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祎昉,这位南宵村的项目推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南宵村发展的道路。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策划能力,积极推动着南宵村各项项目的开展。他深入了解南宵村的特色与需求,精心谋划每一个项目,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无论是产业振兴的蓝图规划,还是乡村旅游的精心打造,他都全身心投入,不懈努力。他的存在,让南宵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杰出典范。
今年8月,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要迎来两位新“住户”——一家台湾水果种植园和一家瞄准乡村采摘游的家庭农场。届时,占地约2000亩的产业园将有6家农业企业,实现凤梨、水稻、蚕豆等几十种农作物轮作,并带动发展采摘、农家乐等产业。
薛祎昉(左一)向调研团队介绍南宵村情况。(受访者供图)
农业企业争相进驻,离不开南宵村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精心打造。其中的牵头人就有村党委委员、“95后”新农人薛祎昉。
2017年,薛祎昉大学毕业后在福清的一家箱包企业从事海外业务。“我一直想,自己还年轻,能不能有机会得到更全面的锻炼。”薛祎昉说,2020年,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回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摸爬滚打。数年来,薛祎昉成功推进实施项目超20个,改善了村庄环境,优化了村庄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回乡后第一年,薛祎昉就赶上了村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沿海乡镇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存在抛荒现象,但要村民把地拿出来统一平整、流转,很多人有顾虑。“地能不能租出去、回报有多少、收入能不能及时到手,这样的问题要反复解释。”薛祎昉说,当时,自己积极向村民小组长学习沟通经验,慢慢知道怎么讲政策、聚人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宵村平整了490亩土地发包给家庭农场种植水稻,村民每亩可得租金1100元,还获得了在农场务工的机会。
“当时,就是小薛来我家做的工作,让我们对土地利用重视起来,现在我们每年能增收两三万元,也要感谢他。”利用家庭农场土地闲置时节种植西瓜增收的村民高银铨说。
随着经验不断累积,薛祎昉逐渐成长为乡村振兴“多面手”。2023年,他推进2项乡村振兴项目完成。其中,南宵村后薛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项目,活化土地300余亩,改善农田灌排系统达3000米,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2024年,他推进实施3项乡村振兴项目。其中,南宵村(福州)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配套项目,为南宵村对接福州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奠定了基础。
2024年起,总投资400万元的产业园品质提升项目启动,从招投标到敲定图纸再到现场施工,薛祎昉边干边学。多年来,薛祎昉在南宵村的努力有目共睹,也为不少青年提供了人生发展的新方向。薛梦晴就是其中之一。她毕业后回村工作,成为南宵村融禾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员,从一名学生成长为农产品加工的参与者,掌握了制作果蔬干、凤梨酥等产品的核心技术。
“薛祎昉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回乡也能有大发展,家里就是历练的大舞台。”薛梦晴说,随着青年返乡,村里更有朝气与活力了,大家的干劲也更足了。
如今,南宵村已初步形成“一区两园三大中心五个馆”的产业布局。薛祎昉说,后续将努力让温泉产业落地,推动本地产业不断升级,进一步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让南宵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记者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