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茅台
创始人
2025-07-30 07:42:18
0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它以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重估茅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瓶酒,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的完美结合。其品牌价值深厚,历经岁月沉淀,成为了中国白酒行业的标杆。

从品质角度,茅台严格的选材和精湛的酿造技术,保证了每一瓶酒的卓越口感和品质稳定性。在市场表现上,茅台的价格虽高,但依然供不应求,其稀缺性和投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

然而,我们也应理性看待茅台,它不应只是被视为一种奢侈品,而应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持续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9月20日(周五)收盘后,贵州茅台(SH:600519)公告将斥资30亿-60亿、在12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并注销股份、价格不高于1795.78元(对应市值2.2555万亿)。随后七个交易日,茅台股价从1224.48元一路冲高到1844.44元,涨幅竟然超过50%。区区30亿回购计划,带动茅台这个超级巨无霸的市值增长7700亿。


截至2025年6月底,贵州茅台累计回购338亿股、占总股本的0.27%。注销后,2024年每股收益从68.64元提高到68.83元,每股多赚一毛八分五。


2025年7月25日,茅台股价收于1455元,与2024年最高点(1844.44元)、最低点(1203.07元)的距离都是21%,可以说处于“十字路口”。


论市值管理,茅台可以打的牌很多:中报分红、开启新一轮回购、拆股(高送转)、上调出厂价、投资热门题材(如AI、机器人)。但归根结底,茅台的长期投资价值取决于飞天茅台的盈利能力。

 

宁不做、莫做错


1)直销占比稳住了

  

茅台酒厂“忌讳”两个事实:一忌“提直降代”、二忌“奢侈品”标签。

 

但直销有四大好处:

 

一是抑制价格乱象,保障消费者权益。


真实需求被平价产品满足,黄牛生存空间必然被压缩。截至2025年6月25日,25年飞天(散)终端批价已跌到1800元。直销占比已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提高酒厂效益。


财报显示,直销模式毛利润率显著高于批发代理模式。例如2024年,直销、代理毛利润率分别为95.33%、89.42%。

 

三是直面最终用户。


感知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有的放矢地优化产品结构,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路径。

 

四是减轻对经销商的依赖。

 

直销好处很明显,但茅台积极性不高。2017年-2019年,原地踏步了三年:


2017年,直销、批发代理渠道收入分别为6.2亿、51.9亿,直销占比仅10.7%;

2018年,直销占比回落到5.9%;

2019年,直销占比微升到8.5%,均不及2017年。

 

2020年3月,高卫东就任茅台集团董事长。Q2直销收入占比直接从Q1的7.9%提高到16%,Q3回落、Q4再度拔高,反复“拉锯”,全年直销收入占比还是达到14%。

 

2021年9月,丁雄军走马上任。Q3批发代理收入直降79亿、同比减少39.6%,而直销收入同比增长58.1%至52亿。2022年Q2,直销占比突破40%,2022年Q4达到48%。

 

2023年各季,直销占比高位震荡,Q1、Q4分别为46%、47%。

 

2024年4月,丁雄军离任, 贵州茅台结束了“空降司令治茅”。

 

2024年Q2直销占比回落到39.95%;Q3迅速回升到47%;全年直销占比43.9%,较2023年回落1.8个百分点。



“茅人治茅”之后,直销占比虽有下降,但幅度很小。


说明“提直降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茅台再也回不到代理商拿走90%产品、躺着数钱的时代了。

 

2)i茅台收住了

 

i茅台是茅台酒厂搭建的数字营销平台。2022年H1,销售额44亿(首次披露);2022年Q3,销售额40亿,占直销额的37%;2022年Q4,销售额34亿,占直销额的20%;

 

鉴于茅台酒的市场地位,i茅台投放平价飞天必定秒空。所以数字平台销售额反映的不是能力,而是茅台酒厂的心态。

 

2023年,i茅台销售额达223.7亿,占直销额的33.3%;

 

2024年Q2,i茅台销售49亿,占直销额的34.1%;此后的三个季度,i茅台占直销额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


 

很明显,丁雄军把i茅台销售额控制在直销额的三分之一,茅台酒厂新领导层将这个比例调为四分之一。

 

3)系列酒“凉了”

 

系列酒占销售额的比例在11%左右徘徊: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11%、11.2%、10.5%。


2020年3月,高卫东上任。2021年,系列酒销售额占比提高到11.9%;

2021年9月,丁雄军上任。2022年、2023年,系列酒销售额占比先后提高到12.9%、14%;

2024年Q2,系列酒销售额占比达到前所未有的20%。



鉴于茅台的市场地位,飞天茅台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新领导要出业绩,多销系列酒才是“真本事”。


丁雄军做得不错,硬是把茅台1935打造成年销百亿的大单品。2024年,系列酒销售246.8亿,其中茅台1935约占一半。

 

最近三个季度,系列酒销售额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已经不是管理层看中的“增长点”。

 

不论是提高直销占比、在线营销还是增加系列酒收入,丁雄军都比较激进。新管理层偏保守,但算不上“开历史的倒车”。


与“空降”的丁雄军相比,“土生土长”的新管理层表现得谨小慎微,宁可不做、莫要做错。但身处夕阳西下的行业,无为就是等死。

 

茅台业绩增长潜力

 

1)一明一暗,两条提价路径

 

2017年,茅台销量突破6万吨,其中茅台酒、系列酒各3万吨。


假如全部折算为53度、500ml的标准瓶型(每吨354件、2124瓶),则茅台酒、系列酒销量均为6400万瓶。其中,飞天茅台出厂价约为820元,与出厂均价严丝合缝。

 

2018年,茅台上调出厂价,53度飞天(500ml)从819元提高到969元,幅度为18.3%。


除了直接上调“名义出厂价”,茅台还通过“隐秘”路径提高“实际出厂价”,即上文讲的提高直销占比,因为向直销渠道供货价格至少高10%。通过这种方式,茅台实际出厂价逐年上涨:


2020年,直销占比14%,53度飞天实际出厂价1164元/500ml;

2021年,直销占比22.7%,53度飞天实际出厂价1214元/500ml;

2022年,直销占比突进至40%,53度飞天实际出厂价1340元/500ml;

 

2023年,直销占比高达46%,53度飞天实际出厂价1415元/500ml;这一年的11月,茅台正式上调出厂价到1163元。


其实,2263元这个价格就是三年前(2020年)的实际出厂价,也就是说,茅台酒厂不敢把名义出厂价提高到实际出厂价以上。

 

2024年,直销占比回落2个百分点,但代销部分单价上涨,全年实际出厂价1480元/500ml;



当前的茅台酒厂根本不具备上调名义出厂价的条件(明线行不通),又不愿意进一步“提直降代”(暗线不想走)。未来几年出厂均价上升的空间比较小。

 

2) 满产满销、无闲置产能

 

成品茅台用五年以上的基酒勾兑。因此根据基酒产、销、存情况,可大致估算五年以后茅台能生产多少成品。

 

2018年,茅台基酒、系列酒基酒产能分别为3.74万吨、2.12万吨,合共5.87万吨;产量分别为4.97万吨、2.05万吨;产能利润率分别为133%、96%;

 

2024年,茅台基酒、系列酒基酒产能分别达到4.46万吨、5.25万吨;较2018年增幅分别为19.2%、146.9%。系列酒产能增幅是茅台酒产能增速的7.65倍。



2018年至2024年,茅台基酒产能利用率均值129%、系列酒为98%。茅台产量逼近上限,系列酒不是发展重点,产多了也卖不出去。总之,未来几年茅台扩大产能的空间不大。


库存基酒是“压舱石”

 

基酒并非1:1转变为成品!

 

酱香酒成品用七个轮次的基酒勾兑;基酒度数从一轮的57%降至七轮的52%;成品有55度、45度两档;勾兑过程中,除了基酒什么都不能加(水、酒精、香料、增稠剂);还要保持成品口味恒定(每年约1亿瓶都得一个味儿)。用大小不一、总面积100平方米的圆形瓷砖,不可能铺满10mX10m的地面,用1吨基酒也勾兑不出1吨成品。

 

2020年至2024年,基酒产总量45.6万吨,同期成品酒销量为35.5万吨。如果勾兑1吨成品酒只消耗1吨基酒,则2024年末半成品库存(含基酒)将比2019年末高10.1万吨,但实际只增加了6.2万吨。

 

据此推算,消耗1.11吨基酒可以勾兑出1吨成品。


例如2016年,茅台酒、系列酒成品销量共3.7万吨,需消耗五年前生产的基酒4.1万吨(即3.7万吨X111%)。

 

再看2017年,基酒产量6.38万吨,成品酒销量6.01万吨,基酒消耗6.67万吨。基酒消耗大于产量,出现“亏空”。


进一步分析,亏空全部来自系列酒基酒 ,“亏空”的主要原因是酒厂的态度。


以2021年为例,系列酒基酒亏损5200吨,但产能利用率仅为89%。如将产能利用率提高到100%以上,即可避免亏空(注,2021年,茅台酒基酒产能利用率为132)。

 

2022年至2024年,系列酒基酒连续盈余的原因是产能快速提高:2021年产能相当于2018年的149%;2022-2024年连续提高到2018年的179%、209%、247%。



截至2024年末,基酒库存29.2万吨,估计其中90%是茅台基酒(系列酒连续多年亏空,最近三年才有了盈余,合计不到1.7万吨),可勾兑5亿瓶53度飞天茅台(每瓶500mL),市场价值约5800亿。


虽然业绩增长潜力有限,但有源源不断的基酒产出,和近30万吨库存做压舱石,茅台管理层有“躺平”的本钱。

 

大势不妙

 

茅台酒护城河极深、极宽,现任领导层“保守疗法”有合理性。但市盈率较高(50倍)、股息率较低(不到4%),在夕阳西下的白酒行业,强如茅台也很难给投资者回报。


2016年, 中国白酒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58.4万千升;2018年跌到871.2万千升,产量指数64.1(以2016年产量为基准);2022年,产量指数跌破50;2024年,产量仅414.5万千升(规模以上),产量指数30.5。


市场萎缩,产能过剩,市场出现两极分化——低端出清、中高端份额增加,全行业营收/利润不降反升。


反观光伏产业:2016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77.2GW;2024年,全球新增450GW,新增指数达583。但市场需求赶不上产能,全行业陷入深度亏损。2024年通威亏损70.4亿、TCL中环亏损98.2亿。


2016年以来,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光伏行业,仍敌不过产能过剩;白酒产业失去三分之二需求,“量减价升”是建立在“幸存者偏差”上的虚假繁荣,其实危如累卵。



以茅台为例,白酒上市公司三个共同点:


第一,业绩最大的隐忧是酒徒后继无人。

 

想当然地认为“年轻人老了自然会成酒徒”,未免过于乐观。


丁雄军与瑞幸出联名咖啡、与网易游戏合作,都是为了“亲近”年轻人,可惜半途而废。


难道白酒企业只能干等?等年轻人变老、变成酒徒?

 

第二,股价最大的支撑是公募基金。

 

截至2025年6月末,1072家基金持股8885万。持有家数较2024年同期减少620家,但持股数反倒增加42万股。


第三,市值管理最有力的举措是拆股。

 

2001年8月上市以来实施过8次送转股:


2001年报10转1、2002年报10送1、2003年报10转3、2004年报10转2;连续送转四次后间断了两年,2006年报实施10转10、2010年报10送1、2013年10送1、2014年10送1。


茅台上市的前14年8次送转股,2015年起不再送转股,任由股价突破2000元。无非是在基金经理蛊惑下,学伯克希尔打造“贵族”人设。


2021年7月,总成交额为1894亿;2024年6月,总成交额仅909亿,拆股势在必行。


由于在A股的“崇高”地位,平平常常的市值管理,茅台使出来却能收到奇效。2024年9月杯水车薪的回购,令股价在短期内上涨20%。区区30亿回购,让市值飙升7700亿。 


二级市场有强大的思维惯性,公募基金骑虎难下,因此茅台在市值管理方面仍有牌可打,但价值重估是早晚的事儿。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你对当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惑?


目前作者Eastland的粉丝群正在招募中,他可谓是财报解读方面的专家,本篇是他第106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彤师粉丝群,与他直接沟通~



文章标题:重估茅台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25304.html

阅读原文:重估茅台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