日走亲访友,她特意拿一箱新出的年份茅台试试卖,结果却让她直掉眼泪:
“阿姨,你这是老年份的飞天茅台吧?现在市场价格一瓶也就三千多,大批量出手还得低点。”
“什么?才三千?我当年一瓶一千五,现在十一年,也没涨多少?”陈阿姨脱口而出。
“现在政策严了,而且这么多年前的酒没人敢保证品质,收藏市场那是噱头,真出货还得看买家。”
1一听这结果,陈阿姨晃了一下,六十一万,堆成了砖头一样的酒,全算下来还不如最近几年基金、保险赚的多。
她回家把这个消息和丈夫一说,老陈也郁闷半天:“早知道还不如多买两套房,或者干脆买点理财,省得占地方还操心。”
女儿知道了, 安慰她说:“妈,其实你为家里花的每一分钱,我都很感动。其实,这些酒喝起来才是真的有幸福感。有时还是会喝你的茅台,那才好呢。”
但陈阿姨心头还是憋着一口气。这几天,她逢人就说:“花钱容易,理财不易。茅台是个好酒,但能不能升值可不能随便听风就是雨。”
那些曾经一起囤酒的邻居,也有的后悔,有的索性提前卖了换钱。大家聚在小区晒太阳,聊起“囤货”这事才发现,真的不是普通人能简单玩的投资游戏。谁家不是听信了点风声,想着改变生活,最后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暴富离自己这么远?
像陈阿姨这样的人太常见了。她讲自己的故事,只是为了在茶余饭后劝朋友:能花的钱一定要慎重,好东西归好东西,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们家的茅台还是慢慢喝吧,看见家里热闹席间有酒香,就算没发财,也值了。
你说生活啊,真就是这样——既有风口浪尖的热闹,也有背后冷冷清清的深思。对陈阿姨来说,六十一万的茅台,不算是失败,而是家的记忆;或许最贵的不是酒水里的钱,而是家里人齐全的小幸福。
这就是陈阿姨的“茅台人生”,有没有打动到你呢?实际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城市各个楼道里。再1贵的酒,比不了陪家人吃饭喝茶的安心;再大的投资,也不如一家人平安健康值得珍惜。
下一篇:厂二代在相亲市场翻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