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东路,西藏中路交汇处,梧桐树荫下,蝉鸣阵阵,热浪翻滚。 这儿,是闻名遐迩的民间股民聚集地,一个露天金融沙龙,三十余年来见证了上海滩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如今,再次人声鼎沸。3700点大关的突破,点燃了这片土地上老股民们的热情,周末从早到晚,人流如织。 去年十月,“爱在深秋”等网红爷叔的直播推荐,让这处“马路股市”火遍全网。
一位70岁的老股民,中国第一代股民的代表人物,指着对面居民楼,回忆起往昔:“20年前我就住在这儿了,炒股整整30年。想当年牛市时,汽水才1毛5一瓶,排队买的人能从这条路一直排到拐弯处!” 如今,景象虽变,但老股民们对股市的热情却从未消退。
上周,券商股强势爆发,股民们收获满满。60多岁的老张,豪迈地展示着他的持仓:近百万元资金全仓押宝8只券商股,“这只收益超50%,那只成本已做到负数!”他从去年开始布局券商股,最多时持股超过10万股。“高抛低吸”是他的制胜策略,如今他已经减持了三分之一的仓位。“涨高了就出来一部分,回调再买进,”他语气平静,“大盘越低机会越多,必须敢下手。”
戴帽子的阿姨则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上周仅用三天时间,就将今年的收益率从负值扭转为正值。“去年十月,听一位爷叔推荐买入券商股,整整等了十个月才涨!买进后一直不涨,我不断补仓,整整拿了十个月!” 如今,券商股的爆发让她一下赚回十几万,“我这真不是厉害,是运气好。”她笑着说。
梧桐树荫下,人群自然聚集成了十几个小圈子,每个圈子的中心都有一位情绪激昂的“主讲人”,唾沫飞溅地分析着盘面走势,周围簇拥着众多认真聆听的股友。一位中年男子掏出手机,展示着K线图上陡峭上扬的曲线,“看清楚!三个月前什么价?现在什么价?涨了两三倍!这才是真龙!”他手指滑动,又切换到另一只股票,“还有这个,CPO龙头!量价齐升,回调就是机会!”
然而,外圈的大爷大妈们却神情复杂。一位大妈忍不住打断道:“老师,你说的这些都涨太高了!风险大不大?”立即有人附和:“是啊,追高太危险”、“找个安全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股民小声提醒身边的人:“这种涨得猛的,不要头脑发热去追。真想买,也得等回调。”他指着科技股的K线图摇头,“这东西,你懂里面的门道吗?不懂最好别碰。”
并非所有参与者都是赢家。一位82岁的老股民成为了“传奇”——他十年如一日重仓持有同一只股票,成本价约6元,如今股价却徘徊在2元左右。“他省吃俭用,裤衩都打补丁,每月退休金都补仓在这只股票上,”一位老股友低声说道,“亏得不得了,但就是倔,今天在公园碰到他,还说不要急,总能轮得到。”
经历过数轮牛熊转换的老股民们,对当前的这波行情有着独特的见解。当被问及“3700点高不高”时,老张摆手道:“不高。今年摸到4000点也有可能。现在涨得慢好!太快反而危险。”在他看来,此轮行情是“慢牛”行情——步伐虽缓,但更稳当。
一位60多岁的退休阿姨见证了股市交易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前去证券营业部,人挤人,环境嘈杂。现在多好,在家就能做股票。”她认为这不仅带来了便利,更改变了投资心态。“没有环境污染了。原来在大厅,别人会影响你判断。有时你想卖,看别人没动,会不好意思跑。结果呢?不跑就被套牢!”她深有感触,“现在自己决定,不受干扰。”
选股难度也今非昔比。“以前牛市闭着眼睛买都赚!现在行情难做多了——股票太多了,5000多只!”海量选择使得普涨行情稀少,对散户的选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股市热度的升温,也催生了券商业务的火爆。记者看到券商工作人员手持宣传单,热情地拉住过往股民:“开户吗?利率很低!”“开两融吗?利率非常低!100万资金利率可做到3.78%!”
两融市场确实火爆异常。8月5日,两融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8月11日融资余额达到20122亿元,热度持续至今。面对诱人的低利率,许多投资者跃跃欲试,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子低声提醒年轻人:“加杠杆要非常小心!跌下来会亏得很惨。”
新股民们热情高涨,网络段子刷屏:“我要炒股……怎么还不开盘,赚不赚钱无所谓,就喜欢那种悲喜交加的感觉。”有年轻人表示:“约会不去逛街看电影,你教我炒股可好?带我赚钱,我会觉得很浪漫。”甚至有人坦言:“我就是为了刺激来的!”
数据印证了入市热潮:今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6月增长近两成,同比增长超七成,我国股民总数已达2.4亿人。
上海马路股市沙龙生动地展现了股市热潮下众生百态:有人重仓热门股收获“守得云开”的喜悦,有人坚守冷门股十年仍怀抱希望;有人相信“慢牛”行情,也有人感叹选股之艰难。
券商摊位前,老股民们一边翻阅宣传资料,一边交流着数十年的心得。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过1992年认购证的疯狂、2007年大牛市的狂欢和2015年市场的剧烈震荡,对股市有着深刻的理解。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爱在深秋”爷叔在某券商活动上坦言。这位因去年预测走红,今年67岁的老股民表示:“我爷叔也有说错的观点,希望大家原谅。我以我的认知范围说中国资本市场,不会推荐股票,不会私信要钱,我是免费的。”
夕阳西下,梧桐树影拉长,沙龙的讨论声依然不绝于耳。年轻面孔不断加入,老股民们总不忘提醒:股市的上涨永远伴随着风险。历经牛熊沉淀下来的冷静,或许是这个喧嚣街头最珍贵的投资智慧。
一位自称私募操盘手的男子在人群中穿梭,自称“90%以上交易都盈利”,却遭到老股民们的冷眼。一位姓张的爷叔,用易经来解读股市,看得透彻:“来这里分三种人:不懂又想赚钱到处打听消息的;掌握前者心态的骗子;自称专家的精神有问题者。”
券商摊位前,工作人员仍在热情推销低息融资。戴帽子的阿姨清点完收益,收起手机,准备回家做饭。82岁老股民的故事在人群中流传,他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广东路尽头,手中塑料袋里装着当天的证券报纸。
蝉声渐歇,夜幕降临,股民们仍聚在渐暗的天色中,热烈地争论着明日的走势。年轻的面孔不断加入,而老股民们总不忘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份历经牛熊沉淀下来的冷静,才是上海马路股市沙龙最珍贵的投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