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家长,正批量给孩子“查血铅”
创始人
2025-07-26 17:02:33
0

在当下的某些场景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焦虑的家长们正批量地给孩子“查血铅”。这些家长们心中充满了担忧与不安,他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焦虑力量所驱使。看着孩子,他们生怕孩子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潜在伤害。于是,纷纷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参与到这批量的“查血铅”行动中。他们焦急地等待着检查结果,仿佛那结果能为他们心中的不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能让他们稍稍放下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然而,这种盲目的焦虑背后,是否真的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保障,或许值得我们去深思。


最近,儿童铅中毒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引发了不少家长的“血铅焦虑”。


“我的孩子是不是也血铅超标?”


“是不是也需要排铅?”


“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含铅的,具体又该怎么预防?”


无数的问题和担忧盘桓于内心,让不少家庭连忙拉上自家的儿女,急匆匆奔赴各大医院。


深陷血铅焦虑的家长们,都想要用一份可信的检测数据,来给自己吃上一颗定心丸。


儿童血铅检测,成了当下不少父母的头等大事。


深陷“血铅焦虑”的家长涌入医院


在社交媒体上,有血铅焦虑的家长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其中一种,是“看了新闻后心慌慌”,赶快抽空带着自己三四岁的娃前去检测;


还有一种,则是“看了新闻后很后怕”,连忙拿出自家娃之前的血铅检测单,开始重新评估上面所给出的数值:


“之前测是35,当时没反应过来,现在越想越不对劲!”


“我今天翻翻单子,发现去年2岁时就50了,今天立马去复测了。”


而不论是没测的还是测过的,最终都殊途同归:带上自己的娃,加入了新一波血铅检测的大军。


一位家长也说,医院的护士管她和孩子叫“又一个来测微量元素的”,估计最近没少接这方面的预约。


而不少医院就此推出了相关的检测套餐服务,比较快的有“24小时血铅速检”,让家长早检完早放心。


智力发育迟缓,神经系统损伤,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癫痫和昏迷,附带贫血、高血压与肾功能损害......血铅含量过高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逆的。


有调查显示,儿童的血铅每上升12μg/L,其认知能力就会下降1分。


一个在家长圈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血铅检测最好6岁之前每年都要查。


一旦数值超过50μg/L,就需要格外注意,而如果超过了100μg/L,那就已经达到了铅中毒的标准。


尽管最终出来的检测结果,可能让父母一瞬间觉得“天塌了”,但越是及时发现,也才能越及时地进行科学的排铅处理。


然而血铅的检测,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而且就算可以做,其结果也会因为测试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焦虑的家长们为了尽快完成血铅检测,还总结出一套方法论:抽静脉血,用质谱法检测,且仪器要用一年之内的应该最靠谱,在检测之前,最后先打电话向医院询问有关内容。


但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符合这一长串限定要求的医院并不多。


而若要退而求其次,那一些家长的心又没法彻底放下:


“我家孩子,末梢血,不是质谱法而是光谱法,xx实验室做的,测出来47,还要再测一次吗?”


“儿子六个月前测的是31,但当时是和其他元素一起测的,还需要单独再测一次吗?”


“我女儿4岁经常玩玩具,但测出来是0,我不太相信是0,是不是测试有问题啊?”


是的,家长们焦虑的,不仅是子女血液中的铅,还有环绕在它们身边的铅。


不合规的劣质玩具(比如某些做手工的橡皮泥和奶油胶),盗版的儿童绘本(颜色越鲜艳越不靠谱),以及一些不适龄的土方药,被一些家长认为是血铅超标最常见的三个罪魁祸首,要坚决与之划清界限。


明铅易躲,暗铅难防。


年久涂层脱落的电饭锅内胆,某些富集了铅的深海鱼,甚至最普通的水龙头都可能突然变成污染源。


随便搜一下最近的新闻,你就能看到:


某地餐饮店所采购的生姜,其铅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


某9块9包邮的手机壳,其含铅量直接超标了30倍;


最近更是有宝妈实名举报,说自家3个月的宝宝在服用了某进口蛋白酶后,血铅直接飙上了174。


......


铅的威胁,仿佛无处不在,就像一位家长所言:“我现在看什么都觉得含铅,没事儿就想给孩子再洗一遍手。”


而由于溯源和防护都很麻烦,一些家长便决定通过铅拭子来辅助检测。


用拭子在怀疑超标的东西上擦一擦,将棉签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很快就能得出结论。


这方法虽然看着方便,但实际真假却有待商榷。


公众号“无毒先锋”社群里的一名网友,就曾在2023年年末,用铅拭子检测出一批童书“铅含量超标”,可送检的结果却表明这批童书在重金属含量上完全正常。


只不过,不少家长还是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一旦用铅拭子筛出了可疑的物品,便直接与其断舍离,只希望能让自家孩子尽可能地远离铅的毒害。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家长甚至草木皆兵,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本人也早已血铅超标,只是还没有被检测出来罢了。


而这种普遍性焦虑的源头,既和当下发生的新闻有关,也可以追溯到二三十年前大众对于铅中毒认知的变化。


铅中毒、铅恐慌、铅“保健”


铅中毒,尤其是儿童铅中毒,曾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全国性公共问题。


在2000年初,根据当时的报道统计,我国儿童的铅中毒的患病率居然高达30%。


而造成这一可怕现状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含铅汽油。


汽油加铅(四乙基铅),原本是为了起到抗爆的作用,但其所产生的铅微粒,却给全球大气造成难以估量的污染,让一代代人深受其害。


像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儿童的血铅指标一度高达85%。根据《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数据,这直接导致该国今天有1.7亿人的智商平均每人减少了2.6分。


汽油去铅,很快就成了全球的共识,并最终在2021年完成。


有调查称这一举措平均每年能减少120万无辜生命的逝去。


我国则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汽油无铅化进程,并于2000年7月后全国停用含铅汽油。


虽然污染源被掐断,但之前持续数年所造成的影响,却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修正,而这便让当时的一些无良商家,看到了“铅中毒”所蕴藏的巨大市场。


这些商家利用当时不少家长心中的“铅恐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排铅运动,并鼓吹出了一个严重虚假繁荣的“铅保健”产业。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基本上没有获得任何资质认证的“铅防中心”或“排铅指导中心”。


这些中心会为儿童们提供报价在18元左右的血铅检测服务,可检测的手段却是放在当时都特别落后的红细胞原卟啉法或锌卟呤法,准确率极低。


所以去查的孩子批量被诊断为血铅严重超标,然后就被推荐了10多种的排铅保健品,以及价值四五千元一个疗程的排铅服务。


而这些所谓的排铅产品,则大多自称含有排铅因子,不但能在短期内“排毒”成功,甚至还能让孩子产生防铅抗铅的免疫力。


当然,这些说法基本上全都是极度夸张的宣传,目的就是赚家长群体的焦虑钱。


有无良商贩还特意跑到农村,用铅中毒死亡去吓唬留守的爷爷奶奶,让他们去购买自己兜售的,可能连批准文号都没有的“排铅灵”,3盒卖将近300元。


而在当时的采访中,有医生表示这些所谓的排铅神药不但报价高、效果差,更重要的是会耽误铅中毒儿童真正的治疗,甚至有的还会抑制青少年正常的身高发育。


2006年,国家在年初相继出台一系列与铅中毒处理和预防的规章,算是叫停了这股过度营销邪风。


经过社会多方共同的努力,到了2018年,一篇论文对18个城市研究对象的血铅检测结果显示,我国0~6岁城市儿童的血铅均值已经降到了35μg/L左右,虽较世纪初有着极大的进步,但也还存在着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与此同时,也有人呼吁将血铅超标的标准,从100μg/L调整到50μg/L,让更多可能已经受到影响的孩子能够及时排铅。


作为一种对健康完全负面的微量元素,铅在人体内的含量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安全范围:任何浓度的铅暴露都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而想要与铅中毒对抗,就不仅是一次恶性事件后的集中追责,更要时刻防范它通过各种介质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不仅需要家长们时刻督促宝宝洗手,检查他们手里和口中的东西,防止铅进到他们的血液里,也需要整个社会一步步在各个层面、各个渠道上,一点一点地将铅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去。


参考资料:

简报|无毒先锋双月刊(2023.11-12),无毒先锋

《中国18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中国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村医药贩把保健品当药卖孩子无端被“铅超标”,中国广播网

铅中毒,预防治疗双管齐下,时尚育儿

宝妈控诉维态美蛋白酶铅超标,上海市场监管局:封存、下架问题产品,上观新闻

9.9元包邮手机壳铅含量超标30倍,中国妇女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