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0多国突然收到来自中方的同一封文件,加拿大总理卡尼的办公室瞬间死寂。
三个月前他对中国钢铁挥出的关税大刀,此刻正带着刺耳呼啸反向劈向加拿大本土,中国三路反击军团同步开火,重锤加拿大。
卡尼此时才反应过来,中国不好欺负,可问题是,事到临头才知道后悔,已经晚了!
押上国运的“忠诚”,换来一记耳光
要说加拿大为什么要招惹中国,必然离不开他们的邻居——美国。事实上,加拿大经济的命脉,早已跟美国深度绑定。
而这种极高的依赖度,让加拿大在面对华盛顿的政策风向时,几乎没有多少腾挪空间。
当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核心政策工具时,加拿大天真地以为“盟友”身份是一张护身符。然而,现实很快给出了残酷的答案。
2025年2月,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加征25%关税;一个月后,钢铝产品也未能幸免;到了8月,关税税率更是被提升至35%;就连加拿大的能源产品,也被加征了10%的关税。
美国的行动清晰地表明,在“美国优先”的逻辑下,盟友关系随时可以为经济利益让路。
然而,面对美国的压力,时任总理卡尼领导的政府并未选择战略自主,反而采取了一种令人费解的应对方式:试图通过牺牲另一个大国的利益来换取美国的豁免。
加拿大领导人曾组团访美,展开所谓的“魅力攻势”,期间甚至不惜将中国描绘为“共同的经济敌人”,并主动提议实施“美加堡垒”计划,意图与美国构建一个排他的经济圈。
可是这种“献祭”式的示好,并未换来美国的善待。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无奈承认,加拿大对美实施的报复性关税中,仍有70%在生效,规模也远不及美国。
更糟糕的是,这种一边倒的站队,彻底激化了与中国的矛盾。
从2018年应美国要求逮捕孟晚舟,到2025年2月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再到跟风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高额关税,加拿大似乎铁了心要将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被低估的对手
卡尼政府显然严重低估了中国反制的决心与能力。
并且,更让卡尼担忧的是,中国对此事的回应并非情绪化的报复,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的“组合拳”,精准打击在加拿大经济的痛点上。
第一记重拳落在了农业领域。
2025年8月1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征收高达75.8%的反倾销保证金。
这一决定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始于2024年9月、持续了近一年的反倾销调查。调查明确指出,加拿大农业领域存在大量政府补贴,导致了不公平竞争。
这个时机选择得极为巧妙,正值加拿大油菜籽的收获季节。
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家,超过一半的出口都销往中国,而中国90%的油菜籽进口也依赖加拿大。
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主席克里斯·戴维森直言,如此高的税率“实际上关闭了中国市场”。
消息一出,洲际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货价格应声下跌6.5%,跌至四个月来的最低点。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进口商取消订单的“洗船”现象,大量积压的农产品面临贬值风险。
紧接着,第二记重拳打向了规则层面。
就在宣布油菜籽反倾销措施的第二天,8月15日,中国就加拿大对含中国钢铁成分产品加征25%关税的行为,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
中国指控加拿大的措施具有歧视性,公然违反了WTO规则。这一行动将争端置于多边框架下,争取国际道义支持,超过160个WTO成员国都接到了该诉讼的消息。
这套组合拳远不止于此。在此之前,中国已在2024年3月对加拿大菜籽油、油渣饼加征100%关税,后续又将豌豆、海鲜和猪肉纳入加税范围。
层层递进的压力,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合作的大门敞开,但挑衅必将迎来对等的回应。
谁在为失误买单
卡尼必须明白,外交决策的失误,最终的账单是需要整个国家来偿还。
而且,GDP增长放缓和失业率攀升,只是这幅经济困境图景的表象。
真正的痛感,体现在具体的产业和从业者身上。对于加拿大西部的农民来说,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油菜籽市场是灾难性的。
他们不仅要面对价格暴跌,还要为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寻找新的买家,但这并非易事。
与此同时,中国可以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寻找替代供应源,供应链的重构一旦完成,加拿大失去的将是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这种损失难以在短期内弥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际声誉。
世界钢铁协会曾警告,加拿大的保护主义做法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连锁反应。
一个曾经以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为傲的国家,如今却因盲目追随他国而采取单边措施,这无疑损害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
结语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总理卡尼曾在8月14日表示,希望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对话。
然而,就在同一天,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裁定公布。这种戏剧性的时间重合,恰恰反映了加拿大外交政策的矛盾与被动。
可以说,此次加拿大的经历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对于一个中等强国而言,在大国博弈中,放弃战略自主、选择“一边倒”的依附,并不能换来安全与利益,反而会将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真正的出路,在于回归务实、平等的外交路线,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国家利益所在,而不是在大国之间摇摆不定,最终两头落空,让本国民众来承担本可避免的代价。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