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棒杰股份(002634)、*ST海源和*ST聆达转让控制权之后,又一家光伏上市公司拟转让控制权。
7月30日,三超新材(300554)发布了一条短讯形式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三超新材是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金刚石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是国内较早掌握金刚石线核心技术并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企业和国内主要的金刚石线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电镀金刚线与金刚石砂轮(包括半导体用精密金刚石砂轮)两大类,产品主要用于各类硬脆材料的切割、磨削、抛光等精密加工工序。
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硅材料、蓝宝石、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的切割、磨削、抛光。公司目前已与江苏协鑫、华耀光电、TCL中环、晶澳科技、弘元绿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宇泽半导体等知名光伏行业企业,天通股份、水晶光电、三安光电、兆驰股份等知名蓝宝石行业企业,厦门TDK、横店东磁等知名磁性材料行业企业,华润微、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甬矽电子等知名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企业,比亚迪、天科合达、烁科等碳化硅行业企业建立了较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2024年下半年开始,因光伏行业的剧烈波动,下游硅切片企业为出清库存而停产减产,导致光伏用金刚线需求急剧下降,硅切片线的销售价格大幅下降,订单显著减少,光伏用粗线和环形线的订单量也出现萎缩。
面对光伏行业的下行压力,和产能利用率低的情况,为合理节约人力和管理等成本,公司主动收缩硅切片线产出规模,临时关停了“年产4100万公里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一期”金湖基地的全部生产线,仅保留了句容基地的部分硅切片线产能以应对硅切片线订单需求的生产,并对包括光伏粗线和环形线在内的一线员工,以及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优化,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2024年,三超新材实现营收34,882.83万元,同比下降27.4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093.84万元,同比下降623.64%,实现扣非净利润-14,494.65万元,同比下降673.42%。
三超新材于2017年4月21日登陆创业板,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三超有限,主要创始人邹余耀自2011年以来一直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邹余耀曾获得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宁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还在2022年1月1日起当选南京江宁区人大代表。
2024年11月5日,三超新材公告称,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邹余耀、吉国胜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起因是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要合同进展和募集资金管理及使用不规范。
其中,前一条信披违规与一项跨国设备和服务合作有关。
2019年8月28日,三超新材全资子公司江苏三超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三超”)与株式会社中村超硬(简称“中村超硬”)签订的《设备买卖合同》《技术许可合同》等文件,约定了中村超硬向江苏三超出售225台金刚线制造装置及相关附属设备、检测设备等、许可江苏三超及关联方独占使用相关金刚线技术,涉及合同总金额22亿日元。
上述文件签署后,江苏三超积极履行合同义务,截至2021年11月17日已支付了9.9亿日元的合同款项,但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村超硬使用其技术、设备、指定的材料试生产的产品始终未能通过客户切割试验验证,标的设备无法生产出合格、可售产品,其后中村超硬相关人员全部撤离。
三超新材披露了资产购买合作协议的公告,但对该进展情况公司未及时予以披露,构成信披违规。
2021年11月17日,江苏三超根据《设备买卖合同》《技术许可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向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申请仲裁。目前新加坡仲裁庭已完成定责阶段的裁决,后续还需进行定损阶段的庭审和裁决,申请人具体损失尚未认定,裁决能否有效执行仍存在不确定性。
三超新材上市8年来,始终业绩平平,营收在高峰期接近5亿元左右,归母净利在2017年上市当年达到8666万元,从自再未超过这一巅峰。2017年,三超新材实现营收2.83亿元。
2018年实现营收3.33亿元,归母净利为4438.69万元;2019年实现营收2.25亿元,归母净利968.18万元;2020年营收2.58亿元,归母净利2003万元;2021年营收2.48亿元,归母净利亏损7668.00万元;2022年营收4.07亿元,归母净利1283.07万元;2023年营收4.81亿元,归母净利2692万元。(草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