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任正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困境。外部环境风云变幻,行业竞争激烈,华为仿佛在激流中挣扎。然而,任正非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挺住了。他以坚定的信念为华为指引方向,在艰难时刻做出明智决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创新。无论是技术研发的投入,还是市场拓展的坚守,他都毫不退缩。正是他的这份坚持与担当,让华为在风雨中屹立不倒,逐步成长为全球通信领域的巨头,为中国科技事业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ID:zhenghedao),作者:谭长春
近期,本土企业家因各种原因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消息接连曝出,在企业家群体中引发了深切的哀伤。这些曾经在商海中乘风破浪的掌舵人,最终却以这样令人痛心的方式落幕,不仅是其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提振企业家精神,为那些仍在坚守的企业家们打气,让他们能够卸下不必要的重负,回归企业与企业家本身,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民营经济的“56789”:撑起经济半壁江山
提及民营经济,“56789”这组数字是绕不开的关键符号,它精准勾勒出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所谓“5”,是指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代表民营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7”,意味着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表明民营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则是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
这组数据源自多家权威部门的长期统计与调研,是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壮大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缝隙中艰难起步,而如今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力量。
在不少民营经济活跃的省份,民营企业税收占比已经超过60%,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而在2023年全国GDP总量中,民营经济占比也已达到65%左右,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以上。
近年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成果迭出,而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报告》显示,我国70%以上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甚至都来自民营企业。华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千亿元,大疆创新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专利数量全球领先。而在就业上,民营企业贡献更是不可替代。
国家人社部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吸纳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其中包括大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在疫情期间,许多民营企业克服困难稳定就业岗位,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可以说,正是这些民营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56789”现象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核心密码。
“56789”背后是企业家精神内核与价值创造
“56789”数据的深层,是企业家群体以精神为舵、能力为桨、贡献为帆的价值创造史。他们的存在,早已超越数字本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
历史经验证明,企业家精神就是突破困局的密码。创新精神让比亚迪王传福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将新能源技术牢牢掌握;冒险精神推动曹德旺斥资6亿美元在美建玻璃厂,宁德时代曾毓群押注动力电池终成全球第一;敬业精神支撑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的重生,俞敏洪带新东方转型东方甄选实现逆袭。这些特质共同构成穿越周期的力量。
驾驭复杂的能力是落地精神的桥梁。雷军预判智能手机浪潮创立小米,杨国强布局建筑机器人获8000项专利,展现战略判断力;马云构建阿里生态、李东生跨国并购整合资源,彰显系统整合力;任正非以“工者有其股”激活华为团队,体现组织管理智慧。
这些勤勤恳恳、努力不舍昼夜的企业家们,贡献还远不止经济层面:吉利李书福推动中国汽车全球化,拼多多黄峥“农地云拼”助农年销1300亿元;美团王兴创造千万灵活岗位,新东方转型保数万就业;华为年投1800亿元研发推动5G领跑,大疆占据全球70%无人机市场;曹德旺捐160亿、腾讯“99公益日”带动6000万人次行善,实现财富共享。
这群人不断在用行动证明:他们是创新的引擎、就业的基石、公益的先锋,更是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光环下之重负:企业家们背负多重压力
尽管企业家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头顶着各种光环,但他们也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企业家们往往首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政策法规的调整等,都可能给企业家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许多企业家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睡眠不足、情绪焦虑成为常态。一些企业家还会因为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而感到迷茫和无助,甚至产生自我怀疑。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然更离不开良好的业绩,股东、员工、客户等都对企业的业绩有较高的期望。企业家们面对业绩要求与各方期望需要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他们需要不断开拓市场、研发新产品、优化管理模式等。但其中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会带来巨大的显性或不断增生的精神上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家还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承担起保护环境、保障员工权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参与公益事业等责任。
此外,由于工作繁忙,企业家们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一些企业家因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
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家表示自己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其中近30%的企业家表示压力过大。这些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导致企业家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当下“不能承受之重”:企业家面临新挑战
近两三年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家们面临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出现了许多新的“不能承受之重”。
市场需求萎缩基本已经是大家共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使得一些传统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市场需求的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许多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等问题。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业绩与发展措施,这又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国内一些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企业来说,影响尤为明显。而受经济形势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审批更加严格,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难度还有所增加……这些,都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许多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扩大生产、进行技术创新,甚至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还有人才压力、口罩期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消费变化等也给企业家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新的压力叠加在一起,让许多企业家感到举步维艰。他们不仅要应对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还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可以说,不少企业家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一个企业家的离去,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一个企业家的离去,绝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逝,它会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损失。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的决策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甚至可能因为失去了核心领导人而倒闭,给股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前所述,民营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如果企业因为企业家的离去而倒闭或经营不善,将会导致大量的员工失业,而员工失业,不仅会给员工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困难,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复杂的产业链。一个企业家的离去可能会导致其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上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导致产业链断裂。近期损失的一些企业家所处企业,无论是西子电梯的制造商的角色、还是浙江建投的投资机构角色、还是居然之家的商业流域角色,都使上下游产业链受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纵向发展以及横向映照,以及可能对未来的潜在影响,企业家的离去还会给社会带来精神上的损失。企业家们身上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等,一定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如果突然离世,给社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创始人的重要性:失去掌舵人,企业易“式微”
在中国当下的企业发展中,创始人往往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理念、vision和管理风格深深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案例。比如,曾经的知名企业巨人集团,在创始人史玉柱的带领下一度辉煌,但在史玉柱因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危机后,巨人集团逐渐走向衰落。虽然史玉柱后来东山再起,但巨人集团已经无法恢复往日的荣光。又如,乐视网在创始人贾跃亭的带领下曾经快速发展,但在贾跃亭离开后,乐视网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最终退市。
创始人往往是企业的精神领袖,他们的理念和vision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员工们对创始人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愿意跟随创始人一起奋斗。且创始人对企业必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感情,他们熟悉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员工,能够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创始人离开后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但从整体来看,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创始人对企业的发展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去创始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当下更需企业家:他们是破冰前行的力量
越是经济发展徘徊或低速的时候,越是需要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能够在困境中发现机遇,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历史经验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企业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家抓住了机遇,推动了经济的复苏。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在阿尔弗雷德・斯隆的带领下,推行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使通用汽车在经济大萧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也出现过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但每次都有企业家挺身而出,带领企业走出困境,推动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出口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一些企业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国内市场,进行技术创新,不仅使企业渡过了难关,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低速时期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发现市场中的潜在需求和机遇。他们敢于冒险,愿意投入资金和精力进行创新和创业,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这些都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更需要企业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带领企业进行创新和改革,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任正非的坚守:从抑郁症中走出,铸就民族精神
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无疑是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曾经得过抑郁症,但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一直让华为在艰难的环境中走下来,并且在受到国际制裁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不仅是华为的骄傲,也是民族精神的标志。
华为成立于1987年,从一家注册资本仅2.1万元的小型代理商起步,在任正非的带领下,逐步成长为如今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超20万人的科技巨头。这一过程中,华为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了无数的坎坷与挑战,而任正非的坚守与担当,始终是华为穿越风雨的核心力量。
早年间,华为在国内市场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强势挤压,生存空间十分狭小。任正非深知,唯有技术创新才能打破僵局。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研发,甚至不惜将企业大部分利润投入到技术攻关中。在那个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这种决策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研发,多年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超万亿。
任正非曾公开透露自己得过抑郁症,那段时间,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残酷、内部管理的挑战等,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是积极寻求治疗,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他曾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这让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带领华为不断克服困难。
2019年以来,华为遭遇了美国的无端制裁,这是华为发展史上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美国不仅限制华为购买美国的芯片和技术,还游说其盟友禁用华为的设备,试图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扼杀华为。在这样的困境下,任正非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智慧。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应对,提出了“备胎计划”,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在芯片领域,华为海思半导体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当外部供应受阻时,海思的芯片迅速顶上,保障了华为部分产品的正常生产。在操作系统领域,华为推出了鸿蒙操作系统,逐步替代安卓系统,目前已在手机、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不仅没有被制裁打垮,反而在逆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2023年,华为的营收达到6423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达到710亿元,同比增长15.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华为的韧性和活力,也彰显了任正非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企业家精神。
启示:让企业家回归企业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亚马逊公司的杰夫·贝佐斯、搜狐公司的张朝阳等,都曾经公开透露过自己的心理状况。从任正非的故事以及众多企业家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要让企业家回归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而不是让他们在各种压力下走向“归土”的悲剧,就必须为他们扫平道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除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缓解企业家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家的税费负担等等,我们觉得整个社会也要关注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应给予企业家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以及建立健全企业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等,当然,企业家们也要倡导与接受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能够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近期事情频发,我们也不得不呼吁,要着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劳动和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要多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优秀企业家的典型,让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发展的良好风尚。
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秀的,本不应出现的这些不良后果的企业家们,卸下不必要的重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企业家们保驾护航,让他们能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