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前教育即将到来,这一举措是否会提高生育意愿呢?一方面,免费学前教育能减轻家庭在孩子教育初期的经济负担,让家长们在生育决策时少一份后顾之忧。孩子能尽早接受优质教育,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对那些期待孩子有更好前程的家庭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可能会吸引更多家庭生育,促进人口的良性增长。然而,生育意愿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经济压力、工作环境等。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免费学前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提升生育意愿的作用。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明确将其作为重要惠民政策推进。
学前免费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体系向高质量、普惠性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专家认为,免费学前教育不仅能推动教育公平,破解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也能直接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改善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的观念,进而提高生育率。
教育部此前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比2023年27.44万所减少2.11万所,这是全国幼儿园数从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连续三年下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未来幼儿园数量仍会继续减少,因为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幼儿园数量仍呈下降趋势。
储朝晖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意义重大,更大范围的学前儿童能享受同样优质的学前教育,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也能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政府有效承担公共服务责任的体现。
储朝晖认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能够降低家庭教育成本,减轻育儿的经济压力,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一、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7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提出,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这可能意味着,免费学前教育正在一步步推行、落地。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学前教育法》,并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2025 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亦首次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将其纳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曾建议,免费学前教育可以分“三步”推进,从试点到全面覆盖:2025 年至 2027 年为试点阶段,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试点三年全免费学前教育,在中部省份试点1年~2年免费学前教育,优先覆盖特殊儿童群体;2028 年至 2030 年为推广阶段,建立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机制,将免费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2031 年至 2035 年为完善阶段,实现全国3岁~6 岁儿童免费学前教育全覆盖。
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进展。前述教育部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达22.10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283.19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的91.61%。
因经营与收费方式不同,中国的学前教育大致可分为公办园、普惠园与营利性民办园三类,其中普惠园既有公办也有民办。
虽然普惠性幼儿园并非免费幼儿园,但对中国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意义重大。
在学前教育从“普惠发展”到“逐步免费”的过程中,储朝晖表示,需要充分发挥民办幼儿园的作用,因为民办园能带来幼儿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可选择性。
“必须调整此前‘大力举办公办园’的偏好,加强对民办园的支持,使其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也作为‘鲇鱼效应’的作用刺激公办幼儿园提升效能,从而提升整个学前教育的效能,改良学前教育生态。”储朝晖表示。
二、能否提高生育意愿?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庹庆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综合素质,提高生育率。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对国家整体而言,学前教育的收益率甚至高于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对于公民素质培养有极大促进作用,还可以降低生育成本,让更多年轻人敢结婚、敢生育。
中国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迎来了1786万新生儿,也带来了一个生育小高峰。但2018年之后,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滑,2023年、2024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分别为902万、954万。
生育意愿与出生率持续低迷,给学前教育行业带来极大冲击。
奕阳教育研究院人口变迁与学前教育发展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过去四年连续累计减少1234.27万人,减幅为25.62%;而全国幼儿园数从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至2024年的三年间累计关停4.15万所,降幅为14.08%;平均园所规模也从2017年180人下降至2024年的141人。
多份研究显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对提高生育率具有直接且可量化的促进作用。湖北经济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儿童保育覆盖率每提高10%,生育率上升3.2‰;挪威的儿童保育覆盖率从0升至60%,女性平均多生育0.5个~0.7个孩子。针对中国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园供给扩张政策使家庭平均子女数增加0.012个/户,若每年覆盖2000万家庭,5年内可额外增加120万新生儿。
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等人在《人口高质量发展旨向下推进中国学前教育免费:经验分析与政策设计》一文中称,学前教育免费有利于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促进人口增长。虽然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其增长幅度赶不上幼儿园学费的上涨幅度,城乡居民家庭的学前教育负担仍然较重。
上述文章称:“有研究发现,早期教育阶段财政投入越大,越会显著促进社会生育,尤其在幼儿阶段,财政性教育支出每增加1%,出生率上升0.495‰。”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报告,在有据可查的近200个国家中,有90多个国家实施了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从国际社会看,实施兼顾公平与优质的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7月25日举行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在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等方面发力,其中涉及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等内容。
有专家表示,生育、养育、教育往往“一体联动”,学前教育免费、育儿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将有望破解“不想生、不敢生”的难题,增强更多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鲁伟,编辑:朱弢,责编:杨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