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斯拉盛宴已过:马斯克财报会连说九次太难了!
创始人
2025-07-25 16:56:09
0

10年后再看,特斯拉或许也是“为王前驱”。

按照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225亿美元,同比减少12%(十年来最大降幅);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16%。汽车业务总收入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下滑约13.5%,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

然后就是必然的股价遭遇重创,市值大跌,数百亿美元蒸发。

实际上从2023年特斯拉的增长势头就趋缓了——2023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180.86万辆,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178.9万辆,2025年可能更低。

面对严峻的形势,马斯克也不得不感叹“艰难”。

特斯拉盛宴已过:马斯克财报会连说九次太难了!

“处境艰难”四个字,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埃隆·马斯克说了9次。特斯拉面临的挑战确实太难了。

从表面看特斯拉的业绩“惨淡”就是因为卖货少了,以及积分收入下降等,除非出现奇迹,那特斯拉2025年全年的销量(上半年七十多万辆)大概会远低于2024年。

按照这样的态势,马斯克2030年超过2000万辆销量的目标是不可能达成了。

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欧洲市场,以及美国本土市场,特斯拉的销量都在下滑。那么,究竟谁该为此负责呢?

首先就是马斯克自己的原因,他因为之前跟特特结成盟友,其立场和言论严重破坏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伤害了欧美特斯拉主要消费群体的感情,这就导致了特斯拉的销量进入了下滑通道。

然后还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迅速崛起,无论产品还是价格都非常有竞争力。而且特特那边还要全面撤销电动车激励政策,并威胁“终止马斯克旗下公司的联邦合同和补贴”。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处在一个奇怪的过渡期:

美国会失去很多激励措施。我们可能还会有几个艰难的季度,我们不是说一定会,但确实有这种可能。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特斯拉愁云暗淡的时候,特特却向马斯克示好了,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想过要搞垮马斯克的公司:“我希望Elon好,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所有企业都能蒸蒸日上,前所未有地好!企业发展得越好,美国就越强……”

难道相爱相杀才是真爱?

曾经,特斯拉也有过至暗时刻,但这次不一样了!

谁也否认不了特斯拉对电动车行业的贡献,马斯克推动了特斯拉的开源,从而促使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走向电动化。

我们看特斯拉的发展历程有过很多困难,其中2018年可谓生死边缘,特斯拉在美国面临产能危机,良品率问题和金融市场的做空都让其压力山大,马斯克知道中国才是生机所在,但49.9万起步的价格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一个月上百辆的销量是杯水车薪。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本地生产。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仅用10个月建成,从而一举解决了特斯拉的产能、成本、价格、质量和销量问题,把特斯拉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2022年上海工厂创造了单月交付10万辆的纪录,贡献了特斯拉全球产能的一半,特斯拉的市值能突破1万亿美元,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功不可没。

但是,2025年真的不一样了,这次不是产能不足的问题,而是过剩的问题,特斯拉在墨西哥新莱昂州的超级工厂现在还能开起来吗?

无论产能还是销量,特斯拉的“命”一半都在中国。

特斯拉确实很强,中国的竞争对手也不弱。

在智驾能力上,特斯拉真的很强(FSD在车道与其他车的博弈方面“很灵”),我们这里不能说它比谁强,只能说现在反正还没有真正超过特斯拉智驾水平的品牌。

但哪怕是特斯拉,现在的智驾系统也称不上完善,所以在这个阶段还是要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毕竟命是自己的,不能依赖车辆的智驾,千万不要在开车时候走神。

如果国内谁能跟特斯拉的智驾媲美,那大概就两三家,其中华为是率先做出无图方案的,国内的智驾能够火起来,应该承认是华为的首推之功。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说起来很容易,但过程必须稳扎稳打,随着DeepSeek的开源,中国的AI能力又前进了一步,不过在一两年内智驾都还达不到“老司机”的程度——智驾是朝着AI走,现在我们谈智驾,最终目的就是让它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

VLA(Visual Language Action model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系统遥不可及,L4,L5不知还需要几年能行呢,那时候不知还剩下谁——硬件工程、终端、系统和芯片能力都强才可以。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确实任重而道远。

从电动车到机器人和无人车:特斯拉已经转向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汽车其实就是AI时代的空间机器人,不管特斯拉还是国内的一些车企,都已经升级了自己的定位和愿景。

要想支撑万亿美元的市值,马斯克需要讲好新的故事才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机器人是他现在押注的方向,但一切都需要时间和市场去证明。

马斯克希望在美国先组建一支由Model 3/Y组成的Robotaxi车队,以及到2026年组成一支超1万辆车的Cybercab车队。

另外还有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马斯克深知电动车业务的增长空间是有限的,竞争是此消彼长,电动车红海一片的时候需要升级愿景,朝着想象空间无限的AI靠拢才行,当然他确实一直对AI感兴趣。

或许在他看来,AI会通过车和机器人的形态走入现实,前者就是CyberCab,后者就是Optimus。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车辆回归交通工具本质的时候,品牌再想很高的溢价就不好拿了。像Model Y 5年不改款这样的传奇应该不会再有。

巨头都有自己的能力系统和高竞争壁垒,竞争的节奏掌握在它们手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