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研制出针对慢性白血病靶向药物的长效纳米制剂
创始人
2025-07-24 19:10:48
0

来源:生物谷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刘静团队在针对BCR-ABL突变的激酶靶向药物制剂领域取得进展,发展了一种长循环高选择性纳米制剂,可以有效延长给药周期,提高药物安全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由9号染色体Abelson(ABL)基因与3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易位引起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骨髓增生性疾病。FDA批准的伊马替尼、尼罗替尼等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尽管提高了患者的10年生存率,但是它们的脱靶效应会导致胸腔积液、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研究团队前期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激酶抑制剂CHMFL-ABL-053针对BCR-ABL基因有更高的选择性,对DDR1/2、c-Kit靶点没有抑制作用。但是像其他的靶向药物一样,由于半衰期较短,必须天天用药,不仅增加了病患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高频度用药引起的累积性毒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在改善小分子成药性和长效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此研究团队利用纳米技术将CHMFL-ABL-053键连到两亲性聚合物上,并自组装成高负载率(约10.3%)的纳米制剂。研究表明,这种纳米制剂提高了CHMFL-ABL-053的溶解度,并将其循环半衰期从~5.3小时大幅延长至~117小时(>20倍)。在150天的小鼠长期血液瘤模型实验中,纳米制剂给药组在长周期给药间隔(4天或8天静脉注射一次)下,相比较于口服抑制剂组表现出了更好的存活率以及更低的毒性。此外,在皮下实体瘤模型中,纳米制剂在长注射周期下同样对肿瘤生长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这种长效纳米制剂可为BCR-ABL阳性CML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