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有这样一群最拼的打工人。他们仿佛有着无尽的精力,夜晚成了他们释放激情的时刻。流行起晚上去爬山,那是他们在忙碌工作后的别样选择。夜晚的山静谧而神秘,他们却带着坚定的步伐踏上征程。每一步都仿佛在跨越生活的障碍,每一次呼吸都蕴含着对未来的渴望。在黑暗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韧,汗水湿透衣衫也毫不在意。这不仅仅是一次爬山,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拼搏的体现,用夜晚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梅珍里,编辑:L
周五晚坐通宵火车、周六凌晨登顶、周日晚回校或回家,这个安排是夜爬人三天两晚周末的标配,将登山旅行所要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压缩到了极致。与其说这是新型旅行方式,不如说是年轻人在可支配范围内为自己找的最佳选项。
继5天逛完40个景点的“特种兵式旅游”之后,又一项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旅行方式,在中国火起来了。
从华山到泰山,从武功山到梧桐山,夜爬刷屏了大半个中国的周末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夜爬”的大军。他们在晚上收拾装备,踏上前往山顶的道路。对于都市人来说,没什么比夜爬后在凌晨登顶拍下的日出合影,更加能收割朋友圈的大量点赞。
夜爬虽累,胜在便宜
周五晚坐通宵火车、周六凌晨登顶、周日晚回校或回家,这个安排是夜爬人三天两晚周末的标配,将登山旅行所要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压缩到了极致。夜爬省掉了一到两晚的住宿费。通宵火车虽然膈得屁股疼,熬夜爬山虽然令人疲惫,但胜在便宜。
与其说这是新型旅行方式,不如说是年轻人在可支配范围内为自己找的最佳选项。
没有人不想躺平式旅行。睡到自然醒,住进舒适的五星级酒店,慢悠悠地逛景点,品尝当地美食。不紧不慢的“深度游”,的确是人们对于旅行的美好想象,但与之相对的代价是一长串让钱包肝硬化的账单。这样的旅行需要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而这两样东西,恰恰是很多学生和打工族所缺乏的。
这时,夜爬显然就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旅行选项。省掉一到两晚的住宿费,用通宵火车替代高铁或飞机,用徒步代替缆车,用饼干和泡面代替餐厅大餐,既能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洗去工作日的班味,支出又不算太多,还不用浪费宝贵的年假。
在身体劳累和钱包空空两者之间,年轻人果断选择了前者。毕竟,身体的疲惫睡一觉就能恢复,而钱包的空虚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填平。
除了省钱,避开白天的高温也是人们选择夜爬的原因之一。白天的景区是什么样的?炎热的天气、拥挤的旅行团、胡闹的熊孩子、步伐缓慢的老人,还有排队两小时拍照五分钟的网红打卡点。而夜爬的世界截然不同:身边只有和自己步调类似的同行者,山野变得静谧,回归到自然最初的样子。
白天登山的人可能是家庭出游、公司团建,而夜爬的群体大多是年轻人、背包客、户外爱好者。大家可能并不相识,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头灯互调角度、陡坡互相拉一把、山顶等日出时一起欢呼,这些共同完成的“小冒险”迅速拉近同伴关系。简单、纯粹的社交,更加受到年轻人青睐。
同样的登山线路,夜爬人还可以在夜晚独享和白天不同的风光。“3点开始登山,5点登顶摩星岭,看着天色从星河渐变成朝霞,广州在脚下醒来……瞬间治愈所有疲惫!”类似的体验,在社交媒体上被反复描述和传播,构成了人们对于夜爬的美好想象。
如果在夜晚开始爬白云山,走南门到山顶广场的路线,路灯充足,可以轻松拍到俯瞰城市CBD的夜景照片。如果选择难度更高的五指山、武功山等地,等到日出的时候,还有可能在山顶见到日出云海的美景。
而当夜爬成为了登山的标准打开方式时,一些关于夜爬的争议也随之出现。人们发现,夜爬在有着诸多吸引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白天没有的风险和危机。
“一场对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豪赌”
“任何选择夜爬的人,都是在进行一场对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豪赌。”
在夜爬完泰山之后,登山爱好者明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相关的避雷帖子。明月曾经去过黄山和川西等地徒步。每次登山前,她都习惯去社交媒体上搜索相关的登山攻略作为参考。
今年7月,她打算和朋友一起去泰山景区登山。做攻略时,她发现绝大部分网友的分享,都是推荐晚上10点开始爬山,凌晨三四点登顶,等待日出。做好夜爬准备之后,明月发现有人提到了夜爬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于是,她把原定晚上10点的开始时间,提前至傍晚6点30分,最终在深夜11点50分登顶。
“事实证明还是没有用,提前开始依然存在安全问题。”明月说道。
明月发现,夜爬泰山的人并不少,光线算不上充足。(图/受访者提供)
开始爬山之后,明月发现,景区步道的设计并不适合夜爬。很多地方踏步长度宽度不统一,有些地方的踏步连她37码的脚都放不下。并且,很多地方过于陡峭狭窄,如果两边坐了休息的游客,能通过的地方更有限。
她认为,如果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这些并不构成太大问题。但夜间灯光昏暗的步道上,情况截然不同。爬山时,她发觉步道旁的灯光很暗,每隔一段路才有一个射灯,沿路也一直有人在卖手电筒。更让她惊讶的是,夜爬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她的想象,“乌泱泱的一群人,一抬头都是屁股”。到达南天门之后,她看见很多在山上过夜的游客都睡在路边,地上都是喝空的矿泉水瓶。
明月观察到,在一些特定的景区,夜爬的人数反而会比白天爬山的人更多,避开暑热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七月份的泰安市,白天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将近四十摄氏度。她感觉,自己光是在太阳底下站着都站不住,更不要说白天爬山了。所以她只能选择太阳下山之后,再开始登山。
在夜爬的风潮中,社交媒体的推荐机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明月在社交分享平台上搜索“泰山夜爬”后,首页给她推荐的帖子都与之相关。在封闭的信息茧房中,人们很容易会默认,夜爬才是这个景区的正确游玩方式。
但在明月看来,看见日出和云海等自然现象,本来就是概率性事件,其成功率和当时的天气状况紧密相关,不存在“只要夜爬就能看见日出”的说法。
实际上,早在两三年前,国内就陆续有户外组织开展夜爬的活动,一些户外新手和爱好者们也会结伴前往武功山、梧桐山、泰山、华山等相对成熟的名山景区进行夜爬。然而,对夜爬这一风潮,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指导员、SMA高山协作员Daisy却并不推崇。
在她看来,夜晚光线不足,难以看清路面状况,登山者对脚下和周围环境的判断准确性下降,可能导致踩空、绊倒或滑倒;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容易看不清楚石头、树木和其他障碍物的位置,增加了跌伤、滑坠、掉下深坑或者悬崖的风险。而人们推崇的夜爬凉爽这点,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能出现气温骤降的问题。
在社交分享平台上搜索“夜爬”相关的资讯,可以看到不少人分享自己的夜爬经历。但无一例外,这些帖子的左上角都被注明“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Daisy表示,夜晚的户外活动有很多,包括夜骑和夜跑,这两者都是在开阔的、具备充分照明条件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夜爬,则是夜晚登山行为,“目前我尚未见过哪座大山在晚上是灯火通明的”。
她同样发帖呼吁户外爱好者谨慎考虑夜爬。一名网友在评论区提问:“夜爬要注意什么?”Daisy回复道:“注意不要夜爬。”
这项在国内兴起的户外旅行方式,究竟能走多远,尚且要打上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