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约上纪老板来聊一聊关于买房、卖房的事情了,我最近刚把杭州的房子卖了,然后在犹豫要不要在香港卖一套老破小,纪老板在房产行业十几年。
这篇文章一起拆解一下从1998年市场化起步到2021年“长牛”终结,再到当下下行周期的成因与逻辑。
原来买房一定要三个月环比上涨再观察,一起来看看这个上海人是怎么买房卖房的。
一、买房和卖房的完整逻辑是什么?
纪老板:我过去十年,就做了一件事情,做房产咨询和交易创业,做了十年。去年的时候我把这个项目结束了,然后退出了,因为我要 all in 香港。因为有一些变化,加上和合伙人理念有分歧,我就退出了,我不想内耗了。
那现在我要做什么?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要做什么?很多人说我不专注,说我做的事太多,精力太分散。后来我想明白了,我还是得先发现自己,搞清楚我擅长什么。我发现我的擅长是,对商业很敏感,很好奇;链接资源能力很强,我认识很多人。
那我就不想只做一个项目。未来我的定位是什么?我是那种董事长型的人,找项目、找人、找钱,然后把这些项目落地,变成商业项目去执行。
未来我不会只有一家公司,我有可能会有总部,而且总部会短小精悍。总部的职能都在那里,比如招聘、法务、中后台、股权、财务这些很重要的东西,包括战略、品牌这些顾问,我很会用外脑,我有很多这样的人。
然后我要找到一个个项目把它落地,当然我的项目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
我主要做什么?我是垂直于人群的,我做中高净值人群的高价值咨询服务,因为我是做服务业的,做高客单的。
刘思毅:有钱人的各个场景服务你都可以做是吗?
纪老板:当然,我是以房产为核心。我身上的房产标签很重。做其他的商业项目我也可以,我认为我也可以做得很好,但做不到头部。但是我做房产,我就是头,因为过去十年在上海,我们做到了全国头部。我这个类目叫做“专家定制选房”,就是这样一个类目,我做到了全国头部。
刘思毅:我怎么不早找到你啊?杭州房子亏了 300 万。
纪老板:这个很正常。
刘思毅:而且我判断我必须卖了,因为他们说得对。它是一个伪豪宅,两居算个毛豪宅啊,以后根本就没人买两居了。我真的是早不遇见你啊……买方代理制在中国太稀缺了。
纪老板:我们过去十年做的,就是你可以理解成是买房代理。当然我们在 2022 年开始,也做了卖房的业务。
我们的本质就是单面代理。在我这个业务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新的生态位,它更靠近买房人和业主。
我们把中介定位成板块专家,中介做不了我们这个角色,因为中介是板块专家,他很难让其他的中介跟他合作。而我们更靠近买家和业主,然后把他们的需求分发到各个板块。我们做的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刘思毅:我自己对中国的买房代理有一个恒定的问题,就是,它的底层如果还是出自佣金逻辑的话,那凭什么你可以百分百站在买家的屁股上?
纪老板:这个问题特别关键,这就是我退出上一单项目的一个很核心的原因。
刘思毅:因为其实买房代理制这个噱头,在中国各个旗舰城市,在当时房地产火的时候都很有热度,但我一直没想清楚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买房,也是买房代理制出来的,但我就觉得,好像屁股不对。
纪老板:因为我们做的是买房的咨询和交易,佣金的重头来自于交易,也就是收入的重头来自交易。你就不可能完全站在客户的利益上。
所以你知道我现在怎么做吗?我现在做买方的咨询和陪跑,我不介入交易了。我认为这是买房业务的最优解。
刘思毅:这相当于是深入到大宗资产品类的咨询专家,真正是以咨询服务收费了。
纪老板:对,这个只能在买房这块做到。
刘思毅:买房为什么能做到呢?是因为只有盘子足够大吗?
纪老板:不,这个业务不赚钱,它是一个入口业务,只有这样子才可以。如果你的核心收入来自于买房,你绝对做不到,因为咨询业务是不可能收很多钱的。
刘思毅:懂了,入口是卖房,获取终极信任。
纪老板:是这样。买房和卖房,我跟你说一下完整逻辑。现在我的核心入口是卖房,我们做的是卖房全委托。当然我也可以做卖房的咨询和陪跑,我就收一点咨询费,但是业主普遍的痛点是,他要有人帮他执行啊。所以卖房我们是可以做到全委托的,而且我认为这就是站在业主利益上的。
刘思毅:明白,同意。
纪老板:这是第一个。但买房不一样。以前我们做的是咨询加交易,而且佣金收入的大头来自于交易佣金。这种情况下,你就不可能完全站在买房人的利益上。会比中介好一点,是因为你买哪个板块的房子跟我们是一样的。但是你得从我手上买,不然我就赚不到钱,所以不可能完全站在买家的利益上。
所以我现在改良这个业务,因为它让我很累、很消耗。我过去 10 年就是做这个的,现在的买家过来都会问,“对不对?我要不要买房?” 你说我怎么回答?我只能说:“你不急,根本不用急。”
刘思毅:那你吃什么饭?
纪老板:对,就这个问题,所以这事让我很累,然后我就退出了。那我现在怎么做呢?我只做咨询加陪跑,不介入交易。你跟任何一家中介买都可以,这样我就可以完全中立了。但是,这个也有个前提,我不靠它吃饭。
刘思毅:那这个业务的目的是什么?入口是什么?这个业务的入口,对应接下来的生单行情,是卖吗?
纪老板:不,房产现在只是我们业务的一环。我们提供的是高价值咨询服务,房产是其中一块。
因为有些人是要买房的,有些人是卖完房子之后还要买房的,所以买房这个业务我们必须有,对不对?这是第一个。另外就是,跟他建立很深的信任关系之后,可以推荐其他业务场景,比如说香港的财富管理。
二、中国房地产这几十年经历了哪些周期?
刘思毅:你觉得中国这几十年的房子,就以上海为例,我们聚焦,但还是先宏观地讲,中国房地产这几十年经历了哪些周期?我一直想找个人好好聊聊。
纪老板:中国是从 1998 年开始才有房地产市场的。
刘思毅:所以没有几十年这么久啊。
纪老板:是啊,因为以前是福利分房。
刘思毅:这么晚啊。
纪老板:大的周期可以分成两块,2023 年以前都是一个成长周期,高速成长期,都在涨,这是没错的。
中间会有一些小波谷,比如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短暂下跌过,2017、2018 年也下跌过,但幅度都很小,而且是短暂的,基本上没有超过一年或一年半的跌幅,整体来看,就是上涨的。
平均年化回报大概在 12% 到 14%,取决于你在哪个时间点,而且这是无杠杆收益。如果你再加上杠杆,那就很厉害了。
刘思毅:那赚钱最多的宝宝,他自己长什么样子啊?是什么代际?在哪个城市,买什么房的?如果你说平均年化都这么高的话。
纪老板:那肯定是深圳。
刘思毅:深圳可以夸张到什么地步?
纪老板:可以夸张到你很难想象的地步。
刘思毅:可能就一轮年化 50% 吗?
纪老板:可能都不止。
刘思毅:年化啊,哥。
纪老板:是啊,我知道。那何止年化,我们一年翻倍也很正常。在 2015、2016 年的时候,完全可以一年翻倍。
以本金算,一年翻倍都算少的。我见过有人从 100 万炒房开始,最后卖掉房子拿到 1000 万的,这种 10 倍的也有很多。
刘思毅:所以说,整个周期就分为一个叫“长牛”,一个叫“瞬间熊”,2023年之后就瞬间熊了。
纪老板:这个也是有过程的。因为 2021 年 8 月份之后,基本上下半年开始,国家出台了非常严厉的调控政策,导致房价开始下跌。然后 2022 年又遇到疫情,再之后谁也没想到,从 2022 年之后房价就再也没涨过。
而且普遍遇到了一个情况,就是整个市场信心的转折,以前大家都认为房子会涨,买房子绝对没问题。但是从 2023 年之后,大家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忽然不买房了,不相信房子会涨了,持币观望的情绪非常非常强。
刘思毅:我们公司小孩基本上都不买房了。
纪老板:90 后、00 后嘛。
刘思毅:我发现我作为 90 后,我是 1993 的。我觉得我们 1988 到 1993 这五年的一代人,是最后的接盘侠,其实好惨。
我亏 300 万算好的,因为我至少卖出去了,套现了。大部分人是高位截瘫,套不了现,没错,而且几乎可能永久都卖不出去了。
纪老板:那倒也不会。
刘思毅: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卖出去吗?
纪老板:当然,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一定能卖出去的。
刘思毅:愿不愿意卖是价格问题。
纪老板:价格问题和方法问题。
刘思毅:好,我们回到这个周期论。2021、2022 年之后,当时国家调控的原因是什么?它没有预测到吗?当时是过热吗?为什么调控?
纪老板:就是过热。2021 年还是涨了很多的,很多地方像上海大盘都涨了 30% 到 40%,有一些房子可能涨得更多。
刘思毅:房子如果涨二三十个点,会对居民造成怎样的预期?
纪老板:我先说一下,大盘 20% 到 30% 的涨幅意味着有些房子会翻倍,就是 40% 到 60%。所以当时大家也有一种“买房必赚钱”的投机热情。不光是上海,从上海蔓延出去,一般是房产先涨一线城市,再蔓延到二线、三线、四线城市。
在 2021 年的时候,像其他城市,比如以上海周边举例,昆山、苏州,包括昆山这样的地方,也都在涨。当时就是上海的溢出效应,还包括像武汉这些二三线城市也都在涨。
国家不希望房价这样涨,所以出台了非常严厉的政策,一波接一波,包括“三道红线”,包括按揭利率的提升,甚至直接不给你贷款了,按揭批很长时间都批不下来。
刘思毅:当时我买房就是这样的,说按揭很难批。
纪老板:是的,而且利率很高,所以 2021 年买房那波人是最吃亏的,买在高点,利率又很高。
刘思毅:我就是这样的宝宝,买在高位,在房地产天台上一脸懵逼。
纪老板:而且关键利率还很高,大概 5% 到 6%。
刘思毅:好像是四点几。
纪老板:对,有些人可能是五点几。
刘思毅:现在想都不敢想啊。现在人民币存款利率不到 1%,贷款利率还没变。这帮人在天台上竟然还没崩溃,我觉得壮哉我 90 后。
我真的觉得 80 年代末到 1993 年之前,也就是 1988 到 1993 这波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刚想在大城市落脚,刚觉得咬咬牙上个车,房价会涨,或者没预期房价涨不涨,只是想着这个刚性小窝能让我维持生存。结果一年赚的钱还不如房价跌得多,心态逐渐崩溃。
纪老板:是这样,所以 2021 年买房的这一拨人是最亏的。这跟股市很像,叫“天量天价”,就是在顶峰的时候,最多人冲进去。这没办法,这是人性,历史上都是这样的。
刘思毅:我当时买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逻辑,我以为自住房不需要看房价。哎呦,这是我人生犯过的最大错。自住房哪能不看房价啊,自住房更要看。因为房子哪怕你赚再多钱,它的资产比重都很高。好夸张啊,这是我用几百万换来的教训。
纪老师,那我们现在这些还没有套现的人怎么办?要不要卖房子?首先,我们说完周期,下一步问题就是:此时此刻,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卖房?
纪老板:我认为 2021 年买房那波人,嗯,是应该要卖房的。
刘思毅:必须割肉?大概率就要割肉是吗?
纪老板:我这么讲是因为有几个很核心的原因。你要结论,就是要卖,除非你是非常优质、非常稀缺的房子,不然大部分房都要卖。
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周期还在下行,我们的预期不是一两年就能到底的。从全国房价来看,不是一两年可以见底的。我们是有完整数据的,全国房价我们都有监控。
刘思毅:常态是吗?
纪老板:就是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房产价值的重估,这个底你是不敢猜的。不要去接飞刀,如果你要买的话,现在不要接飞刀,就是这个逻辑。
但这个我不知道能不能播啊,不过我还是跟你讲,房产价值的重构逻辑,我们有个公式,房价涨幅等于租售比加上租金增速,就约等于经济发展速度或收入增长速度。
过去二十年、二三年之前,是因为租金增速很高,或者说经济发展速度很高。一系列红利,城市化红利、人口红利、加入 WTO 之后全球分工的红利,导致了我们的收入一直在增长,所以房价就一直在涨。
我们的租售比一直很低,可能就在(年) 1% 到 2% 之间,平均在 1.5% 到 2%,但在国际上,这个租售比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么高的房价。
但是很多经济学家会因此误判,说中国房价要跌,这是不对的。尤其是谢国忠这种人,他忽略了租金增速的作用,也就是收入增长的作用。所以之前 10% 到 12% 的房价涨幅,绝大部分是来自租金增速。
但是 2022、2023 年以后,这个逻辑已经破灭了,租金增速不仅没有了,反而租金在跌。你应该有体会,现在房子的租金是在跌的。
刘思毅:所以说我租房子现在爽得一X啊。
纪老板:是啊,租售比低。
刘思毅:一万八,杭州超大平层,租两个。
纪老板:是。那租金增速下跌,就会带来一个结果,在可见的三到五年,租金都很难涨上去。大家的预期是经济很难恢复,因为租金增速是跟经济、收入增长相关的,如果收入不增长,租金就很难涨起来。
那这样的话,会不会带来房价整体的重估?租售比已经撑不起房价了。在发达国家,租售比基本在(年) 4% 到 8% 之间,去掉持有成本基本在 3.5% 到 4%。如果租售比到不了 3% 到 4%,房价是很难平衡的。
而我们现在租售比还是 1.5% 左右,要么租金往上走,要么房价往下走。我觉得未来两三年,大概率是房价要往下走的。
刘思毅:这个逻辑第一次有人给我讲清楚。所以说回归到真实,与租售比相匹配的房产价格水平,现在还在价值回归之中。
纪老板:没错,而价值回归大概率是一个下行期。
刘思毅:那你为什么觉得下行期那些高位接盘的天才宝宝要卖呢?
纪老板:因为有可能还会跌。
刘思毅:意思是此时此刻不割肉,未来会割得更惨?但有人会嘴硬,说一辈子都在那儿,一辈子在天台,就是自住的。可大部分人都是按揭的,按揭一辈子住不了天台,可能要跳下去。
纪老板:如果他的现金流不够,他就会有问题。
刘思毅:会怎样?如果说我按揭的,且我房子在跌,那会怎样?
纪老板:如果你的现金流撑得住,也没问题。因为中国人还是有这种房产情结。
刘思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纪老板:没错。但是,如果你的现金流有风险,比如说未来有可能会失业,那你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说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刘思毅:比如说我贷了 300 万,每个月要还 1 万,结果 1 万还不起。而且这 300 万贷款时,你房子的价值还不够 300 万,这时候房子没了,你的住所也没了,现金流也没了。
纪老板:如果你不卖的话,银行会帮你,就是拍卖掉。
刘思毅:但是很疼的点是,这个沉没成本真的很刚诶。他已经眼睁睁看着下跌两年,已经跌没了自己几年的年收入了。你让他再扛这个损失,还要把按揭还掉,甚至按揭可能还要补一大坨。这种决策,我觉得是反人性的,太反人性了。
纪老板:我们有个逻辑,就是越难卖的房子,反而越要卖。而且这个时候,你卖掉之后,租房住其实也是可以生活的。当然,你就算想持有房子,也可以等它止跌。
刘思毅:跌到极致再回归持有。
纪老板:没错。那我现在很多人来咨询怎么买房,我给的统一答复就是,不急。等你的城市房价连续 3 个月环比上涨之后再看。注意,不是立刻买,是“再看”。这是一个 trigger,就是一个可以开始观察的信号,看看要不要买。
刘思毅:所以说,如果你在天台,尽早卖,割肉卖。
三、下行期还没结束,还要不要买房呢?
纪老板:如果你要买房,就等到止跌回升之后再开始买。连续三个月房价环比上涨是其中一个指标。
我们刚才做了很多房价涨跌的预判,但那毕竟是预判,实际过程中预判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要修正。这个时候应该采用趋势跟踪的方法,等它实质性地止跌企稳之后,再去买都来得及。
因为以前的逻辑是,中国房价从来没有下跌超过一年或者一年半,所以跌到一定程度你买,绝对是对的,因为它后面会涨起来。但现在这个逻辑未必成立,所以你不能去接飞刀,对不对?
刘思毅:所以说,持币观望是正确的策略。
纪老板:是的,持币观望是正确的策略。
刘思毅:之后,其实现在中国这种 00 后、95 后已经改变了生活方式,包括婚恋上,丈母娘可能也不再要求要房了。我想问一下,作为一个上海人,你们上海丈母娘现在要啥?
纪老板:还是要房的。
刘思毅:所以说,上海的房子还是有一些值得买、值得持有的,是吗?
纪老板:我觉得是,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结婚的人少了,单身的人多了,所以房产其实是稍微有点过剩的。
刘思毅:所以说,刚需人群仍然需要买房,这真的就是刚需人群,刚需房,是吗?
纪老板:我们觉得是这样的。我们刚才讲的“等房价连续 3 个月环比上涨再买房”,这是出于资产配置逻辑或者投资逻辑,很理性的决定。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实际的需要,比如说房子还是能加深人的幸福感嘛,包括婚房在某些场景下还是需要的,该买就买,这个也是 OK 的啊。但你要明确,如果有跌幅,你要能承受。
刘思毅:就是你自己要知道这是下行周期,但这是你的决定,你要为你自己的决定负责。
纪老板:是的,没错。
刘思毅:那我自己必须要按揭的,跌了之后,我本来每次还一点,就少一点贷款,结果还了一点,它又跌没了,我们自己不绝望吗?还要买婚房呢,还要买刚需房呢?
纪老板:如果他非常清楚房价的逻辑,他可能会选择不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有些人知道了,可能也会买,因为他确实是刚需,比如婚房,比如孩子上学要买学区房,这种场景还是有的,所以必然还是有人会买。
刘思毅:如果说我不得不买,就是你说的这两种场景,婚房、学区房,以及我自己幸福感的场景,我就是想买了。那我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怎么买呢?这是我的第三个问题。
纪老板:买房这个事情很复杂。我们有一个“买房八大关键决策”,它是一步步拆解下来的。
第一步是理清需求,你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自住、投资,还是学区?先搞清楚。
第二步是决定花多少钱买房,这个其实你自己未必能算明白,需要我们这样的专家帮你理一理。
第三步是确定总价匹配的房子在哪个板块,然后是选小区,再到具体房源,最后是谈判和交易。
它是一个递进的决策过程,所以买房没办法在访谈里一下子说清楚。但我给你一个理念,买房子一定要找到真正懂行的专家做咨询,因为现在这个行业在各个城市都在兴起。花钱买认知,绝对是值得的。
刘思毅:买方置业顾问,这个商业模式收的就是咨询陪跑费。
纪老板:这个就是过去十年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专家定制选房”。
刘思毅:那这个算不算不赚钱啊?如果没有佣金的话?
纪老板:这个 bug 就在于,如果没有交易的费用,这个业务是不赚钱的。因为中国人不可能为咨询费付很多钱,对吧?所以我们的模式是:收 6000 块钱会员费,帮你做一个方案,然后带你去看房。如果你买完房子之后,我们在上海是收两个点的佣金,补齐到两个点的佣金,这就是我们核心的业务模式。
刘思毅:两个点的佣金是客户付,客户还要付给中介方吗?
纪老板:不用不用,这两个点的佣金包含了我们的咨询费和中介费。
刘思毅:明白。所以说,这其实如果说有佣金逻辑的话,那还是没办法完全穿透买方代理制。但又不能不靠这个佣金活着,光靠 6000 会员费肯定活不了。
纪老板:是啊,我又不可能收他 5 万块钱咨询费。
刘思毅:当然,6000 都很难收了,还 5 万呢。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很难把咨询费和服务费付到这个级别?你觉得是人均 GDP 的问题吗?还是中国人的特性问题?
纪老板:我觉得是因为没有这个行业,还没有人这么做。比如说现在我们的法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些是有咨询付费的,现在在一线城市已经成立了,因为这个业务成熟了。但是买方咨询是个新业务,你一下子能收 5 万、10 万确实很少。
刘思毅:同意,确实少。
纪老板:就是难。除非这个业务已经很成熟,有人建立了标杆,把这个费用立起来。现在缺少一个先行者,所以这个业务确实很难,尤其是现在大家买房意愿和资源严重不足,就更难诞生这种模式了。我们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了,这个 6000 块钱是我们能批量规模化收的,一个月大概能收 100 多个。
刘思毅:这么牛X?你怎么获客?
纪老板:我们就公域、私域、全域引流,然后私域做运营。
刘思毅:base 在上海?
纪老板:我们公司整个团队有 100 多人,就是干这事的。
刘思毅:就是上海?
纪老板:对。上海我们一个月收 100 多个,过去十年大概收了 8000 多个付费用户。
刘思毅:哇,上海有钱人真多呀。上海应该是唯一能支付这个群体最多的城市。
纪老板:没错,因为上海是做房产的最好的城市,是全世界最好的城市。为什么?因为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量接近 2 万多套每个月,这是全球第一,不只是全国第一。
刘思毅:为什么上海这么多二手房?
纪老板:上海是个二手房非常成熟的房产市场,二手房交易量比一手房多。
刘思毅:大家也愿意买二手,是吧?
纪老板:没得选,因为新房供应量不足。大家都想买新房,但供应量不足,而且新房也很贵,或者位置、条件不符合你的要求。
刘思毅:我以为和杭州一样,是新房倒挂,新房很便宜,大家去砸盘、去抽奖,不是吗?
纪老板:不完全是。杭州是一个新房市场。我们有一个“房产成熟度”指标,就是用二手房除以二手房和一手房的总和。上海已经进入成熟市场,杭州还是新兴市场。你看杭州的土拍很多,新房交易量也非常多。
刘思毅:哦,上海的财政不主要靠土地了?
纪老板:早就不靠了。
刘思毅:早就不靠了,nice。所以说在上海做房地产还挺健康的。
纪老板:如果不在上海,我们可能早就做不下去。
刘思毅:上海人买房,他一般的区域鄙视链是怎样的呀?
纪老板:区域鄙视链?你说地段鄙视链吗?
刘思毅:对,最好的在哪呢?
纪老板:最好的嘛,上海静安都不算最好的,静安算是好的,算是一级地段,但不见得是最好的。
第一期是这样一个关系:上海是 1840 年开埠的,就是在外滩和苏州河那个地方。以那个地方为原点,有一个逻辑,就是“租界逻辑”。现在可能有点敏感,政治上不太正确,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上海的地段好坏,是以谁最早划入租界、谁离租界最近来形成一个鄙视链的,基本上是这么个逻辑。
刘思毅:那现在英法租界在哪?
纪老板:就在这附近,在南京东路梧桐区,就是法租界。梧桐区很有名,因为它整片都是,现在也是一级地段,就是最好的地段。
刘思毅:但梧桐区只有洋房,没有特别多的商品房。
纪老板:商品房少。
刘思毅:梧桐区就是那种我觉得上海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但你真正作为一个买家,要是为了投资,你也不太可能自住吧?那边不太适合养娃,我感觉不适合,只适合享乐、出租。
纪老板:那边是比较小资,真正买在那的人还是少的。
刘思毅:单身汉或者外国人来租,买来投资的。
纪老板:没错,那边就是老洋房的 style。
刘思毅:那还有顶级的、适合中产阶级的,典型的上海中产阶级的区域在哪里?
纪老板:中产和精英买联洋的很多。我以联洋板块举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地方,联洋世纪公园,浦东的世纪公园叫联洋社区。
刘思毅:天呐,不是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张房”吗?怎么现在大家还是愿意去浦东了?
纪老板:是这样的,陆家嘴不是有很多金融行业嘛,张江也有很多这种企业的工程师,然后他们的经理就会选择在联洋。
那边有一个小区非常典型,叫仁恒河滨城,号称上海一半的基金经理都住在那里,哈哈。所以浦东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浦西的路比较窄,比较挤,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我也见过很多浦东的,就喜欢浦东,因为开车方便,路宽嘛。
刘思毅:懂了,浦东很深圳,浦西很上海。
纪老板:你这个说得非常对。
刘思毅:浦东是新区,所以它新开发,然后很疏朗,楼间距足够。但它就没有上海味了,我觉得上海的味道来自于浦西。
纪老板:那当然。
刘思毅:那浦西的中产阶级住哪呢?他们住不起静安,对吧?比如说我们现在在静安,放眼下面那些洋房,梧桐区都谁在住啊?都本地人吗?
纪老板:其实这里的房子是少的。像人民广场是上海的中心,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好房子。而且大部分因为位置流量太大,所以都是商业体,没什么住宅。
刘思毅:没错,那大家在浦西都住哪?
纪老板:举个例子,比如北面这个板块叫“大宁板块”,就是中产,非常典型的中产聚集区。中产要什么?首先要学区,最好有个比较好的学区;再有就是公园;再加上地铁。房子最好是在中环内或者中环边上,不一定非要市中心,这才是中产需要的。
刘思毅:中产需要的是配套啊。
纪老板:对,尤其是学区很重要。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学区,是留不住中产的。
刘思毅:上海学区很重要吗?是每个城市学区都重要,还是上海特别重要?
纪老板:所有城市学区都重要,因为中国人都是鸡娃的,都重视教育。你的房子带一个学区,会显著增强它的流动性,也会增强它的保值能力。
刘思毅:所以说,上海人的房价现在也在跌吗?
纪老板:在跌,全国都在跌,连上海都在跌。
刘思毅:全国都在跌?我们上海都在跌?中国房地产的尊严呢?
纪老板:我们做了一个小程序,全国的房价我们都有监控。现在全国房价都在跌,香港也在跌,不过香港已经触底了。
我们看上海现在是每个月环比 1% 的速度往下跌,北京、广州也在跌,广州更厉害。只有香港现在是已经止跌了,而且很快就会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现在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
等到 9 月份的数据出来,8 月份的数据出来之后,很可能就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香港现在有一些房子已经在涨了。
刘思毅:哦,“趋势动物”是你们做的?
纪老板:“趋势动物”是我的一个兼职研究员做的,我们一起合作研究的。
刘思毅:就是要卖会员的,这个会员能卖得出去不?
纪老板:能卖得出去。
刘思毅:还是刚需的,对不对?
纪老板:对,我们自己也有其他的数据,但是用这个数据来演示,所以全国的数据我们都是有监控的。
刘思毅:杭州环比跌 0.7%,全国上下一片绿。
纪老板:只有香港快止跌了。如果你看这个趋势,就会发现这种跌幅很难很快止住,趋势的力量是很难对抗的。你看全国现在就是这个样子。
刘思毅:那在面对房地产下行趋势的时候,房地产行业从业者都在干啥?
纪老板:虽然房价在跌,但上海的房产市场还是有交易量的,每个月 15000 套还是可以的。
刘思毅:大家还是得买房,是吧?
纪老板:对啊,它毕竟还是有交易,有卖有买,对吧,所以还是能够生存的。
刘思毅:跌着大家还要交易?为啥呀?是有一些刚需场景吗?
纪老板:对啊,股票在跌的时候不也有交易嘛?地量地价,天量天价。虽然大趋势下大家还是持币观望,但还是有一些刚需人群在买房。
刘思毅:明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群响刘老板,作者:爱学习的刘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