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记者从闽侯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闽侯成功保育金鱼“大熊猫”品种。
张文春展示处于生长期的熊猫蝶尾金鱼。陈堡 摄
在闽侯金鱼养殖场,闽侯县金鱼协会会长张文春展示了他负责保育的熊猫金鱼。只见这群黑白相间的小家伙拥有圆鼓鼓的大眼睛和如蝴蝶般飘逸的大尾巴,再配上白白胖胖的大肚皮,模样极像大熊猫。
张文春说,熊猫金鱼有虎头、蝶尾、水泡等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蝶尾,体长约15厘米,除了身体两侧各有一道黑色外,各鳍也为黑色。熊猫金鱼的培养和保育都很不容易,繁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水质、温度和光照等条件,每100条鱼中仅有10条能够成功孵化并成长。“由于熊猫金鱼的黑色体色容易随时间褪去,变为类似肉色的色调,从而影响整体的美观,因此,能够长时间保持鲜明色彩的个体才能被视为珍品。”他说。
据了解,熊猫金鱼于1987年由省农科院培育成功,在第二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福州不少渔场都开始养殖这种金鱼。进入21世纪,熊猫蝶尾等福州金鱼的传统品种因淘汰率高、繁衍风险大,慢慢被放弃养殖。
2015年起,闽侯县荆溪关中潘氏观赏鱼养殖场、闽侯县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等龙头企业主动承担起福州金鱼保种项目,传统金鱼如蝶尾、寿星、珍珠、绣球、水泡等品种得到较好的保护。
“保证福州金鱼基因多样性是养好鱼的关键,传统金鱼品种是福州金鱼的‘血脉’,必须保护好。眼下闽侯县政府也出台文件,支持养殖企业、科研单位开展金鱼种质资源保护,对经专家认定的创新品种和养殖模式予以适当奖励。”张文春说。(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陈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