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主任火了!这位 50 岁的女性,以她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行动,向世人展现了 50 岁也有属于自己的新活法。她或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活模式,而是勇敢地追求内心的热爱与梦想。她可能在艺术领域挥洒画笔,用色彩书写人生;或许在运动场上尽情奔跑,释放活力;亦或是投身公益,用自己的经验和爱心去帮助他人。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让大家明白,无论何时,都可以开启全新的篇章,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一
房主任好火啊。
一个曾被归入沉默与服从的山东农村女性——在50岁“绝经”那年“出道”,成为脱口秀舞台上最不可能的出场者,也是千千万万女性被遮蔽表达权的裂口之一。
“房主任”本名樊春丽,她成为女性“出走的决心”的又一个代言人!又是50岁新活法!太好了,人生突破标本又多了一个!
冷静一下。好像写得太过炽热。换个格调。
我先谈谈我这两天看的一本书,是吉井忍的《格外的活法》,里面写了很多特别的人:
为了养孩子从一个漫才演员应聘垃圾清运工(36岁时),后来每年出版一本与垃圾相关的漫画,也依然在舞台上讲漫才;
一个从小热爱《三国演义》和中国摇滚的日本人,现在在中国服装公司的缅甸分部当总经理,忙碌的工作中依然在收集中国13000支乐队的资料,尽管他做的网站在十几年前已经关闭;
一个有点名气的摄影师,靠务农维持生计,但依然能拍出大片;
一个坐过13年牢的人,创立“回归本来”非营利组织,为监狱的囚犯提供寄书服务,让他们感觉到“被看见”;
一个房屋设计师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当建筑工人……
你会发现,生命有很多种形态,我们眼中高低贵贱的各种工种和人生选择,在有些人生命中早已合二为一。这种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高度兼容性,值得关注。
生命不是一条直线,只剩上升和下降,不是只有限定角色,其实,人生所谓的自主和自由,就是可以自己设定角色,多元多重,错落重叠,在主流之外另起涟漪。
往后的人生里,经济社会结构里的空隙也许会足够多,失败可以再来,转身可以继续,不解释的沉默可以有人看见,人们可以弹性试错,可暂停、可重来、可旁逸斜出。
无论你是低情商还是高情商,是内耗还是情绪稳定,是讨好别人还是内向悦己,是爱发朋友圈还是沉默寡言,这些都是表象,都不妨碍你人生的综合力。因为你的综合力从来不是单面、单维度决定的,且每个面都有赋能和反噬,你该有聚焦自己人生内核的长线任务,在此框架里,低频变动、高复利地、不动声色地进行三十年以上,让人生的防空洞和桃源足够宽广。
写这段话,也是因为最近看到不少50多岁企业家的命运变迁……其实,人不用太过于向外界和自己证明多强大,因为一证明就要动用无穷无尽的野心和野路子……
好好活着,就算所有既定的里子面子都被击穿,那么是不是还会出现别的活法?人要有一套灵活的活法,我们的社会也不能只单维度地关注心理问题,人要有专业上的厚度、社会上的能量、内心的信念价值,还有多元的活法,这是个大体系。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不用耗费巨大的心力就能自由切换,这才是人本具足,不是吗?
二
回到房主任。
房主任的生命轨迹,本是一条被性别、阶层与地域所规训的路径——包办婚姻、教育中断、劳务辛苦、家暴沉默——一切正如传统结构所期待的“顺从女性”。然而,在50岁这个中国女性生命的临界点,她没有退场,而是“登台”。她不是一个人的觉醒,而是一种社会能量的侧漏,是“社会裂缝中冒出的草根之火”。
看到山东、农村、妇女,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咂摸出一些独特的味道。果然是反者道之动,她是最低谷之音的反弹符号。
因为她的姐姐遭遇家暴,父母就给她选了一个个头小的男的,没想到也家暴,父母还觉得,她回娘家丢人,离婚也丢人。这就是农村妇女无言的悲剧。没有任何依靠和避风港,凡事都要靠自己。
如今,觉醒后,房主任发现,过往的一切都是可以俯瞰的“素材大地”,高峰低谷,沟壑起伏,甚是壮观。
房主任出生于山东临沂农村,教育程度仅为初中未毕业,年轻时进入包办婚姻,在婚姻三十年中,她遭遇过家暴、伺候过瘫痪老人、养育过两个女儿、丈夫好吃懒做从不工作,还要对妻子冷嘲热讽。
要彻底作出出走的决心,太难了。但有过一次就会觉得爽爆了!要是人生有捷径,那就是很早就意识到,人只能靠自己。
她的人生契机是:2023年4月8日首次被脱口秀演员李波选中上台互动,接着视频走红,她被签约成为职业脱口秀演员。2024年4月8日,她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离婚,并将这一天视为新生节日。
“要那么多孙子干嘛?你是要移山吗?”以前被压迫得多厉害,现在释放的浪潮就有多高。这种言论在一定阶段内是有解放性意义的。不过笔者就怕她过度演绎,以及只能讲这个主题,且把父母描述得过于冷漠,忽视了那个年代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但好在,我觉得她是有点天分的,她说“我把这件事讲出来了,我不断地讲不断地讲,最后发现我的情绪没了,我不恨那个男人了,我反而带着一种悲悯的心,和对生活的和解,重生了。”非常好,人内心有悲悯,那才是真觉醒。
我甚至想到,若是有女性作家关注到祥林嫂,有先进思维的女性提醒和提携,她们也能跳脱循环叙事,生出新维度来。
她的特点是从小爱看书,彩礼也不要,就要了一摞书。你说书有什么用,在灾难面前,书最有用!这才是自我觉醒的必要条件。
自我解脱的关键,其实是保持阅读和吸收的习惯,等到有一天能输出的时候,灵感和创作感才会滚滚而来。
其实,生活中最可贵的是给出机会的伯乐。在社会上已有高位的人其实有不少方式可以帮助到低位的人,但真正激发其内在动力,改变命运式地、创造性地帮助别人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一群人。因为她们具有把尘埃搬到星空之力,这是需要想象力和慈悲的。
李波,1980年出生于辽宁农村,曾主持乡村广播节目《麻辣二人转》,深谙东北二人转传统艺术套路与口语幽默模式,2013年成立沈阳腾玺文化传媒,后参与发展脱口秀领域,虽遭业内争议,但她的短视频平台粉丝量高达1300多万。
女性间的托举和帮助,是命运的不同方式的馈赠。社会思潮其实也在找载体和剧本。李波不计成本地托举房主任,教她脱口秀,安排工作补贴生活,支付她女儿的学费。在尚未登台之前,房主任并未给李波赚到过什么钱。
李波擅长的即兴互动风格,为舞台提供了“门槛相对较低、接地气”的机会,孕育出像房主任这样的普通人上场的可能性。
房主任对李波的关注从很早就开始了,她已在长时间内关注并模仿李波的脱口秀风格,具备与她互动的“调性共鸣”与“自我创设人设”的能力。
为什么呢?除了喜欢读书,她还喜欢听音频,听到了李波,觉得投缘,就专注地听。2023年3月,李波到山东巡演,房主任忍痛买了一张220的票追星。场域一合适,马上被看见。
房主任背水一战,磨练舞台经验,到签约的那一天,离婚、带两个孩子净身出户,没有抚养费,她说,讲段子骂前夫赚到的钱,就当是前夫交的抚养费了。
人与人之间都是权衡利弊,真正能不顾一切地释放饱满的、持久的善意是非常少的。其实每个人孤独地承受苦难、挣扎的时间,也要足够长,熬到天荒地老还不放弃,天地才会给你一种瞬间改变的力量。李清照也是山东女人,她曾经那么活泼、热闹、有生命力。她说过,“帝子怜赤子”“天意念苍生”。
我们能力有限,能够帮到的人极少。你会发现,能够动用几个小目标、多少亩地的人,在苍天眼里不过也是刍狗。利弊是定律、是周期、是因果。
在时代的洪流里,你要是踩中了行业的风口,也应当让一些善意得以落地。
除了李波,还有一个人,脱口秀制作方及总导演“小红”在播客中提到,她主动发现房主任,是她“生命力太强”,她想让更多像房主任这样的普通女性被看见、被听到。
三
其实我一直觉得,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以前都是排挤多、雌竞多,大家都要争取各种资源;中年之后发现,女人之间相互帮忙的多了起来,这些女生的底层逻辑和心力基础是:专业领域的厚度、伤痕中孕育的能量,以及本就悲悯的底色。
比如李波和小红,她们关注的不是学历光环和形象包装,而是话语力与生命故事性。房主任虽无舞台经验,却能用文字和生活逻辑形成段子。
她们构建的是一个容错空间——给那些“声音真实、打动人心”的新人机会,让她们无需专业训练即可上台试水。她们又具有“短视频+线下脱口秀”双线运营思维,在不同平台寻找不同受众,推动“综艺文化”与“草根文化”的碰撞。
李波并不是在签演员,而是签那些被制度忽略的声音。小红不是传统选秀导演,而是草根故事的翻译者与传播者。
房主任,说自己是村里的信息集中地。她有着非常稳定的心,和冷静处理信息的能力。她讲述的不是“爱笑的女子不怕命硬”,而是用最好笑的段子批判最沉重的家暴现实;用荒诞反讽揭露传统性别规训,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
她的故事是隐藏在角落里的农村女性“爆炸性反击”——用自己的言语在喜剧中重见自由,将家暴、离婚不再羞耻化,使得女性觉醒具有深度代入感。
我们来看看,如何出走?当代女性底气的构成是什么呢?
1. 勇气:在家暴、传统压力下,她敢诉说伤痛、不妥协地选择离婚,是底层女性中少见的勇敢。
2. 话语权:她把私密、痛苦、羞愧在舞台上讲出来,将其变成喜剧的核心内容,赋予无声女性表达的张力。
3. 经济独立:靠脱口秀成为职业,用收入支撑两个孩子,摆脱依附他人生活的命运。
4. 自我托举:没有家庭光环加持,她靠自己“成为演员”的行动完成身份转型,以戏剧性方式重生。
所以总结一下,当代女性真正的底气是“经济独立+发声自由+自我托举”,尤其在生活最艰难的节点,敢于选择自己。
她诞生于绝经与出道同一日,却将绝望翻译成了舞台上的自由之歌。在那个“信息中心主任”的村子,她曾是八卦的搬运工,如今是公众情绪的捕捉者。笑声并不是逃避,而是能让伤口裂得更开,才能真正长出痂皮与力量。
在《四十而惑:新世代女性的中年危机》里,作者说,女性的中年危机比男性更沉默,更深远。我们中的很多人将结婚生子的时间推至三四十岁,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顺便被人敦促需要加薪、需要在工作上更进一步。在美国,负担最重的也是平均年龄49岁的中年女人,还要叠加最剧烈的身体变化——围绝经期和绝经期。
想想,女性解放也就一个多世纪,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为了投票权、教育权;第二次是为了职场平权和生育自由;第三次是多元身份和话语平权。其实你看我们现代的女性主义追寻,还在90年代的水平附近。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女性解放,都没有来。
斯科特提出,底层抗争常以隐蔽形式存在,女性的贫困更加隐秘,房主任将段子化为“糖衣炮弹”,用笑声拆解暴力结构。她的重生印证了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的论断:历史由普通人的抗争书写。
在喜剧中,她接续了西蒙·德·波伏娃“不是天生,而是成为女性”的命题,将一个“被看不见”的身份,重新讲述为“被倾听”的个体。每一个段子背后,是对“性别规训”“家庭暴力”“母职压力”的笑中带泪的拆解。
在千疮百孔的生活缝隙重复出现月光的人生,多一点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