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加大投入,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拥有充足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施。课堂教学不断创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各校注重特色发展,书法、绘画、科技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才能。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福建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而优质的义务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省政府出实招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省政府29日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关于研究处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记者了解到,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审议意见,省政府出实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中,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招工作中,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定向生到校政策,2025年各地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定向分配比例达到70%。
今年可实现所有设区市
专门学校全覆盖
福建省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针对2023年福建省小学适龄人口已达峰、学位需求将逐年递减,初中学位需求将先增后减并于2026年达峰的情况,分地区、分学段渐进推广小班化教学。2024年,全省乡村学校数较上一年减少132所。实施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116.5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03.2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6.3万多个。专门学校已建成9所、在建3所,目前可提供学位970个,今年可实现所有设区市专门学校全覆盖。
优化教师均衡配置,要求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及以上职称必须有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支)教经历,申报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必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引导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向薄弱校、农村校流动,形成常态化交流轮岗局面。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24年以来全省共投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专项资金6.51亿元,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学校长期从教。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保持在95%以上
落实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育人质量要求,全省50%左右的县建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召开全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鼓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在中小学大力推进劳动实践教育,2024年以来新增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10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个。
巩固“双减”成果,坚持“校内提质”与“校外治理”两手抓。全省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达421.4万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展“2+3”及以上课后服务模式的学校占比达99.84%。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全省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至292家。
提升教师素养,引导教师回归主责主业。制定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工作标准和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省市县分级向社会公布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公办校
就读比例达95.2%
福建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成长情况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以科学的评价制度引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导厦门、泉州做好教育部中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多元化录取,减少中考科目,淡化升学竞争。
严格规范招生入学管理,坚决整治“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等违规行为。规范划片招生,鼓励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结合,推行“长幼随学”改革,方便多孩家庭子女同校就读。保障全省90万名随迁子女平等就读,其中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5.2%。各市县全部建成并运行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全年办件31.35万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记者 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