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广州核心地段项目,在司法拍卖中遭遇流拍。
今天,总起拍价27.22亿元的海珠佳兆业中心,在7100+人围观、120+人设置提醒的注视下,最终流拍。
说实话,这个结果虽然让人惋惜,但并不意外。为什么?
先说项目本身。
佳兆业中心位于洛溪大桥西北面、北濠涌东侧,地段绝对算是海珠核心。
它的前身是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后来规划调整为商业、办公、旅馆、交通枢纽等多功能综合体。
图源阿里法拍
总建面约47.4万㎡,比珠江新城西塔(44.8万㎡)还要大。
按照最初设想,这里会成为一个集国际高端SOHO、总部写字楼、展销公园、公交总站于一体的超大型产业综合体。
规划图
按理说,这样的地段和规模,在广州商业地产里都能排得上号。
但,故事很快转了个弯。
要说项目为什么走到今天,要追溯到2021年。
当年,广州佳兆业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市中联实业有限公司,以佳兆业中心项目作抵押,向大业信托申请了24.5亿元贷款,借期到2024年3月。
然而,就在贷款同年,佳兆业集团爆发资金链危机,按期还款成了奢望。
到2022年,大业信托将佳兆业告上法庭,法院查封了884套房产及土地,项目也因此在2021年底陷入停工状态。
图源阿里法拍
虽然项目整体受阻,但3号楼是个例外。
它是项目唯一已售的部分,于2021年9月开盘,主打建面约30-60㎡复式公寓,参考价3-3.2万元/㎡。
3号楼共成交388套,未售634套,但未售部分同样被查封。
原计划2023年底交付,但因停工延迟,如今仍在赶工。
来源:广州佳兆业中心
今年7月,官方还在更新动态:外架拆除、幕墙安装等施工持续推进。
不过,这次司法拍卖并不包括3号楼,意味着买下剩余资产的接盘方,更多是接手闲置地块和未完成的部分开发权。
对这388位已购业主来说,流拍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3号楼的产权,但综合体的整体开发规划很可能因此被重构。
那么,项目为什么流拍?
如果结合项目情况和市场环境,这次流拍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是,门槛高:27亿+的起拍价,把大部分潜在买家挡在了门外。
二是,不确定性强:债务问题、查封资产、未完工部分的投入成本,都让接盘难度加倍。
三是,市场情绪谨慎:商业综合体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在融资趋紧的背景下更难有人贸然接手。
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
即便是核心地段的大盘,如果债务、建设、回款链条断了,市场信心也会大打折扣。
接下来会怎样?
通常,司法拍卖流拍后会降价二拍,也可能寻找其他处置方式,比如引入国企或大型房企接手。
但无论谁接盘,如何化解债务、保障已购业主权益、完成剩余建设,才是真正的难点。
佳兆业中心的流拍,某种程度上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
高杠杆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更加理性和谨慎,投资者对项目的风险把控也更加严格。
对于广州楼市来说,这个案例也提醒大家,再好的区位和规划,如果没有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合理的开发节奏,都可能面临困境。
接下来,这个项目会如何发展,我们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