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 这份指南请收好
创始人
2025-07-25 11:35:35
0

暑期防溺水,这份指南请收好!炎炎夏日,溺水事故频发,务必提高警惕。不要独自前往河边、池塘等水域,需有成年人陪同。牢记“六不一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让我们携手守护生命,度过一个安全的暑期!


参加亲水活动如何注意安全?遇险该如何正确自救?

暑期防溺水 这份指南请收好

永泰莒溪景区,孩子们穿着救生衣戏水。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每年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那么,市民参加亲水活动如何注意安全?台风多发季如何防溺水?遇险又该如何正确自救?对此,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在福州西河游泳场,市民穿戴护具在划定范围内游泳。

记者走访:夜游成市民新选择

入夏后的福州,夜晚的游泳馆成了市民逃离燥热的“清凉港湾”。

近日傍晚,记者在仓山区一家游泳馆看到,泳客们在水中各得其乐:有人舒展四肢,在泳池里往返游动,划开的水波如流动的丝带;有人抱着浮具随波轻晃,任由清凉包裹全身。在前台,不少市民正咨询游泳报班事宜。工作人员介绍,该游泳馆营业时间持续至晚上9时,近期晚上入场人数明显增加。

“白天太阳毒,游半小时就会晒黑,而且我们上班也没时间。”刚游完一圈的林小姐擦着脸上的水珠,语气轻快。对她来说,下班后时间充裕,能更专注于运动本身,健身效率更高,“游完躺床上很快就能入睡,睡眠质量明显变好了”。

记者观察发现,像林小姐这样偏爱夜间游泳的市民不在少数,避开日晒、错峰健身,是他们的共同选择。游泳爱好者小唐也表示,经过一天的工作学习,身体易处于紧绷状态,而水中的浮力能减轻关节压力,达到放松目的。此外,白天游泳馆常被学生或休闲人群占据,晚间则以成年人为主,整体节奏更有序。

在持续的高温里,夜晚的泳池既是消暑的好去处,也是放松健身的佳地,为福州人的夏夜增添了一份清凉与活力。

在世纪金源大饭店露天泳池,众多市民选择夜间来游泳。

教练提醒:夜游要注意五点

那么,夜游如何保障安全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级游泳指导员、福建省防溺水游泳安全公益宣讲员蒋永圣。

“晚上去游泳,既能放松又能锻炼,但有些细节要注意,避免身体不适或受伤。”蒋永圣表示,市民要注意以下五点。

别空腹也别吃太饱。“游泳前1小时左右可以吃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香蕉、全麦面包,给身体补充能量,又不会增加肠胃负担。刚吃完饭别马上游,最好间隔30分钟到1小时,不然容易反胃、肚子疼。”蒋永圣说。

做好热身,激活身体。白天上班可能久坐,身体比较僵硬,下水前一定要充分热身:活动四肢、转腰、拉伸肩背和腿部,让身体微微发热,减少抽筋和拉伤的风险。

控制强度和时间。下班后体力可能没那么充沛,别追求高强度训练,以放松、舒缓为主,一般游30分钟至60分钟就可以。

注意水温适应。晚上水温可能偏低,下水前先用冷水拍打身体,慢慢适应,避免突然受凉引发不适。

结束后做好保暖和恢复措施。“游完尽快擦干身体,换上干燥衣服,尤其注意头部和脚部保暖,别吹风。可以简单拉伸一下肌肉,喝点温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蒋永圣说。

蒋永圣特别提醒,市民应首选安全的游泳场所:资质齐全的泳池,需具备营业执照、高危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确保泳池配备足够的专业救生员,能在意外发生时及时提供帮助。

在永泰千江月景区,孩子们穿着救生衣,在教练陪同下快乐玩水。

救援队:户外溯溪注意安全

除了场所内安全,户外安全也不可忽视。当前正值暑期,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易发期。

记者了解到,每年暑期,不少人喜欢参加溯溪等户外活动。7月20日,便有一支20多人的户外队在永泰大喜溪崖壁被困。为此,福建山地救援队以及公安、消防等多方力量展开联合搜救。救援期间,暴雨导致溪水暴涨,水位更是没过了溪床中救援人员的胸口。最终,救援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将他们安全救出。

救援队提醒:市民参加溯溪等户外运动要关注天气预报,雷雨天、台风天不要进山;尽量选择熟悉的水域,避开上游有水库、溪流汇聚点、泄洪区等风险区;不要到大江大河野泳,这些地方水情复杂,也不要到无手机信号、地形较为复杂、水流湍急的风险区域,比如康坂溪、白眉水库、芙蓉溪、十八重溪腹地、大青坑等。户外水域缺乏应急救生设备,且不确定因素多,安全隐患极大。

应急部门:汛期防范车辆被淹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门获悉,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7月16日至8月15日)防汛关键期,也是台风多发季节,多暴雨天气。

福州市应急管理局提醒,汛期出行要合理规划行程,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出行,或者选择绕避路线。

上路后,应当合理控制车速,通过高边坡及库区路段要特别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快速通过。如遇到极端恶劣气象状况,则可选择空旷场所停靠,待天气恢复正常后继续行驶。

车辆在过漫水桥时需要特别注意,要观察水深和流速。车辆经过涵洞(地下道)时要注意涵洞积水,如水深超过安全高度,不得通行。如发现道路被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阻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将车辆行驶至安全地带,及时报警。若车辆被堵在隧道内,应驶入就近的紧急停车带停放或靠右安全停车,及时打开应急灯,避免后车追尾。

此外,市民家中可以常备应急生存包,包括八类物品:

巧克力、肉类罐头、压缩饼干等体积小、热量高的方便食品,保障每人3天基本食物需求,小瓶装饮用水,保障每人3天基本饮水需求;手电筒和备用电池;多功能小刀;救生哨子,可吹出高频求救信号;保暖的毛毯、结实的鞋、备用衣物;常用药品及止血粉、止血贴、纱布绷带、棉球、碘伏棉棒等;个人卫生用品,包括消毒湿纸巾、医用外科口罩、卫生巾等;防水性较好的密封袋,用于保存身份证等重要物品。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每六个月检查一次,及时更新储备。

市民来到省体育中心游泳馆戏水消暑。

科普知识:溺水自救与施救

如果发生溺水,要学会正确自救:首先要保持镇定,避免因慌乱消耗体力或做出错误动作;迅速让自己呈仰卧位,手脚舒展开,确保口鼻露出水面,便于呼吸;注意手不要出水面(手出水易导致头部下沉),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呼吸,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指引,溺水可采取“救生五步法”。

叫: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以获得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

伸: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将皮带、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把他拉上岸。为了避免刺伤溺水者,伸出工具时要从侧面移动。

抛:远距离救援时,可以采用抛掷法进行救援,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空的矿泉水瓶、塑料桶、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划:如果现场有小船、竹筏等,受过必要训练的专业救援人员可使用工具划向溺水者,要从侧面接近,并从船尾把溺水者拉上船。

游:需要经过专业救援训练方可下水救人;等待救援者需保持冷静,不拼命挣扎,听从救援者指挥。

(记者 郑瑞洋 林舒颖/文 包华/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