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云,那长达 147 小时的暴雨,仿佛是一场无尽的洗礼。起初,雨滴如密集的银针,纷纷扬扬地洒落,地面很快被打湿,泛起层层涟漪。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雨愈发猛烈,仿佛天河倾泻而下,天地间一片混沌。街道变成了河流,水流湍急,汽车在水中艰难前行,仿佛随时都会被吞噬。积水不断上涨,淹没了低矮的房屋和道路,人们的生活被这场暴雨彻底打乱。但密云人民在这漫长的 147 小时中,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暴雨的侵袭,展现出了顽强的精神。
“预警仍未解除”
密云的雨,前后下了7天。
据北京气象局,自7月23日以来,降雨持续了7天。这一次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
数字更直观。
从7月23日8时至29日11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密云区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566毫米——几乎是以往北京全市汛期的降雨量。
这一轮降雨,让密云水库迎来了建库以来历史最大值的洪峰。27日下午3点,密云水库启动泄洪。按照下泄流量淹没范围,多个行政村140户、246人已被转移安置。
当前,北京正在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汛措施,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及时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
洪水侵袭的密云村庄,来源:中新视频
预警仍未解除,鏖战仍在继续。
7月29日下午5:30,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和密云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至7月30日下午5:30,密云区河南寨镇、西田各庄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石城镇、冯家峪镇等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高。
这意味着,密云仍然面临着考验。
24小时:暴雨预警升级
7月下旬,密云进入主汛期,各种防洪防灾备勤措施启动。比如密云周边景区提前为防汛而关闭,一些民宿管理群频繁转发暴雨预警,工作人员会提醒,“防汛期间建议不接待游客”。
据《新京报》,数十家当地民宿经营者表示,平台上有咨询的客人,都被他们以天气原因劝退。
密云区石城镇黄峪口村党支部书记饶仕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3日接到镇政府通知,开始转移村民。他和60余人从地势低洼处转移到高处的村民家,其中一个安置点是村里地势较高处的山神庙。
尽管已做好准备,但大雨来得实在过于突然。
饶仕忠原本打算待几天就能够回家,没想到雨势一下子加大了,“这次的雨下得太猛了,我长这么大(以来)这(场雨)是最大一回。大雨一下六七个小时”。
事实上,从7月23日开始,北方多地开始遭遇强降雨,密云全区普降大雨。
23日下午,密云区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隔日上午10时50分,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并称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96小时:水库洪峰流量创新高
此后两天,与密云有关的山洪灾害预警、暴雨预警频繁发布。
24日晚上9点,北京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特别提到在密云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当晚11点,密云的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称预计至25日8时,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70毫米以上。
受此影响,多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部分线路限行。
根据“生态密云”,25日上午11点,该地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预计25日18时至26日8时,密云区局地小时雨强可达50毫米以上。此外,山洪灾害预警依然维持在黄色预警。
次日,当地雨势有所暂缓。
饶仕忠接受采访称,26日中午没有下雨,本可让村民回家,但他根据经验,还是让村民在安置点原地不动。
根据“气象北京”消息,密云区于当日下午6时58分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为蓝色。其中指出,当前至26日22时,密云西北部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左右。
这是暴雨预警中最低的一档。从数值上来看,相比前两日的雨水强度有所减缓。
密云村庄,来源:中新视频
不到三小时,暴雨预警连升两级。
26日晚9点39分,密云发布红色暴雨预警,预计至27日0时,密云冯家峪镇、不老屯镇累计降雨量可达150毫米以上。
有村民在晚上返回密云城区时,看到雨势猛烈,称山上的雨势像瀑布一样“往下泼水”。
预警升级,相对应的防汛措施和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大量救援人员和物资到达指定地点,随时准备出发。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密云分公司综合救援队于当晚11点左右抵达密云城区。
彼时,离密云水库不远的石城镇黄土梁村,雨量监测站监测到当晚最大小时雨强,在夜里10点到11点,降水量达到83.9毫米。27日凌晨2点,该站点14小时累计降水量达到315.3毫米。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将暴雨分为三个等级。其中,24小时降雨量超过250毫米的称作“特大暴雨”。换言之,这个村庄在14小时内遭遇特大暴雨。
27日上午10点,密云发布通告称,截至当日5时,所有村庄均已取得联系。共转移18个镇、149个村、1452户、3065人,实现应转尽转。
下午3点开始,密云水库启动泄洪。
泄流期间,密云水库下游潮河、白河、潮白河等河道水位明显上涨,水深流急。
据《中国青年报》,受本轮强降雨影响,上游来水量显著增加,密云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6550立方米/秒,已超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1951年以来最高。
到了晚上7点10分,密云区依然维持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至此,密云的雨已经下了4天了。
147小时:抢险进行时
持续强降雨影响至整个北京地区。
7月28日12时,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企事业单位除保障城市运行、民生服务等外,非必要不要求员工到岗上班——这是自2005年北京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第三次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
据北京气象部门,7月23日以来北京持续出现强降雨,截至29日11时,本次降水已持续147小时。且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山区短时雨强大、极端性强。其中,密云在26日午后到夜间、28日凌晨均出现3小时超过180毫米的站点。
按照中国气象局对极端强对流天气的标准,本轮降水符合标准,且连续在密云区出现极端强对流天气,为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
作为受灾中心的密云,因过境洪水量大增,部分路面被冲毁。
据央视新闻报道,28日,在密云柏崖村和下栅子村水位下降后,工程车辆进入铺设便道,消防救援人员徒步进入下栅子村,将部分村民逐步转移。
但村路严重被毁,村里老人多,还有一些村民仍在村里。十名消防队员就住在村里,就地将村民转移到村里更高的安全位置。
公羊救援队队长张安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此前的涿州水灾,本次暴雨主要受灾地区密云是山区,强降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水库溃坝风险。目前来看,影响范围相对集中(如冯家峪镇、石城镇等局部区域)。
从救援难度来看,密云山区道路塌方,机械清障难度大,徒步救援更常见,局部信号中断,但恢复较快。
目前,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已在受灾地区集结,转移被困群众,抓紧抢通道路,恢复通信和电力。截至29日,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
截至发稿(7月29日晚上10:30),密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暴雨预警信号为橙色。
预警还没解除,多方救援力量仍在密云持续进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猛犸工作室 (ID:MENGMASHENDU),作者:傅一波,编辑:潘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