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越来越多人卖掉高楼层住宅,转而搬入老小区居住。
今年初,张叔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了高层33楼,搬回步梯房老小区住,站在老小区那满是锈迹的铁艺阳台边,张叔看着楼下嬉戏打闹的孩子们,那一刻,他终于恍然大悟:
这些年拼命逃离的,哪里是什么钢筋森林,分明是现代都市精心编造的居住谎言。
01.从33楼搬入老小区:一个中产的居住觉醒
张叔卖房的那天,以低于挂牌价25%的价格卖掉了“33楼的江景房”,让中介百思不得其解,
在大家看来,这套“云端豪宅”的未来增值潜力巨大。但很多人不知的是,所谓的“前途无量”的豪宅,实则公摊高达27%,业主每月却要承担9.8元/㎡的高昂物业费。
所谓“资产”,不过是开发商和金融机构联手给大家设下的居住陷阱。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北上广深200米以上超高层住宅空置率已达41%,而同一时期,老破小的带看量同比暴涨67%。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居住的意义,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表面虚华。
02.高楼被嫌弃:逃离高端住宅的冷漠
为什么要卖掉高层大平层?张叔说,在33楼生活了整整8年,整理了卖房的核心四大理由:
①公摊面积大
高楼公共设施多,公摊面积也更大,140平米的建筑面积,公摊30%,套内实得面积只有100平,花钱买公摊,简直就是大怨种。
②物业费超高高
高楼物业费贵,也是硬伤,张叔的这套“豪宅”,9.8元/㎡的物业费,是老小区物业费的三倍都不止,
然而这个物业费和服务却不对等,那个号称“云端管家”的物业,连疏通下水道都要提前三天预约,服务差得让人头疼。
③上下楼不方便
33楼高,住在这出行只能依赖电梯,每天上下楼非常烦,早晚高峰期,不等个7~8分钟,根本就坐不上电梯。
张叔说,最痛苦的是,8年来,他一家都患上了典型的“高层综合征”。女儿因为电梯故障,被困在电梯里4次,每次被困,张叔和妻子都心急如焚。
④有安全隐患
再好的房子都有老的一天,然而高楼住久了,就会越来越觉得不踏实,总怕出现地震,总担心谁家里炖汤没关火引发火灾。
即使家里备了灭火器逃生绳,但还是消除不了这种担忧。
因为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等等竖向井道多,一旦发生火灾,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高耸的烟囱,火势会迅速蔓延,逃跑速度跟不上,靠外援无门,突发情况只能听天由命。
而且,那些标榜“高端私密”的社区,看似豪华,实际上却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温暖和交流。
03.老破小逆袭,搬回老小区后越住越香
搬回老小区三个月后,张叔越发觉得,老小区越住越舒适:
①社区氛围温馨,有烟火味
老小区的人情味,和高楼住宅的冷漠和疏离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自从住进来后,邻居们见面就会打招呼、聊天,慢慢地就熟络了。楼下的修鞋匠王师傅,能准确说出每户人家的鞋码,更是让张叔感到无比温暖。
②各种开支大幅减少
搬到老小区后,日常开支大幅缩水,物业费便宜,停车费全免,以前33楼住每月最基础的花费接近2.2万元,而现在不到1万元就搞定了。
一年省下一二十万,这笔钱让一家人的生活品质更高了。
③配套设施毫不逊色
以前的豪宅在城市核心区,周边配套完善,但是各种成本更高,现在的老小区,配套一样齐全,买菜、上学、购物等日常生活所需,几乎都在几百米内,步行就可以了。
而且,物价明显比以前更便宜,比如同样的青菜,以前住33楼,菜场卖11块一斤,现在老小区附近的菜场只卖5-6元一斤。
而且,地铁离小区也就几百米,不开车就能直达公司,堵车的麻烦事从此再也没有了。
如今,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诡异的分裂状态。
深圳湾某豪宅盘降价3800万,却出现流拍了,无人问津;而上海愚园路60㎡的老房,因为带有入学资格,被加价竞拍了46轮,竞争异常激烈。
可见,年轻人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们不再只看房子的价格和外表,而是更注重房子能带来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