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之恶,被长期忽视
创始人
2025-07-30 11:42:06
0

蚊子,这看似渺小的生物,其恶却长期被忽视。每到夏日,它们如幽灵般悄然出现,那嗡嗡声仿佛在宣告它们的统治。它们毫不留情地叮咬人类,留下红肿的包,瘙痒难耐,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更可怕的是,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登革热、疟疾等致命疾病通过它们的叮咬在人群中肆虐,夺走无数生命。它们隐藏在黑暗的角落,伺机而动,让人防不胜防。然而,人们往往只将它们视为 nuisance,却忽略了它们所带来的巨大危害,这种忽视实在不该继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WAVE (ID:WAVE-BIZ),编辑:杨旭然,作者:侯恬,原文标题:《蚊子之恶,被长期忽视|巨潮》


要说今年夏天最有存在感的东西,恐怕就是蚊子。


无论是城市高楼、地铁口外的绿化带,还是路边的水沟草丛,只要气温一上来,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大家过去对蚊子的态度,多半是“忍俩月就过去了”,最多烧上蚊香,喷点驱蚊液。


但有关疫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和蚊子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关系。根据疾控部门数据,截至7月26日,佛山多个区域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4824例,虽均为轻症,但疫情正进入快速传播期。


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在广东主要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承担传播的主力军角色。患者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的关节疼痛以及皮疹,被不少人形容为“疼到直不起腰的病毒”。


中国人和蚊子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早在《庄子·天运》中就有“蚊,则通昔不寐矣”的说法,北宋欧阳修也曾写下《憎蚊》以表愤懑。但真正对蚊子“全面宣战”的,只有50年代末除四害那一次。


与古代无术可治的情况不同,现代社会早已拥有相对成熟的蚊媒控制手段。例如在新加坡、德国等国家,通过一些系统化防治措施,蚊虫密度已经可以被有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防控体系到位,这类疫情本是可以被扼杀在摇篮里的,蚊子的规模也是可控的。但在国内,受限于多种现实因素,相关防治工作长期被忽视。广东疫情的出现,正是这种民间和管理部门长期共同不在意、不重视之后的结果。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传播之源


蚊子被称为世界上最致命的生物之一,并不是夸张的修辞。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蚊虫传播的疾病,远超狮子、鲨鱼、蛇等大众认知里的凶猛动物。



蚊子吸食动物体液的行为本身不会造成太大损害。但在叮咬的同时,蚊子会反向注射唾液进入宿主体内,以防止血液凝结。这种唾液除了引发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也会传播病毒和寄生虫。


正是这个注射唾液的机制,让蚊子成了多种传染病的“天然注射器”,包括登革热、疟疾、黄热病、寨卡病毒、丝虫病、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病毒,还有最近在广东传播的基孔肯雅热。


我们对蚊子危害的感知却并没有那么强烈。原因就在于,中国已经多年未经历大规模由蚊媒传播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就缺乏疟疾、登革热等相关疾病大规模致死的集体记忆。


但在某些国家,蚊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夺命杀手”。比如根据《世界疟疾报告》数据,在医疗条件较差的非洲,仅2022年因疟疾死亡的病例就达58万,其中近80%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


非洲居民使用中国生产的蚊帐


蚊子原本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交通运输日益便利,以及某些人为因素,部分适应能力较强的蚊子种群已逐渐向东亚、欧洲、北美等温带地区迁移,甚至北极圈也有大量蚊子生存。


这次在广东传播基孔肯雅热的白纹伊蚊,原本生活在东南亚赤道地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北蔓延,最终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泛滥成灾。


在扩散的过程中,伊蚊悄然完成了适应性的进化。不仅叮咬频率更高、活动时间更长,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也在增强。如今,它们早已突破了对潮湿和高温环境的依赖,在干燥甚至较为寒冷的中国北方地区也能顺利繁殖。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要实现对蚊虫的系统性治理并非没有办法。


去过欧洲、北美或新加坡等地就会发现,其实即便是热带或者相对湿润的地区,蚊子也不多。决定差异的并非在于自然条件,而是“人为”的结果。


在进行系统性治理之前,这些国家都曾遭受过登革热、疟疾等蚊媒病毒的威胁,而其中不少疾病(如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传播又极快。因此,防蚊在这些国家远不止是生活小事,而是直接关系到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


各国对对抗蚊子这件事非常重视,甚至直接把防蚊纳入国家公共安全范畴,进行重点管理。如欧洲和美国部分州会定期统一喷洒杀虫药剂,重点覆盖下水道、绿地、积水死角等蚊虫易繁殖区域,从源头压制蚊虫滋生。


一些地方还会启用生态反制措施,如德国的一些公园会设置专门的蝙蝠屋,通过吸引蝙蝠这种天敌来自然捕食蚊子,减少其数量。


德国公园的蝙蝠屋


其中,做得最“绝”的当属新加坡。


2005年,新加坡通过立法促动每家每户“分散式灭蚊”。根据这项法律的规定,如果在谁家发现了蚊虫,初犯罚款100新元(约530元人民币),再犯加倍。到2020年,新加坡进一步加码,规定家中如被查出伊蚊滋生地,罚款提高至300新元(约1600元人民币)。


光靠罚款当然是不够的。新加坡之所以能控制得当,关键在于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治理体系。政府采用了科技手段干预蚊虫繁殖。包括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交配后雌蚊会产下无法孵化的卵,从而给蚊子绝育。


当地的环境治理与宣传教育也在同步推进。比如公共区域由专业团队定期消杀,政府定期向居民发放“防蚊资料包”,以强化居民风险意识。


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防蚊不仅是公共事务,也成了全民行动。新加坡居民普遍自觉保持家庭及周边环境的整洁,一旦邻里间发现积水或蚊虫孳生点,便可互相提醒甚至举报。


新加坡灭蚊大行动横幅


而中国社会上上下下对待防蚊的重视程度和态度,差距则是相当巨大。


一方面,登革热等蚊媒疾病常年只在中国华南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因此中国疾病防控重心偏向新冠、结核等更迫切、影响面更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蚊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重视。


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差异大,人口密集,管理体系复杂,地方执行力存在差异,也难以像新加坡那样实现全覆盖、高压式的监管。


更重要的是,所有中国人似乎都认为蚊子是自然界的生物,多一些少一点都是“自然”的,不需要管,也管不了。


此次疫情之后,广东等地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更系统的防蚊机制。


比如,广东已在部分公园和湖泊中投放“灭蚊鱼”来控制蚊幼虫,同时加强宣传科普,鼓励居民检查并清理家中积水,从源头切断传播链条。可以说,这场传染疫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社会对蚊子风险的认识。


正是因为在中国,防蚊这件事更多依赖居民自己解决,围绕C端用户的驱蚊消费市场才得以迅速成长。


据统计,从2018年至2024年,中国驱蚊行业市场规模已从56.58亿元增长至87.33亿元,驱蚊产品早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刚需。


而且,随着蚊子的“进化速度”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使用场景日益多样,驱蚊产品也经历了快速的迭代。



最初人们购买的是蚊香、花露水、蚊帐、驱蚊喷雾等传统品类,但一些产品的体验并不友好。如传统蚊香燃多了有害健康,又有火灾风险,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淘汰。后出现的电热蚊香虽然解决了烟雾问题,但也因“致癌”争议而一度被冷落。


无烟蚊香、驱蚊贴、防蚊手环、灭蚊灯等新兴品类,主打健康环保,能适应户外场景,又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年轻家庭和宝妈群体的重要选择。


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升级,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成长。


被称为A股“驱蚊第一股”的润本股份,靠着电热蚊香液、驱蚊液、驱蚊贴等多个品类,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其驱蚊相关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1.1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39亿元,翻了近三倍。市值达到了百亿以上。


而且这个生意还挺赚钱。根据农场视界的调查,即便在小作坊加工的情况下,驱蚊产品的单件成本也能控制在5到8毛区间,而单件产品的市场价格可以卖到2元以上,利润空间可观。润本股份每年50%以上的毛利率,也印证了驱蚊产品确实好赚钱的事实。



防蚊产业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创业切口。有人把驱蚊门帘卖出千万销售额,还有人把蚊帐卖到非洲,年营业额过亿。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全国范围内与蚊香相关的注册企业就超过6400家,入局者仍然络绎不绝。


不过,蛋糕虽大,想真正做大做强并不容易。


由于行业整体较为分散,进入门槛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都导致了竞争激烈。而且蚊子年年在“进化”,去年的驱蚊神器今年不一定有用,企业必须持续研发。


这次广东的疫情,让大家一边紧张疫情蔓延,一边也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驱蚊产品。在多个电商平台上,“驱蚊”类关键词搜索量暴涨,整个行业扩容是必然的。


但说到底,这种以家庭为主自救的方式,依然难以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防御屏障。我国如果未来将防蚊纳入公共治理体系,由政府统一采购、定点治理,那么当下主要依赖C端零售的行业生态势必迎来一轮洗牌。


不过,就目前的各项现实条件来看,无论是财政投入、执行体系,还是公众认知层面,距离真正做到这一步,恐怕还为时尚早。


美的|TCL华星|南孚|京东物流|小红书|饿了么|龙湖|泰康人寿|蓝月亮|快手|地平线|美团|用友


体育|文具|房地产|保险|养殖|光伏|留学|农业|黄金|酒店|外卖|台球|航空|榴莲|啤酒|00后|氟化工|音乐平台|厂二代|香港


科大讯飞|宁德时代|杉杉|泡泡玛特|DeepSeek|敦煌网|六个核桃|苹果|厦门建发|爱奇艺|隆基|TCL|高瓴资本|农夫山泉|新奥|千里科技|好想来


出海生命线|向北开放|汽车铁幕|墨西哥|全球电力大周期|海南|中国钢铁|义乌|制造业|大飞机|替代美国市场|粮食安全|国际军工|中欧合作|人民币国际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