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商报联合会
中国经济报导:世界黄金协会(WGC)发布的《2025 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尽管面临高金价压力,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含场外交易)仍同比增长 3% 至 1249 吨,以价值计更飙升 45% 至 132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这一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驱动,同时央行购金、地区市场分化及结构性消费趋势变化构成关键支撑。
投资需求:核心增长引擎
黄金 ETF 与类似产品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二季度全球黄金 ETF 净流入 170 吨,与 2024 年同期的少量流出形成鲜明对比,其中亚洲和北美地区分别贡献 70 吨和 73 吨。
上半年累计流入 397 吨,创 2020 年以来最高上半年纪录,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对冲需求。
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二季度黄金 ETF 流入 464 亿元人民币(合 65 亿美元),持仓量增至 200 吨,资产管理规模(AUM)同比激增 116% 至 1525 亿元人民币。
金条与金币投资同样表现强劲。全球金条与金币需求同比增长 11% 至 307 吨,其中中国投资者以 115 吨的季度需求量领跑全球,同比激增 44%,创下 2013 年以来最强二季度表现。
欧洲市场需求翻倍至 28 吨,而美国因金价高位和投资偏好变化下滑 53% 至 9 吨。
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与中美贸易摩擦、央行持续购金信号及黄金作为少数正收益资产的吸引力密切相关。
央行购金:长期支撑力量
全球央行二季度净购金 166 吨,虽较 2022 年峰值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 较 2010-2021 年季度均值高出 41%。
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95% 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 12 个月将继续增持黄金,凸显去美元化趋势下的资产配置逻辑。
中国人民银行二季度增储 6 吨,上半年累计增持 19 吨,官方储备总量达 2299 吨,占外汇储备的 6.7%,创历史新高。
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央行亦延续购金节奏,以应对汇率波动和储备多元化需求。
消费需求:量缩价增的结构性转变
金饰需求受高金价抑制显著,全球消费量同比下降 14% 至 341 吨,逼近 2020 年疫情低谷水平。
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二季度金饰需求环比骤降 45% 至 69 吨,同比下滑 20%,创 2007 年以来最弱二季度表现。
但消费结构呈现分化:高端大克重金饰需求保持韧性,而大众市场转向克重更轻、设计新颖的按件计价产品,推动消费额同比上涨 21% 至 360 亿美元。
印度市场需求同比下滑 17%,但婚庆季前的提前采购和以旧换新政策部分缓冲了跌幅。
科技用金面临关税与创新的双重博弈。美国对华科技产品关税潜在影响施压传统电子用金需求,但 AI 设备、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成为亮点。
例如,IBM 量子计算机 QPU 中铌超导腔用量达 72 支 / 台,推动相关黄金衍生品需求上升。
不过,科技用金在总需求中的占比仍较小,尚未形成决定性影响。
价格与供应:高金价下的市场平衡
二季度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午盘金价季度均价达 3280.35 美元 / 盎司,同比飙升 40%,创历史新高。
中国市场实物黄金均价突破 1000 元 / 克,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零售价格在 984-1018 元 / 克区间波动。
高金价刺激金矿产量同比增长 3% 至 909 吨,创季度历史新高,但回收金供应仅增长 4%,反映出持有者惜售心态。
供需基本平衡下,金价上半年累计上涨 26%,跑赢多数主流资产。
地区市场:分化与韧性并存
中国市场呈现 “投资强、消费弱” 的特点。二季度零售黄金总需求(含投资与消费)达 245 吨,同比增长 28%,创 2013 年以来同期新高,但金饰需求疲软拖累整体表现。
印度市场金条与金币需求增至 46 吨,但金饰消费受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减少购买量影响,同比下滑 17%。
欧美市场分化显著:欧洲因能源危机后的避险情绪推动投资需求翻倍,而美国受高利率环境抑制,金条与金币需求降至 9 吨。二季度黄金需求增长印证了其作为避险资产和长期配置工具的双重价值。
尽管面临高金价和消费疲软的挑战,投资与央行购金的结构性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地缘政治演变、货币政策路径及消费行为变化将成为影响黄金市场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