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择业、如何就业”,是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首要大事。当前,福建各地各部门打出就业服务“组合拳”,在政策兜底、平台搭建、能力提升等方面多维度发力,为毕业生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
福州地铁招聘会上,学生使用“AI智能”做职业性格测评。记者 赵文娟 摄
点对点
黄欣怡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学专业2025届毕业生。离校之初,她曾面临就业难题:精心准备的简历少有回音,难得的面试机会也未能把握。更让她焦虑的是:金融行业太大,自己究竟适合哪条赛道?
转机出现在7月中旬。罗源县人社局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系统”精准识别到黄欣怡的信息,立刻将其纳入“1131”服务重点帮扶名单。
“1131”服务是由人社部门面向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提供的专项帮扶,具体包括: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从省里到市里再到县乡基层,就业服务专员以一份份“离校未就业名单”为“导航图”,精准开展“点对点”暖心帮扶。
很快,一名就业服务专员主动找上了门。深入的“一对一”职业指导,让黄欣怡豁然开朗,她清晰地向专员表达了内心愿望:“我想留在本地找一份稳定的文职工作。”
了解需求后,罗源县人社局依托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为其匹配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岗位。“这次实习太关键了!”黄欣怡感慨,“它让我了解了基层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正是我想要的。”在人社局的直接推荐下,黄欣怡实习期结束后顺利入职罗源县松山镇司法所,成为一名协理员。
在南平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提供的精准帮扶服务,也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保驾护航。去年以来,当地在全市10县(市、区)和4所高校分别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从学生刚入大学校园就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提供技能培训、岗位推送、创业帮扶、返乡实践等全链条就业服务。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张蕾蕾在6月份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一度丧失信心。
7月中旬,松溪县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工作人员给她拨去了一通暖心的电话,了解其求职意向、专业技能等信息。得知张蕾蕾是护理专业毕业生后,工作人员用南平市“数智就业服务平台”上的“DeepSeek+人岗匹配”功能,对其专业背景及职业规划进行评估,精准推送了溪东乡卫生院急招护理专业人员的岗位信息,还提供了优化简历服务。最终,张蕾蕾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获得面试官认可,成功收到录用通知。
新场景
15日晚,华灯初上,福州市南门兜地铁站里熙熙攘攘。许多年轻人带着简历穿梭于企业“摊位”间——一场文旅康养专场招聘会在此举行,30家企业带来了700个岗位。
“第一次在地铁站开招聘会,比起在平台上捞简历,这样面对面地交流,效率高出很多。”福州市齐头并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HR黄女士说,这次带来了全职和兼职岗位共7个。
为进一步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服务,福州市计划在7月、8月举办9场“‘好年华 聚福州’福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夜市”系列活动,利用每周五晚上7点至9点的黄金时段,在南门兜地铁站、台江宝龙广场、仓山万达广场等人流聚集地摆摊。
据介绍,系列活动以“小而精”为特色,每周主题鲜明,涵盖海洋经济、商贸服务、文旅康养、智能制造等领域,每场活动精心筛选30余家优质企业参与,累计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打造高效对接平台。
活动中,不仅线上线下实时同步招聘信息,还提供AI人岗匹配、简历精准问诊、模拟面试等服务。记者注意到,现场一台电脑前排起了长队。原来,求职者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体验“AI+就业”的智能服务。“我觉得AI简历优化功能很好用,它在短短几十秒内就能对我的学习和实习经历进行分析,提炼出我的亮点和优势,并精准推荐相关岗位。”武夷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陈同学说。
与此同时,福建各地也在不断创新就业服务的场景:全省首个人社官方就业直播间“漳州就业1580”开展常态化直播招聘,有企业探访与岗位实景等场景;8月9日晚,永安市人社局携手永安市总工会举办“就业夜市”,40多家企业齐聚现场“摆摊纳贤”,当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人数达325人……
漳州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在咨询岗位需求。 记者 杜正蓝 摄
深融合
聚焦打通精准就业“最后一公里”,福建不少高校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
今年暑期,闽江学院开展以促进就业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20支实践队的214名2026届准毕业生,在49家企业实践,投递简历190份,最终71人提前达成就业意向。
“看似简单的压印就涉及热敏材料的熔点、受热均匀性以及布料纹理等多重变量,实践出真知啊!”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探路寻职”实践队队员陈鸿泽,在福建赛牡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体验了一回热转印工艺后感慨道。
当图案完美烫压成型时,企业导师现场讲解了“热传导与压强控制”在精密制造中的实际意义,让材料热处理原理变得清晰可感。
这正是场景化教学的缩影——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让专业理论在生产场景中落地,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个准备。
7月1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闽韵商链就业筑梦”实践队队员参加了厦门小题旅行公司的“立体选才”招聘会。面试环节,面试官重点考察了学生对新媒体账号运营逻辑的认识,最终,两名学生凭借现场优异表现直接获得运营岗实习机会。
“在人才考核中,我们更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做出内容的实力、实实在在干过活的经历,这些比毕业证上写的专业重要多了。”厦门小题旅行公司运营主管张豹表示。(记者 蒋丰蔓 赵文娟 通讯员 施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