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芯片龙头纳芯微正式奔赴香港上市啦!这一消息无疑在芯片领域掀起了波澜。纳芯微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品质,在车规级芯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预计到 2026 年,它将实现扭亏为盈,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其上市不仅为公司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整个芯片行业注入了活力。相信在未来,纳芯微将继续引领车规级芯片的发展潮流,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 (ID:hkcj2016),编辑:承承,作者:本刊
纳芯微近两年持续亏损,赴港二次上市将有助于公司实现盈利和提升竞争力。
作为国产车规级芯片龙头公司,纳芯微(688052.SH)在A股IPO时曾创下过超募纪录,但在上市后因市场竞争加剧,2023年以来持续亏损。多位分析师预测,纳芯微2026年有望扭亏为盈。
赴港上市提升公司竞争力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将拓宽企业境外上市的融资渠道,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期,证监会也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在政策呵护下,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中就包括豪威集团、兆易创新、纳芯微等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
纳芯微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在技术领域覆盖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所研发的车规级芯片已在东风汽车、上汽大通、比亚迪、五菱汽车、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一汽集团、长城汽车、联合汽车电子、宁德时代、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
纳芯微是于2022年在A股科创板市场上市,其IPO时的发行价为230元,市盈率高达574倍,远超当时50.6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纳芯微IPO时预计募资9.8亿元,但公司实际募资却达58.1亿元,成为当时的“超募王”。IPO时的超高市盈率发行,反映出当时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于纳芯微未来成长性是有着很高预期的。
事实上,在纳芯微上市的2022年,不仅股价冲高至464.8元,且2022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也实现同比增长93.76%和12%。长期跟踪纳芯微的东方证券分析师蒯剑、李庭旭团队在2023年2月发布的研报中预测,纳芯微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是4.8元、7.35元,并给出408元的目标价。
进入2023年后,因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纳芯微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也持续下降,由2022年末的50.01%降至2024年末的32.7%。财报披露,2023年、2024年,纳芯微每股收益分别为-2.15元、-2.86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测值。股价自2022年高点回调以来,一度跌幅超过70%,目前最新股价为166.6元。
IPO时的大额超募让纳芯微的部分募集资金闲置,由此也产生一定的利息。据纳芯微公告,截至2024年末,公司IPO募资产生的利息收入净额为2.05亿元,其中,2023年、2024年募资利息净收入分别是9834万元、3852万元,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5%、2%。
超募显著改善了纳芯微的资金使用情况。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把超募资金中的41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今年6月再次公告把IPO募资剩余的7.2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而得益于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因素,纳芯微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Wind显示,纳芯微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3月末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13.26%、22.5%、21.21%。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纳芯微持续将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但因持续的并购、芯片行业重资本特性和持续投资的需求,让纳芯微2024年以来的货币资金也只有10亿元左右。资料显示,纳芯微在2024年以现金方式收购了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9.31%的股份,交易对价为7.9亿元。
此次赴港二次上市对于纳芯微来说,显然是有助于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进而也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竞争地位并带动长期增长。纳芯微在近期召开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透露,公司建立了欧洲、日本、韩国等海外销售团队,产品已量产并推向市场。
从员工规模来看,纳芯微的海外业务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据纳芯微ESG报告披露,公司2023年末员工总计859人、海外员工7人,海外员工占比0.81%;2024年末,公司员工总数增至1172人,海外员工17人,海外员工占比1.45%。
分析师预计公司2026年有望实现盈利
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纳芯微的营收分别是16.70亿元、13.11亿元、1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3.05亿元、-4.03亿元。对于2023年、2024年亏损情况,纳芯微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毛利率下滑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了亏损。
对比来看,另一家车规级芯片生产企业圣邦股份(300661.SZ)在面对下游车企的降价压力和同业竞争情况下,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利润率。财报数据披露,2024年,圣邦股份营收为33.47亿元,同比增长27.96%;归母净利润为5亿元,同比增长78.17%。
Wind显示,纳芯微2023年、2024年研发费用从5.2亿元增至5.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9.7%、27.6%。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2024年研发费用较同期增长44.57%。
纳芯微近两年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在大幅增长,其中,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2.43亿元增至2024年的2.8亿元,同比增幅15%以上;销售费用由2023年的1.17亿元增至2024年的1.9亿元,增幅62%。销售费用增幅超过研发费用的增幅。
2024年报显示,在纳芯微的管理费用中,细分排名仅次于职工薪酬、折旧摊销、办公费用的是“中介机构服务费”,高达2928万元。整体上,纳芯微2024年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咨询费和中介机构服务费总额达3274万元。
尽管营收持续增长,但纳芯微扭亏为盈还需一段时间。今年一季度,纳芯微继续亏损5133.83万元,亏损幅度收窄,为2024年一季度的1/3。国盛证券分析师郑震湘、佘凌星测算,预计纳芯微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亏损0.81亿元、盈利1.03亿元。
提升差异化拒绝“内卷”
随着营收规模的增长,纳芯微应收账款也在大幅增长。2023年末-2024年末,纳芯微的应收账款从1.8亿元增至3.9亿元。2024年,纳芯微对2109万元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原值的比例为5.1%。
据纳芯微近期发布的《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披露,2022年-2024年,纳芯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是10.76、6.77、6.5,同期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97、1.09、1.51。鉴于此,公司2025年将积极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加大催收力度,持续监控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并对有信用风险的客户减少或者停止赊销,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对于近几年行业竞争激烈甚至过于“内卷”、毛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在2024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纳芯微董事长王升杨表示:“虽然市场竞争策略给行业带来了压力,但企业应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客户的方式来竞争,而非采取不健康的方式。”他透露,模拟芯片行业的毛利率在30%-60%之间波动,虽然高于汽车行业,但芯片单价较低,毛利率的下降可能对企业造成巨大打击。
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手整顿国内汽车行业账期过长、过度“内卷”等问题。而除了国内企业,王升杨在2024年的一次论坛中也提醒: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际巨头可能会采取降价策略进行竞争。
2024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随意修改管制规则,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中国汽车行业对采购美国企业芯片产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动摇,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2025年1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再次公告称,相关部门发起对美成熟制程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此事对车规级半导体产业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国盛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2024年国内汽车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仅为5%左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仍然巨大”。
王升杨多次强调,国内半导体企业对抗国际巨头提升毛利的根本方法,还是要加强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定义能力,以证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并加强与用户的深度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与设计。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