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楼市的寒意比想象中更深。
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从几个读者粉丝的咨询说起。前些日子,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问题直指当下最敏感的话题——房产。北方某四线城市的小柳困惑不已:“高老师,我们这房价怎么像被冻住了一样,难道真的跌到谷底了吗?”另一边,身在海口的粉丝则诉说着砍价的无奈,想买房却始终谈不拢价格。我问她怎么砍的,她说直接七七折,我算了算,这价格比海口房价巅峰时期低了足足四成六!这哪是砍价,简直是想让房东吐血。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楼市的真相。
1. 数据不会撒谎:房价下跌的速度超乎想象
别被表面的平静迷惑,数据往往是最诚实的。翻开最新的7月楼市成绩单,触目惊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跌0.27%,这已是连续第28个月下跌,持续刷新着下跌记录!
一直以来,我最关注的都是二手房市场,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晴雨表。数据显示,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3.4%,而且降幅还在扩大,环比增加了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下降了2.9%、2.2%、6.0%和2.5%。二三线城市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二手房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6%和6.4%。
三组数据,背后是令人不安的信号:
一线城市“带头”下行: 曾经坚挺的一线城市也扛不住了。北京新房价格同比暴跌7.32%,深圳二手房价格更是惨烈,较最高点直接腰斩42%。上海徐汇区一套学区房,业主忍痛降价110万,中介无奈地说:“去年挂880万还有人问津,现在590万挂着,连个咨询电话都没有。”
三四线城市“跌跌不休”: 库存积压严重,开发商只能挥泪大甩卖。徐州新房库存需要38.7个月才能消化,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直接打六折促销。更令人唏嘘的是牡丹江,房价跌破3000元/平方米,一套70平米的老房子,总价甚至不如一辆国产电动汽车贵。
成交量“寒冷刺骨”: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成交量持续萎缩。北京二手房网签量环比再跌15.56%,深圳新房一周成交量跌破600套。一位头部中介的区域经理私下透露:“现在带10组客户看房,能成交一单就烧高香了,经纪人离职率都冲到58%了!”
2. 买卖双方的博弈:卖家不愿割肉,买家静待抄底
回到小柳的问题,为什么他感觉房价没怎么跌?原因很简单,买卖双方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心理博弈。
卖家们捂紧伤口,强撑着不降价。苏州的李姐有一套150平米的大三居,2021年能卖450万,现在挂牌260万。她总是抱怨:“已经亏了190万了,再降价不如留着养老!”但她不知道的是,同小区一套急售的房子,上周以247万的价格成交了,单价已经跌破1.6万。
而买家们则手握现金,坐等抄底的机会。北京朝阳区一位看房的小陈直言不讳:“去年望京卖7万的楼盘,现在挂牌5万8?我觉得还能砍到4万5!”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7月份客户平均砍价幅度达到了14.7%,创下历史新高。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四线城市的僵持局面。山东某个县城的新盘,开发商死守4500元/平方米的价格底线,结果三个月一套都没卖出去。开发商的销售总监苦笑着说:“一降价就被老业主砸售楼处,还不如拖着等死。”
3. 市场共识已形成:现在买房就是亏
市场预期一旦改变,情况就会变得更加糟糕。刚需们不再着急入场,一份平台调研显示,高达92%的潜在买家都认为“明年买更便宜”。在郑州富士康上班的小吴,把攒了三年的30万首付存了三年定期,他说:“现在买房?我又不是傻子!”
投资客们更是损失惨重。温州炒房团的张老板,2021年囤了5套环沪的房子,总价1200万。如今降到800万还是无人问津,月供压力让他不得不抵押自己的自住房。
开发商也在想方设法自救。某排名前十的房企区域总透露:“现在拿地测算要保本,房价得比周边二手房低20%——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不敢轻易出手。”
4. 几类人要警惕:及时止损才是王道
手持多套房产者: 别再犹豫了,赶紧出手!通州的刘叔就是前车之鉴,前年有人出价320万他不卖,现在链家挂220万都没人问,算上利息,亏损超过百万!
计划置换房产者: 务必先卖后买!海淀的张姐去年想换房,先定了新房再卖旧房,结果旧房降价5次才勉强脱手。如今的市场,卖房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买房。
只有当资产变成负资产时,才会明白:紧握房产证的手越是颤抖,口袋里的现金就越发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