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直播电商,薇娅和谦寻选择了另一条路
创始人
2025-08-06 19:06:33
0

文|壹览商业 李彦

这个夏天,中国多地洪灾频发。河北、湖南洞庭……一个个地名轮番出现在新闻。

就在密集的灾情报道中,我注意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薇娅。她与丈夫董海锋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灾区运送了价值100万元的救援物资。

正巧,上周的中国新电商大会,董海锋以谦寻董事长的身份发表演讲。他谈到AI技术与直播电商的融合,也提出直播电商要“更高效、更规范”。

这两件看似无关的新闻,把我的思绪拉回到2016年。那一年,31岁的黄薇(薇娅原名)还是一名“淘女郎”,靠给淘宝商家拍服装照片维持生计。平台刚开始试水直播带货,小二打电话来邀请她试一试,她几乎没多想就答应了——那时没人知道“直播电商”会成什么样子,平台甚至求着人开播。

她第一次直播,只有几千人观看。三个月后,平台举办一场“连播10小时”的PK赛,胜者能获得宝贵的流量奖励。薇娅和董海锋合计后,决定用线下店的带货方式开播:别人一件一件介绍,她一套一套上身,边讲边换装。十个小时后,她卖出两万单,直接夺冠。

自那之后,薇娅的名字逐渐出现在行业榜单上。夫妻俩收拾行李搬到杭州,短短半年跻身头部主播行列。2017年,董海锋创立MCN机构谦寻,为薇娅搭建团队,也成为了中国直播电商的最重要参与者之一。

直播电商的十年

如果要追溯起点,2016年是直播电商的元年。那时,“边看边买”还只是平台的一次小规模试水,整个行业只有几百个主播在摸索,画面粗糙、供应链原始、算法未成体系,没人能预料它会成为未来消费领域最强的变量。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18年前后。薇娅等超头主播迅速崛起,以个人IP撬动流量,一场场“单场破亿”的直播刷新了人们对电商的认知。MCN机构蜂拥而至,平台也全力扶持,直播生意被迅速推向产业化,“主播—机构—平台”的链条初步成型。从国潮彩妆到网红零食,在直播间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无数新消费品牌借此完成冷启动。

2020年,线下消费骤停,几乎所有商家都涌向线上,直播带货成为主流销售渠道。那一年,直播电商市场首次突破万亿,进入全面爆发期。据艾瑞咨询数据,到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规模已高达5.8万亿元,占线上零售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零售业新的主干力量。主播数量高达3880万,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在手机屏幕前完成了从“刷视频”到“边看边买”的心智迁移。

这一切的高速奔跑,既是成千上万主播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薇娅等超头撕开行业天花板的缩影。她们用一场场破亿的直播证明了“内容即渠道”的威力,也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让直播电商从边缘实验变成中国零售的主流叙事。

高速扩张伴随着无序生长,乱象随之而来。最常见的有:

价格内卷。低价秒杀成了抢流量的标配,品牌价值和用户心智被长期透支。

虚假宣传。带货-发货分离”让责任链条模糊,质量纠纷频发,从“燕窝事件”到“月饼事件”几乎年年上演。

售后问题频发。大量商家在爆款之后迅速退场,直播间难以提供稳定的售后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乱象之外,“播一代”也在为行业正本清源做努力。李佳琦所在的美腕推出客服直播间,实时解答售后问题;薇娅所在的谦寻则探索主播标准化培训、与公安部门联合举办“反诈进直播间”,并与浙大、浙传、新华社等共建实践基地,推动主播从草根走向职业化、持证上岗。

然而,播一代的坚持很难抵御高速扩张背后更具冲击力的负面影响,让外界更容易将直播电商视为“风口”“运气”,吸引大量不专业的从业者盲目涌入,也加剧了市场的短期化思维。

与此同时,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正在加速消退。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11.23亿,而头部平台的用户规模几乎逼近天花板:淘宝天猫月活接近10亿,抖音也达到9亿。

获客成本也水涨船高。以美妆行业为例,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妆行业投放软硬广告费用同比增长27.1%,但化妆品零售额同期仅增长5.58%,广告投入与销售增速区隔逐渐拉大。

这意味着,过去依赖流量红利和低价竞争换取增长的模式正在失效,用户消费心态趋于理性,品牌与平台都面临转型压力。

当一个行业迈入万亿规模后,讨论它的未来方向,往往绕不开两个核心问题:它能创造怎样的商业价值?它能留下怎样的社会价值?

直播电商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当行业站在万亿规模的高点,原有的增长逻辑已难以为继。行业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直播电商的商业模式应该如何重构?

我们来看看直播电商的头部玩家都在做什么。

同行们的转型尝试已经在路上了。罗永浩开始做数字人直播,用虚拟主播来替代高昂的人力成本;小杨哥则带着旗下主播出海,试图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量;董宇辉在成立“与辉同行”之后,又开了新账号扶持新人主播,用矩阵化运营分散对单一流量的依赖...

图源:左图截自交个朋友直播间、右图截自与辉同行旗下直播间

宏观上,这种变化与外卖行业近期的联合“反内卷”有共鸣:无论是本地生活还是电商零售,平台和机构都意识到,低价竞争与单纯流量竞争无法支撑长期发展。直播电商更需要从“卷价格”转向“卷选品、卷技术”,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技术升级提高行业效率与体验。

在这一趋势下,薇娅背后的谦寻显得颇具代表性。薇娅转向幕后,这家公司却没有消耗旧流量,而是转向更“硬核”的系统建设:2019年上线的羚客系统,最初只是用于提升选品效率、比对价格的工具,如今已升级为涵盖趋势预测、合规审核、脚本生成的AI平台。

它的变化不仅在于功能更智能,更在于改变了主播选品的底层逻辑——过去主播卖什么货 主要依赖个人经验和临场判断,而羚客通过沉淀海量带货数据、反馈用户偏好,让选品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这种智能化尝试为品牌与用户的匹配提供了更稳定的依据,也降低了选品失误导致的翻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统已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认可,并斩获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奖者是薇娅。

除了线上匹配逻辑外,用户关系同样是行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直播电商过去的模式高度依赖“场景即关系”:用户被一次性拉入直播间、冲动下单,交易结束即关系中断。谦寻近期启动的“超级会员”小程序,则试图改变这种短期关系。它以“一口价+限时秒杀”结合积分机制沉淀用户资产,让品牌能在直播之外与用户建立长期互动。在低价竞争难以为继、用户心智逐渐成熟的当下,这种从公域流量转向私域运营的探索,或许代表了直播电商下一阶段的增长逻辑。

然而,仅有商业模式创新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直播电商高速发展的十年,既带来了就业和消费,也伴随着信任危机与价值争议。下一个十年,除了卖货,这个行业还能为社会留下什么?谁来关注更长远的价值?

关于直播电商社会价值的再思考

回到行业口碑本身。十年野蛮生长之后,“低价、噱头、翻车”的刻板印象几乎盖过了它对消费升级、产业链改造的贡献。今天当人们谈起直播带货,想到的更多是“9块9包邮”或主播的道歉视频,而不是它能如何帮农产品上行、帮助制造业触达消费者。这个行业的口碑本身,就是未来能否升级的最大挑战。

那么,一个想要走得更远的行业,该如何回答这个挑战?在我看来,它至少要做两件事:一是让供应链和选品透明化,把信任重新放回商业体系;二是建立与社会的长期连接,让弱势群体、产业带、农产品这些被忽视的部分,真正通过直播参与市场,而不是一次性的噱头。

从这个角度再回头看行业里的人和事,就会发现,薇娅和谦寻的确在尝试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谦寻如今在社会价值上的探索,很大程度延续了薇娅当年的价值观。2019年,她发起“薇娅魅力中国行”,走进云南褚橙、宁夏枸杞、陕西苹果等产地,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通过锁定产量、缩短供应链,让农民获得更直接的收益。后来项目演变为“蜜蜂魅力中国行”,覆盖更多产地,并开始探索产业带升级与农产品品牌化。

上文提到的“超级会员”小程序,也在延续这一实践:链接产地与消费者,将助农从一次性直播活动转向常态化的会员运营,让更多农产品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进入主流消费市场。

AI技术在谦寻的逻辑中,最初用于解决合规和效率问题。但更深远的价值,是把这种技术延展到更广泛的公益场景。

今年,谦寻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共建“折翼书屋”,为残障学生打造长期的电商与直播实训体系。它不仅提供物理空间,更将培训课程、实操演练与实习岗位打通;甚至开放羚客系统的AI数字人功能,让学生无需真人出镜也能完成直播练习,在降低技能门槛的同时,真正为他们进入行业创造可能。

十年之后回看直播电商。谦寻的路径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样本:用技术去提高效率,也用同样的技术拓宽公益的边界;在商业逻辑里解决真实问题,而不是让公益变成一次性的表演。它的选择未必能立刻改变行业,但至少证明了另一种可能——在流量退潮之后,长期主义和价值共建或许才是新的增长逻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