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大湖股份)成立于1999年,2000年6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从湖面到餐桌,打造安全、健康、诚信产业链的淡水渔业全产业链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湖股份现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专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与健康医疗服务,包括:“大湖”牌有机水产品、“德山”牌白酒系列产品、保健品和康复护理医院运营管理的健康医疗服务。
大湖股份在水产行业,淡水渔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实力雄厚,建立了湖南省水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鱼类种质选育基地等创新平台和基地,立足自身“两湖两库”优质水域资源和先进的大水面生态净水渔业技术,形成了“鱼类种苗繁育——科学化放养——专业化捕捞——水产品深加工——销售一体化+柔性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淡水渔业发展全产业链。
2025年上半年,大湖股份的营收同比下跌了14.4%,与2024年的下跌幅度接近。“俯卧撑”模式在坚持了两轮之后,本轮似乎要开启持续下跌了。
几大分部的收入都在下跌,其中最大的“水产分部”的下跌是关键,大湖股份的麻烦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其营收规模并没有发展到足以支撑一家上市公司的经济规模水平,就开始了波动,甚至是持续下跌。
几大市场中只有规模较小的华北和东北市场有所增长,核心的两大市场都在下跌,特别是中南地区下跌幅度偏大。西南地区其实是有消费潜力的重要市场,结果却是下跌幅度最大。
只有少数年份有过微利,其他年份基本都在亏损,相比其少量盈利来说,亏损的金额是比较大的,可以说是在持续大额失血之中。
大湖股份的毛利率并不差,除了2021年的水平较高之外,其他年份的波动并不大,总体上还是稳中有升的节奏。然而,营收的波动规律打乱了,其试图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持续盈利的节奏也就乱了,其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只有差和更差的区别。
各大业务的毛利率差异较大,2025年上半年有增有减,其实是水产分部的毛利率同比大幅增长,对平均毛利率的提升有一定的贡献。其实也称不上贡献,而是拖后腿的程度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主营业务只有2022年略有亏损,其他年份都有所盈利,其中2025年上半年还有向好的节奏,盈利空间达到了4.2个百分点。为何期间费用如此之高呢?管理费用是关键,就算规模不大的上市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必要的支出少不了,哪怕这几年在压缩费用,但效果并不是太明显。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明白人都知道,管理费用中薪酬类支出是大头,任何公司的减员增效,都面临着很多压力。
在其他收益方面,每年都有一定的净损失,很多亏损的年份,正是因为盈利少,这边又损失了,就导致了亏损。经营这类农产品的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一般是少不了的,除了2023年之外,这方面的损失都不小。
分季度来看,营收在2023年总体表现是不错的,只有一个季度同比微跌,其他季度的同比增长都还不错,从2024年以来,持续下跌了六个季度,2025年的两个季度当然是在螺旋下跌之中了。只有两个季度有微利,其他季度都在亏损,每个季度的亏损看起来不大,加在一起,一年的数据也就不小了。
大多数的季度主营业务都能盈利,只是最大的空间也就5个百分点,就顶不住那边减值损失等影响。主要还是营收规模偏小,基本就挨着保本点的上方,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亏损。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看起来还不错,至少比同期的净利润要好看得多,已经好几年没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类投资了,也不太需要进行太大规模的净融资来补充资金。
就算持续亏损多年,经营数据不太好看,但大湖股份的长短期偿债能力都还是不错的,指标的提升与“缩表”(总资产下降)的关系较大,但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较强的偿债能力,其实也是不错的。
对大湖股份这类上市公司来说,其实是比较尴尬的,日子还是能过,但对投资者的价值却很低。怎么让这类低收益水平的上市公司,也能取得让投资者基本满意的效果,可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看财报的范围,只能笑而不语。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